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化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将会是方方面面的。本文将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切入,同时针对工作问题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工作问题;因对策略
前言
据近两年的高校贫困生调查,全国处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总有500万人,约占高校总人数的25%以上,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人数约占3%~6%左右,而且人数还在逐年上涨但中。高校经济困难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国家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相对困难,缺乏科学性
虽然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开展了多年,但是该项工作依然缺乏一个科学性、客观性的人员评定系统,缺乏相应的恒定指标,单凭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调查表》或是当地街道办事处开出的贫困证明很难对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相应的经济证明工作就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地区和技术专业等差异性因素的存在,很难用家庭收入来恒定一个家庭的困难程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明确性。
(二)过度重视物质资助,缺乏精神资助
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让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完成学生的科研学术梦想,进入社会各行业领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但是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往往都是以物质资助为主,缺乏精神上的资助。
(三)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缺乏深度和广度
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都是具有一定背景和社会意义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更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特色意义。但是,由于宣传工作力度的缺失,宣传广度和深度均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因缺乏信息获取途径从而不能得到及时的资助帮助。部分学生虽然得到了相应的资助,但是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是部分学生得到了某些项目的资助,却连资助的具体名称都不能准确描述出来,要履行的义务和权利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道路资助学生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四)资助对象确定存在的人为因素过多
高校资助对象的确定通常都是由高校的学生管理部将名额分配到各个专业或科系,然后专业科系在确定最终的资助对象。经济困难学生或一些特困生往往会由于经济等因素,人际关系或学习成绩等方面处于劣势,在评定资助对象的投票过程中就缺乏同学或教师的支持从而失去享受接受资助的机会。这还会导致一些经济不是那么困难,性格外向,人际关系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资助。
二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的完善对策
(一)开展多方合作式工作,提高认定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否科学和客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这是一些较为繁琐和系统的工程。单单依靠高校一方面的认定很难做到客观和科学,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实施动态管理才能够让其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我国首先就应该有一套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水平的恒定标准;学生生源地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出示相应的证明文件,并对学生负责,帮助学生开展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高校则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学科专业、居住地的差异化和生活水平等客观因素来制定确定认证标准,从而科学客观的开展认证工作。
(二)做好资助宣传工作,让其能够深入人心
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资助政策的根本意义和相应的政策方针,熟知资助的内容和流程,知晓应该享有的权利和自身应该履行的义务,资助工程才显得更加有意义,相应的资助活动才更加有影响力。资助政策的宣传应该多方联动,遵循“宣称先行、资助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资助政策之后自愿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资助,从而让资助工作的效果达到最佳。
(三)实施精神和物质的双向资助
学生资助工程不仅要在物质层面上做到最好,还应该在扶贫的同时“扶志”,将精神扶持工作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资助工作显得一定的精神内涵,对于学生的精神资助应该从以下几步来入手:
1、将德育工作作为资助工程的指导文件,让育人工作成为资助工程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道德文化建设精神,让德育内容贯穿整个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涯,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其意识到是国家政府资助了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回报社会的热情。
3、鼓励受资助学生参加高校的社团活动,拉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其能够在同龄人中展现自己,实现合作式交流发展。
(四)创建资助监督体系
当确定资助对象对其开展资助活动之后,还应该创建完善的资助监督体系,这也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善的资助监督体系才能够资助工程变得更加完善。对于发放出去的资助物质应该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跟踪,特别是一些高额度的物质,首先应该由科系主任或教导员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对违反使用规定的则应该在查证之后将其收回。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质工作是一项系统化极强的工程,若只是依靠高校一方面来开展工作将会非常困难,高校、银行、通信、网络、政府部门等多方之间的联合协调才能够让资助工程更加完善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雪峰,鲍玉仓,王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80-83+100.
[2]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86-87.
[3]杜德省,宋文萍,于秀国,徐海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112-113.
[4]柳林.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9,06:121-123.
