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所遭遇的问题不单只是经济增速跌一两个百分点,或者是疫情的影响,抑或是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而是带有结构性压力的综合性因素影响。我把这个压力描述为全球竞争格局出现的“夹心”情况。
从全球来看,我们的成本已经不是最低的了,但在中国民营企业手里,具有独到性的产品依然非常少。这其中有两种压力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前后围堵的状态。
第一个压力,发达国家的企业不管有多大问题,它们手里依然有很多具有独到性的产品,并且只有它们有,而且是全世界很多企业、产业、国家以及消费者都非用不可的产品。这是发达国家今天在全球竞争当中的一把杀手锏。2008年由美国而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把全球经济烧得一塌糊涂,但那一年全世界消费者仍通宵排队去买一家美国公司的产品,就是苹果手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产品的独到性还远远不够。
第二个压力是我们的成本。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如今越南和印度的成本都比我们便宜。中国早年把国内的工人、知识分子、工程师、干部收入低转化成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进而打入市场,逐渐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中国的成功经验也启发了很多后起的国家,中国可以开放,它们也可以开放;中国可以改革,它们也可以改革。它们开放得越晚,要素成本就越低。
所以,今天中国经济从结构上来看,就处在这样一个前有发达国家企业的独到性压制,后有成本更低的经济体追赶的局面。要打破这个局面,得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成本优势在不同条件下进一步发挥。
一个方向是开启新的成本曲线,找到向右下方的一条曲线,形成一条切线,是长期向下的成本优势。我们的企业和政府服务都还有很大的成本优化潜力。比如降费、降税、改善营商环境,这是降低体制性成本。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组织管理优化是降低组織成本。
成本曲线还有一个应对的方向就是用更贵的人、更贵的地,生产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这样成本虽然在往上走,但可以在市场中立足。企业开始生产独到性的产品,就不能要求成本最低。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独到性会带来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就会带来超额的投资,而公司就能拥有更大的研发力量,请世界上最好的头脑来做更好的产品。中国的头部公司,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走。
举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华为的独到性从哪里来?华为在全球各地都有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看全球基础研究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变成技术。10年前他们发现一个俄罗斯数学家的一篇论文,做了判断——叫“极化码”,是一种算法。对此,华为投资了10年,把这篇论文的构想变成了专利,进而变成了标准,成为5G全球电信联盟的标准之一。而5G另外一部分的标准是这位数学家的老师(MIT的一位教授)的科学研究。他们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奠定了5G技术标准的两个环节。而华为把它们变成了专利,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可能性,再变成产品,变成基站,最后变成5G可以布局的产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基础研究是全世界通用的,这里的成果都有可能成为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源泉。中国的头部民营企业家要把触角伸出去,看全球的头脑,不一定只局限在中国。其实美国很多公司的独到性产品也并不是美国人所贡献出来的,而是全世界的头脑,只是美国创造了一个可以把全世界优秀的头脑都集合到美国的环境。中国也应该走这条路。
2011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门槛是60多亿元,今年已经超过了200亿元。为什么?因为市场大了、厚了。现在中国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不光是水大,而且浪还很急。在浪急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手继续控制成本,让我们的成本优势延续,增加延续的竞争力;另一手就是要往独到性这个方向去努力,不单单是对手卡到自己什么脖子就攻什么关。
(本文摘编自“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主题演讲)
从全球来看,我们的成本已经不是最低的了,但在中国民营企业手里,具有独到性的产品依然非常少。这其中有两种压力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前后围堵的状态。
第一个压力,发达国家的企业不管有多大问题,它们手里依然有很多具有独到性的产品,并且只有它们有,而且是全世界很多企业、产业、国家以及消费者都非用不可的产品。这是发达国家今天在全球竞争当中的一把杀手锏。2008年由美国而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把全球经济烧得一塌糊涂,但那一年全世界消费者仍通宵排队去买一家美国公司的产品,就是苹果手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产品的独到性还远远不够。
第二个压力是我们的成本。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如今越南和印度的成本都比我们便宜。中国早年把国内的工人、知识分子、工程师、干部收入低转化成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进而打入市场,逐渐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中国的成功经验也启发了很多后起的国家,中国可以开放,它们也可以开放;中国可以改革,它们也可以改革。它们开放得越晚,要素成本就越低。
所以,今天中国经济从结构上来看,就处在这样一个前有发达国家企业的独到性压制,后有成本更低的经济体追赶的局面。要打破这个局面,得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成本优势在不同条件下进一步发挥。
一个方向是开启新的成本曲线,找到向右下方的一条曲线,形成一条切线,是长期向下的成本优势。我们的企业和政府服务都还有很大的成本优化潜力。比如降费、降税、改善营商环境,这是降低体制性成本。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组织管理优化是降低组織成本。
成本曲线还有一个应对的方向就是用更贵的人、更贵的地,生产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这样成本虽然在往上走,但可以在市场中立足。企业开始生产独到性的产品,就不能要求成本最低。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独到性会带来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就会带来超额的投资,而公司就能拥有更大的研发力量,请世界上最好的头脑来做更好的产品。中国的头部公司,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走。
举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华为的独到性从哪里来?华为在全球各地都有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看全球基础研究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变成技术。10年前他们发现一个俄罗斯数学家的一篇论文,做了判断——叫“极化码”,是一种算法。对此,华为投资了10年,把这篇论文的构想变成了专利,进而变成了标准,成为5G全球电信联盟的标准之一。而5G另外一部分的标准是这位数学家的老师(MIT的一位教授)的科学研究。他们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奠定了5G技术标准的两个环节。而华为把它们变成了专利,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可能性,再变成产品,变成基站,最后变成5G可以布局的产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基础研究是全世界通用的,这里的成果都有可能成为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源泉。中国的头部民营企业家要把触角伸出去,看全球的头脑,不一定只局限在中国。其实美国很多公司的独到性产品也并不是美国人所贡献出来的,而是全世界的头脑,只是美国创造了一个可以把全世界优秀的头脑都集合到美国的环境。中国也应该走这条路。
2011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门槛是60多亿元,今年已经超过了200亿元。为什么?因为市场大了、厚了。现在中国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不光是水大,而且浪还很急。在浪急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手继续控制成本,让我们的成本优势延续,增加延续的竞争力;另一手就是要往独到性这个方向去努力,不单单是对手卡到自己什么脖子就攻什么关。
(本文摘编自“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