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年四月份,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书,国家决定分为两个“五年计划”来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发展,到2020年要建立其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因此,不论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现实需求出发还是顺应国家政策而为,事业单位的改革都势在必行。本文将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背景下,针对怎样更快将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运行起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如日中天,在改革中事业单位为了迎合自身需求正在积极有效的摸索,在与市场的关系也渐渐密切起来,并且严格要求将需要直接参与到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去。在国际与国内不同的形式中,事业单位必须进行企业化管理才能与发展的大潮同步 ,但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更有助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时就会出现一定漏洞,首先是事业单位在原有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思想上需要深刻学习并取长补短,在部分相关内容上进一步创新。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向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这种转变是大的趋势。
一、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1.转变会计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对于要面临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而言,及早探索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性。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之后,政府对其的财政拨款方式也将改变,将面临着自负盈亏的局面,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必然就要面临资金紧张,甚至是资金危机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事业单位很多都是亏本运营的,资金未体现出最大化的效益,单位没有经营的理念。为了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中生存并发展下去,事业单位有必要积极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充实自身的经济实力。
2.转变会计管理方式的可行性
首先,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本来就属于现代会计制度的重要范畴之内,它与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共通点。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属于预算会计的一种,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市场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步融入到了预算会计的内容之中,其内涵得到了拓展并慢慢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靠拢。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与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在会计核算的原则上大同小异,都遵循着一定的真实性、可比性和一贯性的原则;虽然某些要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内容和方法大体一致,在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分析方法的应用上有一些相同的方面。 其次,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开始慢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付经费的方式,其收支的内容和项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了顺应这一新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不仅在核算原则和方法上与企业化的会计具有很大的相同性,而且在利润、本金资产及其结余等的计量上有了一致性。所以,综上而言,事业单位积极进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经济和财政改革是我国学习和不断深入的重中之重,我国事业单位在仅仅的由国家拨款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学习,收支项目和内容越来多种多样,越来越注重成本核算,在现金收付与资金运用效率上更在意平衡。他们两者所规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等原则,其对资产收支、负债情况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某些核算原则和方法也基本相同,报表结构也相差不大,在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其本质相同。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不止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在有理论指导上存在相同的地方,确认、计量方法上也相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如日中天,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吸取各种先进的理念然后尊重和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掌握好规则,在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思想还有相关的体系上积极学习不断改进,来充分完善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二、现今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1.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存在不科学性
一般来说,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中,其中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仅仅只是核算账面的原价值,然后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样陈旧的方式必定造成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的核算降低清晰明确度。如果不能清晰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必然会发生价值与固定资产原值不符合、无法反应固定资产的磨损情况,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虚高,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数据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
2.在成本核算上存在的缺陷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只会对经营性的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的业务没有核算工作。这样的后果是,事业单位由于不进行精确全面地计算成本,从而对非经营性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很难进行正确地评价和考核,这不仅对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没有帮助,更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的有效性有很大误差,甚至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部分流失。因此,事业单位借鉴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来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的好处就在于对全方面的业务进行有效评估和资金的有效运用。
3.在会计核算上的不严谨性
事业单位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的第十六条规定通常采取收付实现制。但是事业单位经常会存在部分会计年度在某些项目上收入支出不配的相关问题,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实现,从而导致单位的经济情况存在误差性,不能客观有效反应其真实情况。最严重的是一些少数的支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加大了支出,结余降低,导致了收入支出分配不均,结余的数据反应也不真实。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举措分析
1.转变观念,尽快适应企业会计管理的体系和工作方法 改革制度,观念要先行。 在转变的一定时期内,财会人员都要经历一个转变的适应过程,新变化很可能会引起在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对相关人员进行细致、有效、实用的培训,明确新的规范和流程,帮助其尽快了解并熟悉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加强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重大机遇期的发展要求。
2.进行全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以往所采取的内部成本核算并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因此,必须按照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全成本核算。而这正是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核心之所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还能通过透明化的成本核算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有力地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3.加强规范资产管理
单位资产一般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和物料用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事业单位向来只重视对资金进行管理而严重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在前文已经论述过。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在重视对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财会人员要设置清晰的资产台账,建立资产实物卡,对固定资产还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点,并要注重对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
4.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
在前面的问题中,论述过由于使用收付实现制导致在会计结算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推进过程中,对于非经营性的项目也要积极进行权责发生制来作为会计结算的基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
结语:
依据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在会计核算中,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更适用于事业单位,更加重要的是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在理念上必须由旧革新,充分审视原有的一些错误的守旧观念学习并扬长避短,在财务、会计内容上需要更进一层地更新创新和改正其不足。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进行转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可实施性,它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中,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要积极向现代化的企业进行学习和借鉴来形成符合发展要求和规律的新的会计管理制度。(作者单位:河北省翻译事务所)
参考文献:
[1]薄云霓.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探讨[J].商业经济, 2010,(14).
[2]蒋冬青, 张学英.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9,(04).
[3]宿金莲.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2).
[4]贝洪俊.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可行性分析[J].事业财会, 2007,(04).
