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药材是组分相当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是中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而现代中药的发展过程中,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这一复杂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天然药物中提出分离出单体并发展成新药或为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是中药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提取分离基础上,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型技术不断被开发和应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
中图分类号:TQ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092-0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探寻中药有效的机理、降低毒性、提高疗效、改进剂型、控制生产质量以及中药新药开发均有重要意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过程就是将溶剂渗入细胞内,将存于细胞内容物中的生物碱、糖类、苷类、酮类等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随着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而扩散至细胞外,直至达到动态平衡,通过多次输入新的溶剂,而将大部分有效成分溶出[1]。传统提取方法存在溶剂使用量大、提取效率不高、周期长、劳动力耗费多、有效成分损失多等缺点,而一些新技术方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通过对传统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新兴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同行在中药有效成分与分离的技术选择上提供参考。
1 传统提取分离方法
1.1 煎煮法
煎煮法是使用最早也是最广泛的传统提取方法,通过对药材进行加热煮沸而提取有效成分,但是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损失较大,不适于挥发性成分和易被加热破坏的成分,提取前宜用冷水浸泡60min以上,具体煎煮的时间和粉碎的粒径依据要药材本身的质地、硬度、成分等情况而定。
1.2 浸渍法和渗漉法
浸渍法是将药材置于有盖容器,加入适量水或乙醇等溶剂在室温或加热情况下浸泡一段时间,适用于含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多的植物,简单易行,但效率低,时间耗费长,且要注意防腐。渗漉法是将药材先进行浸渍数小时后,不断更新新的溶剂,相较浸渍法提取率高,但溶剂耗费多,对药材颗粒要求高,适用于受热后易被分解或挥发性成分。
1.3 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
回流提取法是应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加热微沸回流,提取率较高,索氏提取是在回流提取基础上的改进,所需消耗的溶剂量更少,溶剂不断被蒸发、冷却、回流循环,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两种方法均不适用于热不稳定的成分提取。
1.4 压榨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法
含有挥发油较多的中药材可采用机械压榨的方式进行提取,但是杂质较多,也不易压榨干净,一般压榨后的残渣再经水蒸气蒸馏以提高产率。水蒸气蒸馏能在常压加热的条件下使植物挥发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在冷凝后得以分离,适用于具挥发性、难溶于水、在随水蒸气蒸馏时不被破坏的药材。
2 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
2.1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起源于上世纪的60年代,近十年被广泛关注,超临界流体具有溶解能力强、密度大、粘度低、传值系数大等特征,作为溶媒用于中药材的提取具有诸多优势[2]。相较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方法,超临界萃取可在室温下进行,防止高热敏性成分被氧化或分解,其密闭系统可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提取效率高、无残留。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剂一般选用CO2,对分子量低、非极性、脂溶性高的有效成分(如萜、醚、油脂、环氧化合物类等)溶解性高,但对于分子量大、极性大的化合物(如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等)萃取较为困难,将超临界萃取技术与其他提取分离技术结合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重要手段[3]。
2.2 超声提取技术
超声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依据其热效应、空化效应及机械作用,超声波能增强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和频率,使坚硬的植物细胞壁发生破碎,提高溶剂穿透能力,利于药物溶出,因此能高效提取出有效成分。目前超声提取装置主要分为浴式和探针式,浴式应用较广泛,但能量分布不均,能量消耗也大,探针式主要将能量集中于样品区,空化效率高。
2.3 微波提取技术
微波萃取技术是将药品及溶剂进行微波处理,微波辐射是高频电磁波,穿透介质到达细胞内部,细胞内极性分子吸收辐射能量后经分子偶极的调整转动产生热效应,温度迅速上升,压力增大后发生破裂,同时微波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萃取组分的扩散[4]。药材的含水量、有效成分特征、溶剂介电常数、温度、压力、萃取时间、微波频率、功率均可影响微波萃取效率。萃取剂的选用十分重要,除了需要有较强溶解有效成分的能力,也要具备弱极性以利于微波的穿透,降低消耗,药材含水量高能使药材内部迅速升温,达到萃取时间短、效率高、溶剂需要量少、能耗低的目的。
2.4 酶工程技术
