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艺术学院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西北地区地方特色显著、民族特色浓郁、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在多元音乐教育文化的发展模式下,如何吸收优秀成果,打造一个学院独有的音乐教育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从研究新疆艺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状况作为出发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先后对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本一、本二、本三的全体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音乐系专业技能与基础课教师进行抽样访谈。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1、音乐系少数民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情况(包括基础学习心理与审美心理);2、影响少数民族学生音乐学习的具体因素(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关键词】:新疆艺术学院;少数民族;学习心理;调查分析
近年来,艺术教育的成果在新疆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学府新疆艺术学院也在艺术教育方面尤其是音乐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比如编写民族语言的器乐教材,新疆风格钢琴作品教材、新疆风格声乐作品教材等等。但是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同时又出现了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比如,民族学生学习的视唱练耳教材与乐理教材是与内地高校的教材是一致的,他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是否得到很好的吸收,他们是否喜欢学习这些教材,教师是否针对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专业方面授课,除了他们自己民族的音乐之外,他们是否还喜欢外国民族音乐、西洋古典音乐,他们的心理学习特点是否与内地高校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一致,本次研究主要立足于上述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研究出新疆艺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音乐系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本次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次研究共调查本科一年级学生31人,音乐表演人数有16人,音乐教育人数有15人。维吾尔族24人,哈萨克族7人。本科三年级共调查44人,音乐教育人数为16人,音乐表演人数为18人,包括维吾尔族38人,哈萨克族5人,柯尔克孜族1人。
本次问卷从学生的基础学习心理以及审美心理两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涉及基础学习心理的题目共15题,涉及审美心理的题目共7题。
1、部分基础学习心理调查结果如下:
占有20%的学生对待自己的专业会很用功很努力地去练习,占有一半的学生经常会练习自己的专业,学生对待自己的专业爱好程度占中等偏上水平;除了上课以外,41%的学生会用其他形式学习本民族音乐,而9.3%的学生总是如此。说明上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本民族音乐的需要,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除本民族音乐以外还想学习其他民族音乐的学生占有一大部分,表明学生想接受外来文化;41.3%的学生会经常阅读与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书籍,36%的学生有时会阅读,积极关注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一半;15%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喜欢实践课而不喜欢理论课,45.3%的学生相对来说可以接受一点理论课,但相比较之下还是喜欢实践课;16%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乐理、视唱、中西方音乐史、和声曲式时接受很吃力,53.3%的学生接受比较吃力。20%的学生表示虽然这些理论课有些难但是还可以接受;遇到新作品时,17.3%的学生会主动积极的查阅相关资料,41.3%的学生会较为积极的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对待新作品的学生占总人數的一半; 13.3%的学生以后会研究自己民族的音乐,并且以后很难改变,29.3%的学生以后不但会研究自己民族的音乐,还会研究其他民族的音乐;12%的学生平时只注重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52%的学生比较注重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22.7%的学生不太注重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25.3%的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文化时还对欧洲国家的音乐文化抱有很大兴趣。37.3%的学生抱有较大兴趣。28%的学生有较少兴趣; 64%的学生认为学音乐是为了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学生乐理、视唱、和声的成绩以70-90分的学生居多;占一半学生比较喜欢教师采用维、汉双语授课,三分之一的学生赞成教师采用维语授课。
从上述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相比理论课来说学生更喜欢实践课;除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之外,只有少数学生会接触除本民族以外的音乐;学生接受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中外音乐史等课程时会比较吃力;相对于教师授课,更多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关注校内外学术讲座的学生所占比例非常少;占有一半的学生平时喜欢研究自己民族的音乐;一大部分学生学音乐是为了以后能有很好的工作。
2、部分审美学习心理调查结果如下
