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选择”的湍流区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shan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因害怕承担后果而放弃选择,随波逐流。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一种选择都蕴藏着机遇,选择的结果其实靠自己塑造。
  
  人生无处不选择。
  电影《猜火车》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词:“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吗要做这些?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依稀记得当年听到这番话时,我心里感到的不安。我觉得生活仿佛张开着一个血盆大口,正在用许多无从选择的“选择”吞噬我的生命能量。
  无论人生处于什么阶段,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到哪所城市,做什么工作,交怎样的朋友,买哪里的房子……我们随时面临着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岔路口,表面上看来每个路口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意味着我们在行使可贵的自由,在创造仅属于自己的未来。
  可是,选择有时候却令我们心情沉重。“握着烟斗思考”的哲学家萨特说,人的自由就是选择,而我们在选择的同时必须承担因之而来的全部责任。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根本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合适,因此我们会被这样的自由吓住。
  比尔·盖茨说:“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这容易使我们赋予每一个选择以强烈的命运感;有人说,“命运就是你身边的人”,这使得我们在选择伴侣时充满了恐惧感;而俗话又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令我们在做一些决断的时候举棋不定;魔法学校的校长对哈利·波特说,“决定你是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这让我们在面对所有的岔道时充满了惶然。我们害怕未知的东西,害怕迷失自己。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现代人有“逃避自由”的倾向,总是试图放弃自己的个性,让自己融入到一种更主流、更市场化、更为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活中去,以使自己在成为“无名大众”的同时摆脱孤独和恐惧,获得一份心理上的安全感。就像电影《猜火车》中说的那样,选择所有人都选择的东西——可是,“你别无选择”其实等于不选择。
  相信很多人在面临选择时会产生无措的感觉,甚至会暗暗寄希望于某种超越于自身的渺茫玄虚的东西来替自己做决断,无论那是偶然还是必然都无所谓,而只想把这份自由心甘情愿地交出去。比如,抛硬币;比如,求神拜佛;比如,渴望获得某种来自更高存在的暗示或启示。我自己也曾经干过不少这样的傻事,在面对不同选项无从决断时,常常听任事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行,或者等待外力的介入帮助我下定决心。然后,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可以用“被逼无奈”、“不得已”等借口来获得安慰——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被规定好的,那么我们就无所谓选择,也无需为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这种“不选择”可以被美化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但究其实质却无非是想要逃避与选择相伴的责任罢了,是“逃避自由”心理在作怪。萨特说过,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选择是最糟糕的一种。正如弗罗姆所说,逃避自由是一种最坏的选择,因为这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是心理的病态。如果允许我适度地用一下另一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观点,逃避选择、逃避自由、无力做出决断的人,其实是在无限延宕“同一性危机”,使自己始终处于自我意识的湍流区。而生命,就在消极被动制造的混乱中被空自消耗。
  更通俗一点儿说,我们之所以逃避,是因为选择本身的重要性被不恰当地夸大了。有一些貌似深刻的观点显然在误导我们,如什么“成功不在于机会而在于选择”、“人生的命运就取决于你一刹那所做的决定”之类。我们的自由意志就这样被选择所带来的可能性后果压垮了,所以我们宁愿当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可事实上,风险绝不会因为种种延宕和逃避的策略、不会因为自欺欺人的祈祷而减弱,恰恰相反。
  但凡面临什么关口的时候,我也是不断地提醒自己,无论我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比不做任何选择要好。我记得多年前读过温元凯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说,哪怕我们做出的选择最终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那至少也让我们知道了此路不通,知道了自己适合做什么。可是如果什么也不做呢?只会比选择错误更加一无所获。
  我还是相信,无论成功与否,人生并不是策划或设计出来的,因此没有必要让每一个选择超载,承担它所不该承担的心理压力。近来我读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一篇演讲,其深谙人生三昧的智慧令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他肯定选择的意义,也能体会今天很多人所面临的选择困境,但他更着力指出的是: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机遇。他说,他本来几乎注定要学医的,由于阴差阳错,最终成了一名机械工程师。但其实这两种选择并没有本质差别,每一个选择中都包含着自身的机遇,都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只看你如何将你所做的选择进行下去。他建议大家在做选择时不要过于思前想后,因为选择的将来是逻辑推断不出来的,一个人真正需要思考的,是选择之后如何去挖掘其本身所蕴藏的机遇。
  图/李景山 编辑/张鸣
其他文献
5月11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兰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甘肃兰州顺利举办.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郑国光、甘肃省副省长李沛兴、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黄泽元、兰州市市长张伟文出席论坛开幕式.
