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决策微型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仿生决策微型计算机的设计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其结构和运行特点,对决策过程中的原理以及检测估评方法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在推广应用中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仿生;决策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15-02
  现在常用的计算机采用的是“冯·诺依曼结构”:即内存和处理器是分开的,两者之间通过“总线”来传输数据。在过去的60多年中,计算机内存容量和处理器速度不断增长,但这种速度远远大于双方之间流量的增加,让计算机的整体效率受到严重限制,这被称为“冯·诺依曼瓶颈”。
  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仿生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等计算机,与目前大多数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截然不同,这些计算机增强了并行计算能力,实现了专家库和处理器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类似于人脑的决策计算。
  1 结构设计
  1.1 系统结构
  设立包含专家知识库的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的输出端相连设存储单元阵,存储单元阵与处理单元阵相对应连接,与处理单元阵相连设运算器组,与运算器组分别相连设控制器、总运算器,总运算器通过输出接口输出决策结果信号。
  由于采用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直接联接,以及存储、处理单元对应分层网络设置,因而系统在没有CPU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时也可进行决策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结构所制成的决策机常常与“冯·诺依曼结构”结合使用,两者可以取长补短,既实现了高运算速度,又达到了仿生决策计算的目的。
  1.2 决策方式
  根据基础对照信号引入的先后,可实现以下两种决策方式:
  分类决策,即各类原始决策因素信号和基础对照信号,同时输入各层存储单元网络,每一层均得到每一类的中间决策信号,再将各中间决策信号通过总运算器进行汇总;
  集团决策,将原始决策因素信号和基础对照信号当做两个相对独立的信号系统,分别进行决策得到中间决策信号,再将两个中间决策信号通过总运算器进行汇总。
  1.3 结构优点
  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能够学习和适应严重不确定系统的动态特性;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性;采用并行分布处理方法,使得快速进行大量运算成为可能。
  2 决策原理
  2.1 差异决策原理
  系统由极多功能、结构大体一致的单元聚集成,因此,无论是基团级、集团级还是系统级决策,均同时存在,并相互“配合”,相互转化,信息相互传递;即可认为整体是一个运作系统,各分区是一个运作系统,各基团又各自一个运作系统,且所有系统运作模式是一致的。
  然而各级决策系统虽然模式一致,但毕竟会有组合、位置、数量、层级、对应存储信息等诸多差异,这样一来,对于同一个命题,同样的信息输入,也会产生有一定差异的决策结果;系统继续比对、决策,调整并减小这些差异,反复决策,最后得到正确结论。
  2.2 不确定性因素和反馈的引入
  不确定性因素的引入包含差异信息和差异控制信号的引入等。
  引入输入(外界)模块,比如使用各类传感器来自动获取现场信息。
  对各处理单元引入“放大控制”(随机控制),类似于人脑的“情绪控制”,如可采用电压变化端控制放大倍数。
  利用分组决策、集团决策来实现决策的多重性。
  工作频率(强度)的控制。
  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根据决策结果的差异,可将该差异反馈到信号输入端,再次比对,调整并减小这些差异,最后得到正确结论。
  2.3 立体数据库的建立
  专家库的知识信息是分类存储的,比如某一片区域可存储某一类型的数据,并且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更新。从仿生角度看,各类信息是分布存储的,是一种立体的存储结构,立体存储可以实现与现实三维存储的一致性,并且使所存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更直观的显现出来,从而强化了这些联系。
  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平面方式处理问题,常用的二维电子表格无法满足立体存储的需要;三维点阵构成的存储单元阵,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比如以三维图形点阵存储为基础的数据库软件。
  2.4 系统决策的方向
  根据差异决策原理,系统决策就是要逐步减小差异,即实现决策运算的通畅性,这种决策运算的通畅性如果用几何曲线来描绘,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表现为曲线的线性或者平滑性。如果经过多次决策,差异没有减小反而不断扩大,此时可采用不确定性因素引入等方法,对决策结果加以修正。
  从系统总体看,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n充分大时,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由此可以得到,大量的功能、结构大体一致的单元的决策之和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3 决策分析
  3.1 决策分析的步骤
  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拟定多个可行方案;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而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
  3.2 不确定性推理
  不确定性推理包含以下基本问题:不确定性的表示与度量,不确定性知识的匹配,组合证据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不确定型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或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
  总的来说,决策分析涵盖了工作系统的软件、硬件、原理、过程、方法、目的等诸多方面,在仿生决策系統中可以起到控制中枢的作用。
  4 系统检测
  为了实现对系统决策水平的量化评估,可以引入系统的能耗比系数k。
  该系数反映了系统决策水平的高低,
  令:k=E外/E内
  能耗比系数k定义为:单位能耗(内耗)下的对外作功(作用)。
  根据该除式,可以通过检测系统的能耗比系数k,并设法不断提高能耗比系数值,使系统决策水平得到提高。
  5 应用前景
  仿生决策微型计算机,可应用于各种决策处理,尤其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政策性决策,以及智能控制设备的决策控制。经过大规模的研发和实验,尤其是芯片集成度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电路设计的不断完善,可以制作为决策器,决策处理芯片,成为智能控制的核心部件,能够推动并最终实现智能处理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王守觉,李兆洲,陈向东,王柏南.通用神经网络硬件中神经元基本数学模型的讨论[J].电子学报,2001,29(5):577-580.
  [2]古勇,苏宏业,褚健.循环神经网络建模在非线性预测控制中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0,15(2):254-256.
  [3]达飞鹏,宋文忠.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17(1):128-131.
  [4]约翰·冯·诺依曼(美国).计算机与人脑[M].商务印书馆,2002.
  [5]高长江.仿生决策微型计算机[P].专利号201120384570.7,2011.
其他文献
谈起苦瓜,很多人苦不堪言。但我还是爱吃苦味儿的蔬果,因青年时期火气上亢,常闹扁桃体炎,春天吃苦苣菜,夏秋季节吃苦瓜,冬天吃苦柚子,苦味连篇竟治好了我的顽疾。苦瓜是苦味
期刊
【(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 风能是一种丰富、清洁和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实现可靠、高效、经济的“风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化和输送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风力发电控制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1.5 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及原理,阐述了发电机组的并网技术。  关键词 风力发电;直驱永磁;并网  中图分类号:TM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10-02  1
摘 要 我国有线电视系统逐步进入双向数据运营行列,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功能开发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着眼于有线电视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以EPON技术、超宽带技术和GIS技术为例,研究了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发展的推动作用,旨在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实现有线电视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网络技术;有线电视;网络整合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