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教是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掌握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如何搞好评教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入手,重点分析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讨学生评教工作新模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学生评教;创新
评教主要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与方法来评估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作为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得到广泛使用,其初衷是更好地为高校教学服务,增强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旧存在诸如学生参评率低,评教指数单一,评价不客观等现象,以致有人对学生评教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多方观察与分析,着重探讨学生评教的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以求实现评教工作的双赢局面。
一、学生评教积极意义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学生评教工作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首先,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通过切身感受和相互比较形成的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对于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学校把评教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其次,评教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联系,提供学生一种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的通道。通过评教,任课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心态与思想,及时进行教学改革,最终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能更好地为学生授课,达到师生双赢的局面。另外,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帮助教师克服授课中存在的不足[1]。
二、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1)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学校评教本意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管理教师的一种手段,变相地成为了管理者用来把控教师的有效方法,直接把评教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职称及其他福利相挂钩,粗暴地扭曲评教的初衷,伤害了教师,导致了大量的负能量。(2)学生方面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华中某大学蔡教授,不久前荣获由学院领导、同事评出的“教学优秀奖”,但获奖前的一次学生评教中,却名列倒数第二。无独有偶,倒数第二也出现在浙江大学吴老师身上,原因同样是学生认为其太“讨人嫌”,因为要求太严,作业太多,管的太宽,比如不允许上课玩手机、不准看小说等。这些失常现象出现,问题的根本在学生对评教的态度与认知上,特别对于高职学生,由于本身素质的局限性,对评教的意义、评价指标认知水平有限,阻碍了对教学过程作出正确的评价。(3)教师认识上的差距。由于学生在评教中掌握着一定的主导权,又受到各种利益的驱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讨好学生的心理,一些教师开始选择去“讨好学生”,逃课不理会,作业不完成无所谓,考试作弊当不知道。甚至直截了当地把“给个好评”当作对学生的要求,乃至作为“交易”,更有甚者出现谁能“哄好学生”谁就是好教师的可怕现实。而那些本来优秀的教师,因管理认真严格反而在学生评教中受到伤害与打击。(4)方式方法上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评教活动大多采用较为单一的方式方法,有的甚至完全由学生一方评教来决定。学生评教的时间节点大多安排在期末,网评打分是主流,这样往往缺少了对过程性的评价和师生直接交流反馈能带来的更好效果。在学生评教管理上往往只是通知一下,对学生引导教育大多停留在表面上。在评教对象的区分上也大多采用一视同仁的方式,其实课程性质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学生个体的欠缺都会不同程度导致学生评教的失真,甚至会有很大的偏差。另外,评教信息反馈机制的不顺畅也不是个案。
三、学生评教创新实践
(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为保证高校评教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首先要在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上做文章,核心在于评教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是评教工作的主体,但不能简单的将其意见成为左右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指标,通过引入专家测评、领导打分、同事互评等指标,构建多元化的评教体系,多维度提升评教结果的客观性,从而使评教具有实际意义。同时,评教具体方案设置也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评教项目的设计应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低,把握能力差的测评项目。另外,要拓展学生评教的载体,引入移动客户端等符合青年学生使用习惯的评教终端,激发学生评教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评教的参与度。(2)强化学生的评教教育。高校评教活动主体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教活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从高职院校实际来看,如何引导与教育好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辅导员、班主任要承担起正能量的引导作用,要积极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评教氛围,让学生认清评教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评教评的是学生品质,评的是自身态度与修养。通过评前辅导,让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评教体系与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使得学生能相对自觉地以理性的态度作出对教师的评价。(3)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评教的意义旨在于通过评教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高职技能型人才。通过评教可以得到大量教师教学过程的各种数据,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同事、专家和领导评教,得到的信息都是十分宝贵的,建立良好的评教信息反馈制度是一项极其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措施,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積极意义。
四、结语
评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可能还不在于评教系统本身的构建,而在于评教主体的选择、评教过程的控制以及评教目标的价值导向问题。这三个关键核心要素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也会直接关系到评教未来的走向。本文对评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作者简介:陈衡,1982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评教分析与创新实践[J].中国商论,2017,(02):173-174.
