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要求写一篇写景作文,要求写出景物的突出特色。我曾经看过一个班学生的作文,该班共有50名学生,却有30人的作文呈现出惊人的一致。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本文要写的地点:
“星期天,我和××同学去泉城广场。”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泰山。”
“我老家山庄后有一座又美丽又有历史的山叫鹊山。”
“趵突泉是济南有名的景点。”
……
景物名字多种多样,却称不上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因为全班同学只有两种模式:
(1)什么时间我和什么人去什么地方。
(2)某地是个很××的地方。
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格式。这明显有仿写的痕迹,或是教师亲自指导、手把手教出来的结果。
第二部分是对景物的描绘,常见的无非是“美丽、好看、漂亮、奇特、名不虚传、引人入胜”等词语,可见学生的词汇积累不是很丰富,这是初学作文的小学生的通病。
第三部分一般只有一句话,全班只有一种句式,就是感叹句。如:
“千佛山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啊!”
“我多么想再去一次青岛啊!”
“这次旅游真是太让我难
忘了!”
“同学们,在泰山上玩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啊!真美啊!这就是美丽的九寨沟!”
“我们游览了月亮湾后,吃完饭就回家了!”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
任何人拿到这摞作文,我想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个班的学生写的!”是啊,如果不是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班的学生,作文怎么会如出一辙!但是,反过来说,即使是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就必须得有完全相同的面目吗?学生为什么写不出有个性的文章?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景文章比起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写的内容少、文字短也都可以理解。但是,透过文字我们所能看到的却是关于习作教学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表达含糊、语言贫乏以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等重要缺陷。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怎样才能实现作文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文文相异,各不相同,“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古人有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有新意,要与他人不同,即我们所说的个性。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人“各如其面”,文自然也千差万别,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国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忽视、压抑、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吕叔湘曾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像农业而绝不类似工业,工业是用一定的原料在一定的模子里造出预先设计好的产品,而农业则是把生命的种子播在土壤中,给它合适的条件,加以管理、照顾,让它在自由的天地里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写作的内容和方法要求限制得过于死板,使得作文教学成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机械的训练。教师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以自己的责任和高高在上的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作,依样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受限制,作文了无生气,更有甚者,成为“人形鹦鹉”“虎皮鹦鹉”或“活书橱”。 写作文犹如工人盖房子,要注重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具体训练中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读为基础,以读仿写,由写促读,日积月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而然就不同了,这也是避免千篇一律的有效方法。
学生作文同作家的写作一样,是充满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是灵魂自由舞蹈的大舞台,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形式,有着相当大的潜能。英国学者洛扎克说:“我们是带着完整的、没有开发的、无法预测的个性进入学校的。教育旨在显露我们的个性,显露个性之最美;认识到个性是我们人类最潜在的资源,是人类的真正的财富。”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要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出发,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去开启学生的心扉,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去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我手写我口”。 充分尊重学生天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学生写作的自由风采,彰显写作的自由和个性,形成一种活泼率真、个性飞扬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杨文婷
“星期天,我和××同学去泉城广场。”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泰山。”
“我老家山庄后有一座又美丽又有历史的山叫鹊山。”
“趵突泉是济南有名的景点。”
……
景物名字多种多样,却称不上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因为全班同学只有两种模式:
(1)什么时间我和什么人去什么地方。
(2)某地是个很××的地方。
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格式。这明显有仿写的痕迹,或是教师亲自指导、手把手教出来的结果。
第二部分是对景物的描绘,常见的无非是“美丽、好看、漂亮、奇特、名不虚传、引人入胜”等词语,可见学生的词汇积累不是很丰富,这是初学作文的小学生的通病。
第三部分一般只有一句话,全班只有一种句式,就是感叹句。如:
“千佛山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啊!”
“我多么想再去一次青岛啊!”
“这次旅游真是太让我难
忘了!”
“同学们,在泰山上玩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啊!真美啊!这就是美丽的九寨沟!”
“我们游览了月亮湾后,吃完饭就回家了!”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
任何人拿到这摞作文,我想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个班的学生写的!”是啊,如果不是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班的学生,作文怎么会如出一辙!但是,反过来说,即使是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就必须得有完全相同的面目吗?学生为什么写不出有个性的文章?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景文章比起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写的内容少、文字短也都可以理解。但是,透过文字我们所能看到的却是关于习作教学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表达含糊、语言贫乏以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等重要缺陷。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怎样才能实现作文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文文相异,各不相同,“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古人有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有新意,要与他人不同,即我们所说的个性。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人“各如其面”,文自然也千差万别,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国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忽视、压抑、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吕叔湘曾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像农业而绝不类似工业,工业是用一定的原料在一定的模子里造出预先设计好的产品,而农业则是把生命的种子播在土壤中,给它合适的条件,加以管理、照顾,让它在自由的天地里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写作的内容和方法要求限制得过于死板,使得作文教学成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机械的训练。教师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以自己的责任和高高在上的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作,依样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受限制,作文了无生气,更有甚者,成为“人形鹦鹉”“虎皮鹦鹉”或“活书橱”。 写作文犹如工人盖房子,要注重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具体训练中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读为基础,以读仿写,由写促读,日积月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而然就不同了,这也是避免千篇一律的有效方法。
学生作文同作家的写作一样,是充满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是灵魂自由舞蹈的大舞台,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形式,有着相当大的潜能。英国学者洛扎克说:“我们是带着完整的、没有开发的、无法预测的个性进入学校的。教育旨在显露我们的个性,显露个性之最美;认识到个性是我们人类最潜在的资源,是人类的真正的财富。”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要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出发,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去开启学生的心扉,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去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我手写我口”。 充分尊重学生天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学生写作的自由风采,彰显写作的自由和个性,形成一种活泼率真、个性飞扬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