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关系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由于“重技能、重实践”的环境所限,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教学弱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把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语文教师肩负重任。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上、在中国文化传承上发挥应有作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三美”,引导学生认识美、感悟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典诗歌;“三美”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占居重要地位。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弱化,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弱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教师感觉诗词难教,另一方面学生认为学习枯燥。那么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语文教育本应是美的教育,诗歌教学更应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必须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以作品欣赏为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含蕴美、音乐美,培养学生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意境美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境界,有意境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作品的优美意境,确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鉴赏水平和教学能力。
诗的形象来源于生活或想象中具体可感的事物,诗歌中无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都会用到形象。意象是诗歌中富有典型意义、渗透着情感和意蕴的形象。意,是作家的思想情感;象,则是客观的具体物象。作品中的“意”、“象”,一旦凭借文字表达出来,便形成了一个合成的统一信息作用于读者,给人以完整的意象美。意境在意象的基础上形成,它是意象的组合,是意象的综合与升华后,形成的深邃内蕴,不是简单的情、理和景、境的叠加。意境是在“意”和“境”有机统一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生活的本质的真实。作为教师不能空洞地介绍诗歌作品的艺术手法或写作特色,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想象,指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分析“象外之象”,挖掘“文外之旨”,并最终能帮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二、含蓄美
情感是诗歌的基础,诗歌可以直抒胸臆,但更多的是通过间接抒情方式来实现情感的含蓄表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司空图《诗品》)说白了,含蓄就是不把话说尽挑明,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含蓄就是要做到若隐若现,欲露不露。
比方说,画“深山藏古寺”,不画寺,只画在去雾飘渺的山林里一个老和尚在溪边汲水;画“竹锁桥边卖酒家”,不画酒家,只画竹丛中飘出的一面酒旗;写送友,不说如何留恋和硬伤,而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生动具体的画面、委婉曲折、概括性的语言,激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给人一种神余言外、余味无穷的美感。
再如《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晚年极为凄凉,暮春时节,与如今流落江南而当年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相逢,抚今追昔,难免感慨万千。短诗没有正面涉及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动荡,没有直接抒发诗人的满腔悲愤,可世事的兴衰、人生的变迁,彼此之间的落寞和诗人内心巨大的痛苦,却尽在不言之中得到含蓄且巧妙地表达。
三、音乐美
诗歌语言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从发展源头来看,诗歌、音乐、舞蹈,原本“三位一体”,中国古典诗歌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音乐密不可分。诗歌就其本身来讲,就是一种有韵律、讲节奏的语文来抒情言志的文学文体。韵律和节奏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讲韵律,主要是指押韵。押韵的作用就是造成鲜明的节奏。汉语语言极富音乐感,它的同一韵母的字在诗句最末位置上出现,便能给人以顺口动听、流畅回味的美感。清人沈德潜说:“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不见。”(《说诗晬语》),韵律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现代音韵学按照韵的音响程度把韵分为洪亮、柔和、细微三级。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漂泊蜀中四年之久后,得知官军收复蓟北,捣毁了安史叛军老巢的时候,长期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的迸发,“裳” 、“狂” 、“乡” 、“阳”的韵脚属于洪亮级的“阳韵”,发音洪亮,易于共鸣,非常有利于热烈明快的思想感情的抒发。
“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表,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郭沫若《论节奏》)如《诗经·采薇》末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二、二语顿和句句押韵的节奏形式,使诗歌感伤浓郁、缠绵不尽,极具感染力。再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共19句,其中三言3句,四言1句,五言9句,六言5句,七言1句。五言约占一半,形成了全词的基调。而且全词的首尾,以及六句含有韵脚的关键句子,均为五言。此外,该词除四、六言诗句外,三、五、七言诗句全都以三言收尾,所有含有韵脚的句子,均以三言收尾。词中的1个四言句,5个六言句,虽不在押韵处,但没有影响全词的和谐,反而使全词的节奏富有变化,显得生动活泼。总之,古诗词的节奏丰富多样,鲜明的节奏把平仄、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有组织地加以排列,既是诗歌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有效方法,也是诗歌思想情感充分表达的需要。