关键词:高职;学生评教;创新
评教主要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与方法来评估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作为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得到广泛使用,其初衷是更好地为高校教学服务,增强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旧存在诸如学生参评率低,评教指数单一,评价不客观等现象,以致有人对学生评教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多方观察与分析,着重探讨学生评教的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以求实现评教工作的双赢局面。
一、学生评教积极意义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学生评教工作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首先,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通过切身感受和相互比较形成的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对于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学校把评教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其次,评教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联系,提供学生一种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的通道。通过评教,任课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心态与思想,及时进行教学改革,最终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能更好地为学生授课,达到师生双赢的局面。另外,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帮助教师克服授课中存在的不足[1]。
二、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1)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学校评教本意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管理教师的一种手段,变相地成为了管理者用来把控教师的有效方法,直接把评教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职称及其他福利相挂钩,粗暴地扭曲评教的初衷,伤害了教师,导致了大量的负能量。(2)学生方面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华中某大学蔡教授,不久前荣获由学院领导、同事评出的“教学优秀奖”,但获奖前的一次学生评教中,却名列倒数第二。无独有偶,倒数第二也出现在浙江大学吴老师身上,原因同样是学生认为其太“讨人嫌”,因为要求太严,作业太多,管的太宽,比如不允许上课玩手机、不准看小说等。这些失常现象出现,问题的根本在学生对评教的态度与认知上,特别对于高职学生,由于本身素质的局限性,对评教的意义、评价指标认知水平有限,阻碍了对教学过程作出正确的评价。(3)教师认识上的差距。由于学生在评教中掌握着一定的主导权,又受到各种利益的驱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讨好学生的心理,一些教师开始选择去“讨好学生”,逃课不理会,作业不完成无所谓,考试作弊当不知道。甚至直截了当地把“给个好评”当作对学生的要求,乃至作为“交易”,更有甚者出现谁能“哄好学生”谁就是好教师的可怕现实。而那些本来优秀的教师,因管理认真严格反而在学生评教中受到伤害与打击。(4)方式方法上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评教活动大多采用较为单一的方式方法,有的甚至完全由学生一方评教来决定。学生评教的时间节点大多安排在期末,网评打分是主流,这样往往缺少了对过程性的评价和师生直接交流反馈能带来的更好效果。在学生评教管理上往往只是通知一下,对学生引导教育大多停留在表面上。在评教对象的区分上也大多采用一视同仁的方式,其实课程性质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学生个体的欠缺都会不同程度导致学生评教的失真,甚至会有很大的偏差。另外,评教信息反馈机制的不顺畅也不是个案。
三、学生评教创新实践
(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为保证高校评教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首先要在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上做文章,核心在于评教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是评教工作的主体,但不能简单的将其意见成为左右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指标,通过引入专家测评、领导打分、同事互评等指标,构建多元化的评教体系,多维度提升评教结果的客观性,从而使评教具有实际意义。同时,评教具体方案设置也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评教项目的设计应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低,把握能力差的测评项目。另外,要拓展学生评教的载体,引入移动客户端等符合青年学生使用习惯的评教终端,激发学生评教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评教的参与度。(2)强化学生的评教教育。高校评教活动主体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教活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从高职院校实际来看,如何引导与教育好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辅导员、班主任要承担起正能量的引导作用,要积极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评教氛围,让学生认清评教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评教评的是学生品质,评的是自身态度与修养。通过评前辅导,让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评教体系与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使得学生能相对自觉地以理性的态度作出对教师的评价。(3)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评教的意义旨在于通过评教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高职技能型人才。通过评教可以得到大量教师教学过程的各种数据,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同事、专家和领导评教,得到的信息都是十分宝贵的,建立良好的评教信息反馈制度是一项极其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措施,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積极意义。
四、结语
评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可能还不在于评教系统本身的构建,而在于评教主体的选择、评教过程的控制以及评教目标的价值导向问题。这三个关键核心要素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也会直接关系到评教未来的走向。本文对评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作者简介:陈衡,1982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评教分析与创新实践[J].中国商论,2017,(0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