期刊
几乎每时每刻,人类都在与艰苦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回顾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直面自然灾害的奋斗史.rn本书撷取人类历史上23次著名的自然灾害,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极富冲击力的图片,诸多细节素材,展现了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一次次重创.在这23次大灾难中,首当其冲的是7次大地震,其次是风暴和飓风共6次,火山爆发4次,病毒和水灾各2次,旱灾、高温和火灾各1次.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论如何繁华的人类文明,均不堪一击.如印度洋海啸,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还有眼下人类正在遭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
期刊
经济危机令我压力倍增    Q:经济危机搞得人心惶惶,公司里天天都传着裁员、减薪的风言风语。我工作两年了,还算出色,所以还没到被裁的地步。但是因为平常不注意理财,去年又盲目地把仅有的两万元储蓄投到了股市里,被套牢。现在,每天我也很为经济感到紧张。我现在特怕裁员的大刀砍到自己头上,我该如何调节心情,好好工作呢?  A:第一条:没有经济危机。确切地说,这是世界金融体系的一种正常波动。任何事情都会有周期
期刊
我国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为解决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时产生的资金缺口问题,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城投公司发行城投债融资。但是城投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隐患,其信用风险逐渐凸显。本文试图从城投债信用风险来源出发,检视现行城投债法律规范体系的不足,为加强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防控提出法律建议。
  本文梳理了城投债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认为我国在城投债信用风险法律防控中存在城投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缺乏风险的内部控制,城投债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不完善,偿债保障
今年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推动各地完善应急准备,增强应急救援的合力和效能,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促进提升现代化抗震救灾能力水平,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于5月14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这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三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习.
期刊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近7万同胞罹难,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中国境内有人居的地区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北京、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等将近半个中国有震感.四川省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阿坝、北川、青川、都江堰等地受灾严重.汶川特大地震,成为每个中国人记忆中抹不去的一道伤痛,无数的声音让我们铭记至今:女主播播报新闻时的哽咽、伞兵惊天一跳时的“灾情就是命令”、默哀仪式结束后响彻天空的“中国加油”……
期刊
期刊
青年心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人遭遇到了降薪、调岗甚至是被辞退,这样的遭遇势必会影响到情绪,而有些人会把这些情绪带回家,导致整个家庭氛围受到破坏。  吴娟瑜:是的。这就是所谓的“踢猫效应”。某个人在公司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回到家,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着火,看见自己家的猫,就狠狠地踢一脚;猫疼了,抓伤了妻子,妻子一生气,又把丈夫骂了一通……负面的情绪,在家庭里很容易形成链条
期刊
“当时的灰尘很大,让人喘不过气来,楼上的师生还在往下跑……教学楼门厅塌了,整个教学楼瞬间倒塌……一下子变得好安静……”映秀小学的苏校长说到这里,哽咽着难以继续.rn这是发生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时本刊赴汶川采访的一幕,转眼又是3年过去了.时光的流逝难以抚平烙在心底的伤痛痕迹,对汶川地震亲历者来说如此,对每一位华夏同胞来说亦如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赋予“5·12”这个特殊的日子另一重含义——代表着不能忘却,代表着重振
期刊
人类每每打开一扇窗,无不都是从爱心开始,一个人在替别人打开一扇窗时,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你要是到了南京长江大桥,你就会看到矗立在大桥上的许多很不一般的版画,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标语,甚至你还会看到《南京长江大桥干预计划之一:庄子镇静剂》、《大桥、南京、天下》等大型艺术作品展览。  当第一次看到这些时,我脑子闪现出的就是“心灵之窗”四个字。是的,这一幅幅画,一条条标语,既是被死神困扰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