酶提取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条件温和等优势,应用适当的酶(如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降解细胞壁成分,破坏细胞壁及间质造成的传质阻力[5]。酶法提取所表现出的明显优势是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使得药效成分能在温和条件下进行高选择性地转化,增强了有效成分的活性,是将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提取出的方法之一,具有广阔前景。
2.5 半仿生提取技术
半仿生技术是从生物药剂学角度出发,以口服给药以及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途径为参考,将药材先用一定PH的酸水进行提取,再行碱水提取,目的在于纠正目前存在的以单体成分为指标的提取工艺或质控标准而忽视方剂整体作用的问题[6]。既体现中医方剂的系统性,也可通过酸碱的作用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对于复方制剂更具意义,但由于仿生的条件不可能完全与人体相同,除PH调节的影响外还需考虑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且提取的手段仍属于热提取范畴,临床疗效及毒理方面还有待验证,因此半仿生提取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
2.6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是不含交换基团的立体多孔性有机高聚物,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依靠分子间范德华力及氢键进行物理吸附,同时其多孔性对于不同分子量化合物具备筛分作用,由于该项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分离效果好,应用十分广泛,特别适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药物的分离。
2.7 膜分离技术
以选择性的透过性薄膜为介质,膜两侧存在压力、浓度或电位差时,形成的推动力使溶剂和溶质发生分离,从而达到提纯、浓缩产品的目的,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滤等,其优点在于常温下操作、耗能低、不发生相变化、分离系数大,是高效的分离手段。
2.8 其他技术
除上述运用较广的几项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外,仍有很多方法因各具优势而不断被推广使用,如分子蒸馏特别适于高沸点、易氧化和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它不是简单的蒸馏,而是在低于物质沸点下进行的非平衡蒸馏过程。高速逆流色谱是基于有效成分在两个互不相溶溶剂中分配作用差异而起到分离作用,因溶剂系统的组成、配比可以千差万别,理论上这种技术是适合任意极性物质的分离,产品收率高,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不高,联用灵敏度高的检测仪器后可增强准确性。
3 结语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各异,应根据目标产物进行合理设计,选择适当的提取分离方法。中药现代化进程对明确中药成分和质量控制提出新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中药的科技含量,是中药实现世界化及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胡秀丽,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和分离的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
[2]刘明言、王帮臣,用于中药提取的新技术进展[J].中草药,2010,41(2):169-174.
[3]雷华平、葛发欢、晓英,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集成与中药提取分离现代化[J].中草药,2007,38(9):1431-1433.
[4]刘成柏,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药物微囊化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
[5]董立丽,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进展[J].海峡药物,2009,21(12):107-109.
[6]季庆亮,高新技术在现代中药提取分离领域中的应用科技资讯[J].科技资讯,2006(1):1.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
中图分类号:TQ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092-0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探寻中药有效的机理、降低毒性、提高疗效、改进剂型、控制生产质量以及中药新药开发均有重要意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过程就是将溶剂渗入细胞内,将存于细胞内容物中的生物碱、糖类、苷类、酮类等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随着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而扩散至细胞外,直至达到动态平衡,通过多次输入新的溶剂,而将大部分有效成分溶出[1]。传统提取方法存在溶剂使用量大、提取效率不高、周期长、劳动力耗费多、有效成分损失多等缺点,而一些新技术方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通过对传统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新兴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同行在中药有效成分与分离的技术选择上提供参考。
1 传统提取分离方法
1.1 煎煮法
煎煮法是使用最早也是最广泛的传统提取方法,通过对药材进行加热煮沸而提取有效成分,但是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损失较大,不适于挥发性成分和易被加热破坏的成分,提取前宜用冷水浸泡60min以上,具体煎煮的时间和粉碎的粒径依据要药材本身的质地、硬度、成分等情况而定。
1.2 浸渍法和渗漉法
浸渍法是将药材置于有盖容器,加入适量水或乙醇等溶剂在室温或加热情况下浸泡一段时间,适用于含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多的植物,简单易行,但效率低,时间耗费长,且要注意防腐。渗漉法是将药材先进行浸渍数小时后,不断更新新的溶剂,相较浸渍法提取率高,但溶剂耗费多,对药材颗粒要求高,适用于受热后易被分解或挥发性成分。