课题组分别给出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国、外国、新疆)让学生欣赏作答。其中中国作品为聂耳的《金蛇狂舞》、外国作品为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其中一小部分,新疆作品为南疆的麦西来甫。从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基本能够听出三段音乐的顺序,但是一少部分学生对《新》这首外国作品分辨不出来,认为是中国作品。在第一首音乐中,学生听出的主要乐器有:琵琶、二胡、唢呐、打击乐、笛子、古筝、扬琴、木鱼。(按从多到少作答比率排列),第二首音乐:学生听出的乐器有:单簧管、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萨克斯、钢琴。(按从多到少的作答顺序排列)第三首音乐:学生听出的乐器有:萨塔尔、热瓦普、唢呐、手鼓、艾捷克、电子琴、独它儿、弹拨尔(按从多到少的作答顺序排列)等。相对来说听第三首音乐的听辨情况较好,第一首和第二首音乐的听辨情况较差。在用形容词表达在聆听音乐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时,第一首,学生所能用到的词语有:随意、节奏感、伤感、想念、浪漫、安静、稳重、抒情。第二首,学生写到的词语有:充满活力、很有节奏感、感觉开心、活泼、欢乐、热情。第三首,学生写到的词语有:热烈、开心、充满激情、热闹、活跃。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有限,所以所用的词语也有限。
3、访谈教师对学生的建议
学生要多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浓郁的古典音乐,增加练习专业的时间。并且要努力继承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还要多参加音乐实踐积累自己的音乐文化水平,多多积累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少数民族学生要努力学好汉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要将异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同步进行学习,既要掌握好中西方音乐史知识还要秉承民族性音乐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开拓视野,努力在学习好汉语与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开拓第三方语言,做到在实践与理论中传承与发展民族性音乐。
中西方音乐史课程需由汉语言老师授课,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可以由少数民族教师授课,做到交叉教学授课,进一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拟定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4、小结
面对现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告知学生努力接受除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音乐,并督促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多元音乐文化的意识。由于少数民族自身的音乐条件比较优越,但是学校选择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思维,造成学生创新意识较薄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提高两耳的敏锐性。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时的兴趣与动机,态度与方法。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对此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原因。
本研究与调查对少数民族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为鼓励、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提以及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现实依据,也为以后相关的学术研究积累了经验。
作者简介:宋燕霞(1991-),女,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王亚娇(1992-),女,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冯吉亮(1989-),男,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YYXZDXKE(Y)。
【关键词】:新疆艺术学院;少数民族;学习心理;调查分析
近年来,艺术教育的成果在新疆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学府新疆艺术学院也在艺术教育方面尤其是音乐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比如编写民族语言的器乐教材,新疆风格钢琴作品教材、新疆风格声乐作品教材等等。但是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同时又出现了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比如,民族学生学习的视唱练耳教材与乐理教材是与内地高校的教材是一致的,他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是否得到很好的吸收,他们是否喜欢学习这些教材,教师是否针对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专业方面授课,除了他们自己民族的音乐之外,他们是否还喜欢外国民族音乐、西洋古典音乐,他们的心理学习特点是否与内地高校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一致,本次研究主要立足于上述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研究出新疆艺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音乐系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本次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次研究共调查本科一年级学生31人,音乐表演人数有16人,音乐教育人数有15人。维吾尔族24人,哈萨克族7人。本科三年级共调查44人,音乐教育人数为16人,音乐表演人数为18人,包括维吾尔族38人,哈萨克族5人,柯尔克孜族1人。
本次问卷从学生的基础学习心理以及审美心理两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涉及基础学习心理的题目共15题,涉及审美心理的题目共7题。
1、部分基础学习心理调查结果如下:
占有20%的学生对待自己的专业会很用功很努力地去练习,占有一半的学生经常会练习自己的专业,学生对待自己的专业爱好程度占中等偏上水平;除了上课以外,41%的学生会用其他形式学习本民族音乐,而9.3%的学生总是如此。说明上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本民族音乐的需要,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除本民族音乐以外还想学习其他民族音乐的学生占有一大部分,表明学生想接受外来文化;41.3%的学生会经常阅读与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书籍,36%的学生有时会阅读,积极关注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一半;15%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喜欢实践课而不喜欢理论课,45.3%的学生相对来说可以接受一点理论课,但相比较之下还是喜欢实践课;16%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乐理、视唱、中西方音乐史、和声曲式时接受很吃力,53.3%的学生接受比较吃力。20%的学生表示虽然这些理论课有些难但是还可以接受;遇到新作品时,17.3%的学生会主动积极的查阅相关资料,41.3%的学生会较为积极的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对待新作品的学生占总人數的一半; 13.3%的学生以后会研究自己民族的音乐,并且以后很难改变,29.3%的学生以后不但会研究自己民族的音乐,还会研究其他民族的音乐;12%的学生平时只注重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52%的学生比较注重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22.7%的学生不太注重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25.3%的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文化时还对欧洲国家的音乐文化抱有很大兴趣。37.3%的学生抱有较大兴趣。28%的学生有较少兴趣; 64%的学生认为学音乐是为了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学生乐理、视唱、和声的成绩以70-90分的学生居多;占一半学生比较喜欢教师采用维、汉双语授课,三分之一的学生赞成教师采用维语授课。
从上述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相比理论课来说学生更喜欢实践课;除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之外,只有少数学生会接触除本民族以外的音乐;学生接受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中外音乐史等课程时会比较吃力;相对于教师授课,更多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关注校内外学术讲座的学生所占比例非常少;占有一半的学生平时喜欢研究自己民族的音乐;一大部分学生学音乐是为了以后能有很好的工作。
2、部分审美学习心理调查结果如下
课题组分别给出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国、外国、新疆)让学生欣赏作答。其中中国作品为聂耳的《金蛇狂舞》、外国作品为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其中一小部分,新疆作品为南疆的麦西来甫。从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基本能够听出三段音乐的顺序,但是一少部分学生对《新》这首外国作品分辨不出来,认为是中国作品。在第一首音乐中,学生听出的主要乐器有:琵琶、二胡、唢呐、打击乐、笛子、古筝、扬琴、木鱼。(按从多到少作答比率排列),第二首音乐:学生听出的乐器有:单簧管、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萨克斯、钢琴。(按从多到少的作答顺序排列)第三首音乐:学生听出的乐器有:萨塔尔、热瓦普、唢呐、手鼓、艾捷克、电子琴、独它儿、弹拨尔(按从多到少的作答顺序排列)等。相对来说听第三首音乐的听辨情况较好,第一首和第二首音乐的听辨情况较差。在用形容词表达在聆听音乐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时,第一首,学生所能用到的词语有:随意、节奏感、伤感、想念、浪漫、安静、稳重、抒情。第二首,学生写到的词语有:充满活力、很有节奏感、感觉开心、活泼、欢乐、热情。第三首,学生写到的词语有:热烈、开心、充满激情、热闹、活跃。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有限,所以所用的词语也有限。
3、访谈教师对学生的建议
学生要多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浓郁的古典音乐,增加练习专业的时间。并且要努力继承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还要多参加音乐实踐积累自己的音乐文化水平,多多积累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少数民族学生要努力学好汉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要将异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同步进行学习,既要掌握好中西方音乐史知识还要秉承民族性音乐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开拓视野,努力在学习好汉语与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开拓第三方语言,做到在实践与理论中传承与发展民族性音乐。
中西方音乐史课程需由汉语言老师授课,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可以由少数民族教师授课,做到交叉教学授课,进一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拟定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4、小结
面对现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告知学生努力接受除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音乐,并督促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多元音乐文化的意识。由于少数民族自身的音乐条件比较优越,但是学校选择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思维,造成学生创新意识较薄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提高两耳的敏锐性。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时的兴趣与动机,态度与方法。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对此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原因。
本研究与调查对少数民族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为鼓励、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提以及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现实依据,也为以后相关的学术研究积累了经验。
作者简介:宋燕霞(1991-),女,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王亚娇(1992-),女,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冯吉亮(1989-),男,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YYXZDX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