[5]刘海梅.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96-97.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工作问题;因对策略
前言
据近两年的高校贫困生调查,全国处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总有500万人,约占高校总人数的25%以上,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人数约占3%~6%左右,而且人数还在逐年上涨但中。高校经济困难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国家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相对困难,缺乏科学性
虽然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开展了多年,但是该项工作依然缺乏一个科学性、客观性的人员评定系统,缺乏相应的恒定指标,单凭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调查表》或是当地街道办事处开出的贫困证明很难对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相应的经济证明工作就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地区和技术专业等差异性因素的存在,很难用家庭收入来恒定一个家庭的困难程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明确性。
(二)过度重视物质资助,缺乏精神资助
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让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完成学生的科研学术梦想,进入社会各行业领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但是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往往都是以物质资助为主,缺乏精神上的资助。
(三)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缺乏深度和广度
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都是具有一定背景和社会意义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更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特色意义。但是,由于宣传工作力度的缺失,宣传广度和深度均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因缺乏信息获取途径从而不能得到及时的资助帮助。部分学生虽然得到了相应的资助,但是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是部分学生得到了某些项目的资助,却连资助的具体名称都不能准确描述出来,要履行的义务和权利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道路资助学生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四)资助对象确定存在的人为因素过多
高校资助对象的确定通常都是由高校的学生管理部将名额分配到各个专业或科系,然后专业科系在确定最终的资助对象。经济困难学生或一些特困生往往会由于经济等因素,人际关系或学习成绩等方面处于劣势,在评定资助对象的投票过程中就缺乏同学或教师的支持从而失去享受接受资助的机会。这还会导致一些经济不是那么困难,性格外向,人际关系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资助。
二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的完善对策
(一)开展多方合作式工作,提高认定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否科学和客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这是一些较为繁琐和系统的工程。单单依靠高校一方面的认定很难做到客观和科学,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实施动态管理才能够让其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我国首先就应该有一套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水平的恒定标准;学生生源地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出示相应的证明文件,并对学生负责,帮助学生开展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高校则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学科专业、居住地的差异化和生活水平等客观因素来制定确定认证标准,从而科学客观的开展认证工作。
(二)做好资助宣传工作,让其能够深入人心
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资助政策的根本意义和相应的政策方针,熟知资助的内容和流程,知晓应该享有的权利和自身应该履行的义务,资助工程才显得更加有意义,相应的资助活动才更加有影响力。资助政策的宣传应该多方联动,遵循“宣称先行、资助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资助政策之后自愿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资助,从而让资助工作的效果达到最佳。
(三)实施精神和物质的双向资助
学生资助工程不仅要在物质层面上做到最好,还应该在扶贫的同时“扶志”,将精神扶持工作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资助工作显得一定的精神内涵,对于学生的精神资助应该从以下几步来入手:
1、将德育工作作为资助工程的指导文件,让育人工作成为资助工程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道德文化建设精神,让德育内容贯穿整个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涯,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其意识到是国家政府资助了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回报社会的热情。
3、鼓励受资助学生参加高校的社团活动,拉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其能够在同龄人中展现自己,实现合作式交流发展。
(四)创建资助监督体系
当确定资助对象对其开展资助活动之后,还应该创建完善的资助监督体系,这也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善的资助监督体系才能够资助工程变得更加完善。对于发放出去的资助物质应该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跟踪,特别是一些高额度的物质,首先应该由科系主任或教导员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对违反使用规定的则应该在查证之后将其收回。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质工作是一项系统化极强的工程,若只是依靠高校一方面来开展工作将会非常困难,高校、银行、通信、网络、政府部门等多方之间的联合协调才能够让资助工程更加完善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雪峰,鲍玉仓,王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80-83+100.
[2]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86-87.
[3]杜德省,宋文萍,于秀国,徐海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112-113.
[4]柳林.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9,06:121-123.
[5]刘海梅.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