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必备的鉴赏水平;教学中,紧扣“三美”,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善于吟诵,感染学生,在带领学生细心体会诗歌之美的同时,并授予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典诗歌;“三美”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占居重要地位。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弱化,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弱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教师感觉诗词难教,另一方面学生认为学习枯燥。那么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语文教育本应是美的教育,诗歌教学更应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必须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以作品欣赏为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含蕴美、音乐美,培养学生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意境美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境界,有意境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作品的优美意境,确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鉴赏水平和教学能力。
诗的形象来源于生活或想象中具体可感的事物,诗歌中无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都会用到形象。意象是诗歌中富有典型意义、渗透着情感和意蕴的形象。意,是作家的思想情感;象,则是客观的具体物象。作品中的“意”、“象”,一旦凭借文字表达出来,便形成了一个合成的统一信息作用于读者,给人以完整的意象美。意境在意象的基础上形成,它是意象的组合,是意象的综合与升华后,形成的深邃内蕴,不是简单的情、理和景、境的叠加。意境是在“意”和“境”有机统一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生活的本质的真实。作为教师不能空洞地介绍诗歌作品的艺术手法或写作特色,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想象,指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分析“象外之象”,挖掘“文外之旨”,并最终能帮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二、含蓄美
情感是诗歌的基础,诗歌可以直抒胸臆,但更多的是通过间接抒情方式来实现情感的含蓄表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司空图《诗品》)说白了,含蓄就是不把话说尽挑明,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含蓄就是要做到若隐若现,欲露不露。
比方说,画“深山藏古寺”,不画寺,只画在去雾飘渺的山林里一个老和尚在溪边汲水;画“竹锁桥边卖酒家”,不画酒家,只画竹丛中飘出的一面酒旗;写送友,不说如何留恋和硬伤,而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生动具体的画面、委婉曲折、概括性的语言,激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给人一种神余言外、余味无穷的美感。
再如《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晚年极为凄凉,暮春时节,与如今流落江南而当年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相逢,抚今追昔,难免感慨万千。短诗没有正面涉及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动荡,没有直接抒发诗人的满腔悲愤,可世事的兴衰、人生的变迁,彼此之间的落寞和诗人内心巨大的痛苦,却尽在不言之中得到含蓄且巧妙地表达。
三、音乐美
诗歌语言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从发展源头来看,诗歌、音乐、舞蹈,原本“三位一体”,中国古典诗歌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音乐密不可分。诗歌就其本身来讲,就是一种有韵律、讲节奏的语文来抒情言志的文学文体。韵律和节奏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讲韵律,主要是指押韵。押韵的作用就是造成鲜明的节奏。汉语语言极富音乐感,它的同一韵母的字在诗句最末位置上出现,便能给人以顺口动听、流畅回味的美感。清人沈德潜说:“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不见。”(《说诗晬语》),韵律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现代音韵学按照韵的音响程度把韵分为洪亮、柔和、细微三级。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漂泊蜀中四年之久后,得知官军收复蓟北,捣毁了安史叛军老巢的时候,长期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的迸发,“裳” 、“狂” 、“乡” 、“阳”的韵脚属于洪亮级的“阳韵”,发音洪亮,易于共鸣,非常有利于热烈明快的思想感情的抒发。
“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表,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郭沫若《论节奏》)如《诗经·采薇》末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二、二语顿和句句押韵的节奏形式,使诗歌感伤浓郁、缠绵不尽,极具感染力。再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共19句,其中三言3句,四言1句,五言9句,六言5句,七言1句。五言约占一半,形成了全词的基调。而且全词的首尾,以及六句含有韵脚的关键句子,均为五言。此外,该词除四、六言诗句外,三、五、七言诗句全都以三言收尾,所有含有韵脚的句子,均以三言收尾。词中的1个四言句,5个六言句,虽不在押韵处,但没有影响全词的和谐,反而使全词的节奏富有变化,显得生动活泼。总之,古诗词的节奏丰富多样,鲜明的节奏把平仄、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有组织地加以排列,既是诗歌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有效方法,也是诗歌思想情感充分表达的需要。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必备的鉴赏水平;教学中,紧扣“三美”,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善于吟诵,感染学生,在带领学生细心体会诗歌之美的同时,并授予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