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教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們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要通过诱导,摒弃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教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可信、接受教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能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
总之,教师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于无形之中,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作用,使学生真正地全面发展。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要通过诱导,摒弃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教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可信、接受教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能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
总之,教师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于无形之中,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作用,使学生真正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