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航海教育是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航海人才的摇篮。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航海职业教育不仅承担了国家海事局要求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应试教育,同时还秉承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只是对专业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修修补补,难以从根本上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航海类职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合理应用现代职业教育手段,进行课程改革,以期为我国航海类专業课程改革指明方向。
[关 键 词] 教学资源;船舶辅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11-01
一、背景
依据交通运输部《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船员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航海职业教育应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完善航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船员特别是高级船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航海人才,为“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航海类资源共享课程发展概况
国外的网络开放课程来源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的课程开发运行方式,比如,新加坡海事学院与TMS公司合作,开发了E-learning“船舶保安”等多门课程。同时,NV、LR劳氏船级社等各船级社或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等区域性的船舶协会组织也推出了系列网络培训课程,为企业船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接受再教育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
(二)国内航海类资源共享课程现状
我国航海类职业教育承担着学历教育和船员职业教育两项培养任务,一些承担航海教育和培训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适应国家海事局船员适任考试的需要,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与企业合作推出了部分资源共享课程。但是提供的共享型开放课程有限,而且没有完整的从课程资源到考试测试的所有环节,同时碎片化的资源较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产生冲突。
三、项目研究基本思路
本研究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调研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确定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确定船舶辅机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建设研究的构成要素。
(二)教学设计
依据船舶辅机课程资料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系统开发和设计出船舶辅机的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资源开发
以碎片化资源开发为基础,按照课程建设方案完善课程网站资源,应用于开课班级,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方案和网络教学资源。
(四)效果评价
设计课堂评价表和效果反馈调查问卷,分层次、分类别发放给授课学员,通过观察和反思,客观收集培训和使用效果。
(五)总结提升
针对以碎片化资源为载体的船舶辅机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找出研究存在的不足。
四、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一)船舶辅机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
船舶辅机课程是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又是高职航海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核心课程,应参照国际海事组织(IMO)《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对船员任职岗位和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合理选取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二)船舶辅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按照船员的发展规律和船舶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船员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依据生产性船舶实际营运过程中对设备的操作和运维管理流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和课程模块。强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三)船舶辅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
按照“资源碎片化、设计系统化、课程结构化”的课程建构理念,将船舶辅机课程各项目内容尽可能设计成最小学习素材,以便于用户检索和根据不同学习需求组建课程。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深度开发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精品资源课程的共享应用功能开发与设计,涵盖素材、积件、模块等不同层次模块的数字资源。
(四)以碎片化资源为载体的教学过程实证研究
依据课程方案的设计,项目组于2017年2月开始,选取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2016级学生为授课对象,以碎片化资源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和跟踪教学过程。通过行动领域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整改方案,及时调整后续模块授课内容和方式。
基于碎片化资源的共享型课程的建设,对于实现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适任考试通过率、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能极大地提升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邢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航海类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6(1).
[2]吕晓燕.E-learning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15(11).
[3]何昌伟.航海类专业高职课程改革的困局及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2).
[关 键 词] 教学资源;船舶辅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11-01
一、背景
依据交通运输部《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船员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航海职业教育应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完善航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船员特别是高级船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航海人才,为“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航海类资源共享课程发展概况
国外的网络开放课程来源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的课程开发运行方式,比如,新加坡海事学院与TMS公司合作,开发了E-learning“船舶保安”等多门课程。同时,NV、LR劳氏船级社等各船级社或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等区域性的船舶协会组织也推出了系列网络培训课程,为企业船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接受再教育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
(二)国内航海类资源共享课程现状
我国航海类职业教育承担着学历教育和船员职业教育两项培养任务,一些承担航海教育和培训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适应国家海事局船员适任考试的需要,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与企业合作推出了部分资源共享课程。但是提供的共享型开放课程有限,而且没有完整的从课程资源到考试测试的所有环节,同时碎片化的资源较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产生冲突。
三、项目研究基本思路
本研究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调研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确定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确定船舶辅机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建设研究的构成要素。
(二)教学设计
依据船舶辅机课程资料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系统开发和设计出船舶辅机的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资源开发
以碎片化资源开发为基础,按照课程建设方案完善课程网站资源,应用于开课班级,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方案和网络教学资源。
(四)效果评价
设计课堂评价表和效果反馈调查问卷,分层次、分类别发放给授课学员,通过观察和反思,客观收集培训和使用效果。
(五)总结提升
针对以碎片化资源为载体的船舶辅机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找出研究存在的不足。
四、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一)船舶辅机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
船舶辅机课程是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又是高职航海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核心课程,应参照国际海事组织(IMO)《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对船员任职岗位和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合理选取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二)船舶辅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按照船员的发展规律和船舶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船员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依据生产性船舶实际营运过程中对设备的操作和运维管理流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和课程模块。强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三)船舶辅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
按照“资源碎片化、设计系统化、课程结构化”的课程建构理念,将船舶辅机课程各项目内容尽可能设计成最小学习素材,以便于用户检索和根据不同学习需求组建课程。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深度开发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精品资源课程的共享应用功能开发与设计,涵盖素材、积件、模块等不同层次模块的数字资源。
(四)以碎片化资源为载体的教学过程实证研究
依据课程方案的设计,项目组于2017年2月开始,选取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2016级学生为授课对象,以碎片化资源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和跟踪教学过程。通过行动领域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整改方案,及时调整后续模块授课内容和方式。
基于碎片化资源的共享型课程的建设,对于实现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适任考试通过率、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能极大地提升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邢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航海类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6(1).
[2]吕晓燕.E-learning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15(11).
[3]何昌伟.航海类专业高职课程改革的困局及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