[5]常来英, 姚恒珍, 薛毫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 2007,(07).
[6]张勇, 赵轶尘.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的可能性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如日中天,在改革中事业单位为了迎合自身需求正在积极有效的摸索,在与市场的关系也渐渐密切起来,并且严格要求将需要直接参与到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去。在国际与国内不同的形式中,事业单位必须进行企业化管理才能与发展的大潮同步 ,但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更有助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时就会出现一定漏洞,首先是事业单位在原有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思想上需要深刻学习并取长补短,在部分相关内容上进一步创新。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向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这种转变是大的趋势。
一、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1.转变会计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对于要面临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而言,及早探索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性。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之后,政府对其的财政拨款方式也将改变,将面临着自负盈亏的局面,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必然就要面临资金紧张,甚至是资金危机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事业单位很多都是亏本运营的,资金未体现出最大化的效益,单位没有经营的理念。为了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中生存并发展下去,事业单位有必要积极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充实自身的经济实力。
2.转变会计管理方式的可行性
首先,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本来就属于现代会计制度的重要范畴之内,它与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共通点。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属于预算会计的一种,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市场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步融入到了预算会计的内容之中,其内涵得到了拓展并慢慢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靠拢。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与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在会计核算的原则上大同小异,都遵循着一定的真实性、可比性和一贯性的原则;虽然某些要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内容和方法大体一致,在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分析方法的应用上有一些相同的方面。 其次,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开始慢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付经费的方式,其收支的内容和项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了顺应这一新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不仅在核算原则和方法上与企业化的会计具有很大的相同性,而且在利润、本金资产及其结余等的计量上有了一致性。所以,综上而言,事业单位积极进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经济和财政改革是我国学习和不断深入的重中之重,我国事业单位在仅仅的由国家拨款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学习,收支项目和内容越来多种多样,越来越注重成本核算,在现金收付与资金运用效率上更在意平衡。他们两者所规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等原则,其对资产收支、负债情况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某些核算原则和方法也基本相同,报表结构也相差不大,在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其本质相同。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不止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在有理论指导上存在相同的地方,确认、计量方法上也相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如日中天,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吸取各种先进的理念然后尊重和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掌握好规则,在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思想还有相关的体系上积极学习不断改进,来充分完善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二、现今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1.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存在不科学性
一般来说,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中,其中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仅仅只是核算账面的原价值,然后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样陈旧的方式必定造成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的核算降低清晰明确度。如果不能清晰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必然会发生价值与固定资产原值不符合、无法反应固定资产的磨损情况,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虚高,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数据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
2.在成本核算上存在的缺陷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只会对经营性的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的业务没有核算工作。这样的后果是,事业单位由于不进行精确全面地计算成本,从而对非经营性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很难进行正确地评价和考核,这不仅对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没有帮助,更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的有效性有很大误差,甚至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部分流失。因此,事业单位借鉴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来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的好处就在于对全方面的业务进行有效评估和资金的有效运用。
3.在会计核算上的不严谨性
事业单位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的第十六条规定通常采取收付实现制。但是事业单位经常会存在部分会计年度在某些项目上收入支出不配的相关问题,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实现,从而导致单位的经济情况存在误差性,不能客观有效反应其真实情况。最严重的是一些少数的支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加大了支出,结余降低,导致了收入支出分配不均,结余的数据反应也不真实。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举措分析
1.转变观念,尽快适应企业会计管理的体系和工作方法 改革制度,观念要先行。 在转变的一定时期内,财会人员都要经历一个转变的适应过程,新变化很可能会引起在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对相关人员进行细致、有效、实用的培训,明确新的规范和流程,帮助其尽快了解并熟悉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加强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重大机遇期的发展要求。
2.进行全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以往所采取的内部成本核算并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因此,必须按照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全成本核算。而这正是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核心之所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还能通过透明化的成本核算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有力地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3.加强规范资产管理
单位资产一般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和物料用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事业单位向来只重视对资金进行管理而严重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在前文已经论述过。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在重视对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财会人员要设置清晰的资产台账,建立资产实物卡,对固定资产还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点,并要注重对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
4.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
在前面的问题中,论述过由于使用收付实现制导致在会计结算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推进过程中,对于非经营性的项目也要积极进行权责发生制来作为会计结算的基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
结语:
依据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在会计核算中,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更适用于事业单位,更加重要的是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在理念上必须由旧革新,充分审视原有的一些错误的守旧观念学习并扬长避短,在财务、会计内容上需要更进一层地更新创新和改正其不足。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进行转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可实施性,它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中,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要积极向现代化的企业进行学习和借鉴来形成符合发展要求和规律的新的会计管理制度。(作者单位:河北省翻译事务所)
参考文献:
[1]薄云霓.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探讨[J].商业经济, 2010,(14).
[2]蒋冬青, 张学英.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9,(04).
[3]宿金莲.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2).
[4]贝洪俊.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可行性分析[J].事业财会, 2007,(04).
[5]常来英, 姚恒珍, 薛毫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 2007,(07).
[6]张勇, 赵轶尘.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的可能性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