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疫情下对小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可使广大青少年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在基础教育中,把爱国主义植根于学生的心里,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164
众所周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中小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需要教师向他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公民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事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小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分析
鼠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肆虐,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打破了正常秩序。疫情发生后,国家始终把每一个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小学生面临家国情怀教育的新要求。
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基石,它以个人为主體,以家国同构为对象,用传统文化把个人、家庭、国家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你荣她兴、你辱她耻。家国情怀,让人饮水思源,不忘本,不忘祖,血脉相连。时至今日,家国情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价值。徐文秀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抓手。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价值内核实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指出了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三个维度也深刻蕴含着家国情怀的意味。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舍小家为大家、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中国人心怀使命和担当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充分展现和诠释。家国情怀教育尤显必要。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底色。
二、小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分析
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与紧迫,要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渠道
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各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首先,班主任应积极挖掘部编版《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案例,把家国情怀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并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家国情怀的精髓与价值。
(二)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育人环境。校园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物化的文化形态更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家国”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把家国情怀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到具体的课时计划中、校园电视台校园宣传栏、校园班级文化,班级微信群、QQ班级群等新媒体,搭建和拓展家国情怀的宣传平台和传播渠道。
另外,学校应依托学校读书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重要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等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诵读经典、主题演讲、唱红歌比赛等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把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步活动
我们还要特别注重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国家认同。同时,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让其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
在阐述“中国梦”时,习近平这样说到:“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践行“中国梦”,需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更需要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天下之本在国”,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根基在于家国情怀。具备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才能形成亲和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如约而至。“家好”与“国好”紧密相连,家国情怀是使命是担当,更是激人奋进的磅礴力量,让我们立足实际,从小我做起,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国家、为社会尽绵薄之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早日迎来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J】.人民日报,2012-01-20(4).
[2]傅永春 ,王振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内涵的分析E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湖南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 国方略的灵魂[N].湖南日报 ,2014—02—27(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164
众所周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中小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需要教师向他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公民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事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小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分析
鼠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肆虐,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打破了正常秩序。疫情发生后,国家始终把每一个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小学生面临家国情怀教育的新要求。
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基石,它以个人为主體,以家国同构为对象,用传统文化把个人、家庭、国家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你荣她兴、你辱她耻。家国情怀,让人饮水思源,不忘本,不忘祖,血脉相连。时至今日,家国情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价值。徐文秀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抓手。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价值内核实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指出了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三个维度也深刻蕴含着家国情怀的意味。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舍小家为大家、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中国人心怀使命和担当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充分展现和诠释。家国情怀教育尤显必要。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底色。
二、小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分析
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与紧迫,要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渠道
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各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首先,班主任应积极挖掘部编版《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案例,把家国情怀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并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家国情怀的精髓与价值。
(二)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育人环境。校园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物化的文化形态更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家国”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把家国情怀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到具体的课时计划中、校园电视台校园宣传栏、校园班级文化,班级微信群、QQ班级群等新媒体,搭建和拓展家国情怀的宣传平台和传播渠道。
另外,学校应依托学校读书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重要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等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诵读经典、主题演讲、唱红歌比赛等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把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步活动
我们还要特别注重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国家认同。同时,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让其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
在阐述“中国梦”时,习近平这样说到:“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践行“中国梦”,需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更需要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天下之本在国”,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根基在于家国情怀。具备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才能形成亲和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如约而至。“家好”与“国好”紧密相连,家国情怀是使命是担当,更是激人奋进的磅礴力量,让我们立足实际,从小我做起,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国家、为社会尽绵薄之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早日迎来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J】.人民日报,2012-01-20(4).
[2]傅永春 ,王振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内涵的分析E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湖南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 国方略的灵魂[N].湖南日报 ,2014—0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