1.3 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
回流提取法是应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加热微沸回流,提取率较高,索氏提取是在回流提取基础上的改进,所需消耗的溶剂量更少,溶剂不断被蒸发、冷却、回流循环,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两种方法均不适用于热不稳定的成分提取。
1.4 压榨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法
含有挥发油较多的中药材可采用机械压榨的方式进行提取,但是杂质较多,也不易压榨干净,一般压榨后的残渣再经水蒸气蒸馏以提高产率。水蒸气蒸馏能在常压加热的条件下使植物挥发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在冷凝后得以分离,适用于具挥发性、难溶于水、在随水蒸气蒸馏时不被破坏的药材。
2 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
2.1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起源于上世纪的60年代,近十年被广泛关注,超临界流体具有溶解能力强、密度大、粘度低、传值系数大等特征,作为溶媒用于中药材的提取具有诸多优势[2]。相较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方法,超临界萃取可在室温下进行,防止高热敏性成分被氧化或分解,其密闭系统可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提取效率高、无残留。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剂一般选用CO2,对分子量低、非极性、脂溶性高的有效成分(如萜、醚、油脂、环氧化合物类等)溶解性高,但对于分子量大、极性大的化合物(如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等)萃取较为困难,将超临界萃取技术与其他提取分离技术结合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重要手段[3]。
2.2 超声提取技术
超声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依据其热效应、空化效应及机械作用,超声波能增强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和频率,使坚硬的植物细胞壁发生破碎,提高溶剂穿透能力,利于药物溶出,因此能高效提取出有效成分。目前超声提取装置主要分为浴式和探针式,浴式应用较广泛,但能量分布不均,能量消耗也大,探针式主要将能量集中于样品区,空化效率高。
2.3 微波提取技术
微波萃取技术是将药品及溶剂进行微波处理,微波辐射是高频电磁波,穿透介质到达细胞内部,细胞内极性分子吸收辐射能量后经分子偶极的调整转动产生热效应,温度迅速上升,压力增大后发生破裂,同时微波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萃取组分的扩散[4]。药材的含水量、有效成分特征、溶剂介电常数、温度、压力、萃取时间、微波频率、功率均可影响微波萃取效率。萃取剂的选用十分重要,除了需要有较强溶解有效成分的能力,也要具备弱极性以利于微波的穿透,降低消耗,药材含水量高能使药材内部迅速升温,达到萃取时间短、效率高、溶剂需要量少、能耗低的目的。
2.4 酶工程技术
酶提取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条件温和等优势,应用适当的酶(如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降解细胞壁成分,破坏细胞壁及间质造成的传质阻力[5]。酶法提取所表现出的明显优势是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使得药效成分能在温和条件下进行高选择性地转化,增强了有效成分的活性,是将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提取出的方法之一,具有广阔前景。
2.5 半仿生提取技术
半仿生技术是从生物药剂学角度出发,以口服给药以及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途径为参考,将药材先用一定PH的酸水进行提取,再行碱水提取,目的在于纠正目前存在的以单体成分为指标的提取工艺或质控标准而忽视方剂整体作用的问题[6]。既体现中医方剂的系统性,也可通过酸碱的作用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对于复方制剂更具意义,但由于仿生的条件不可能完全与人体相同,除PH调节的影响外还需考虑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且提取的手段仍属于热提取范畴,临床疗效及毒理方面还有待验证,因此半仿生提取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
2.6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是不含交换基团的立体多孔性有机高聚物,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依靠分子间范德华力及氢键进行物理吸附,同时其多孔性对于不同分子量化合物具备筛分作用,由于该项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分离效果好,应用十分广泛,特别适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药物的分离。
2.7 膜分离技术
以选择性的透过性薄膜为介质,膜两侧存在压力、浓度或电位差时,形成的推动力使溶剂和溶质发生分离,从而达到提纯、浓缩产品的目的,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滤等,其优点在于常温下操作、耗能低、不发生相变化、分离系数大,是高效的分离手段。
2.8 其他技术
除上述运用较广的几项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外,仍有很多方法因各具优势而不断被推广使用,如分子蒸馏特别适于高沸点、易氧化和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它不是简单的蒸馏,而是在低于物质沸点下进行的非平衡蒸馏过程。高速逆流色谱是基于有效成分在两个互不相溶溶剂中分配作用差异而起到分离作用,因溶剂系统的组成、配比可以千差万别,理论上这种技术是适合任意极性物质的分离,产品收率高,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不高,联用灵敏度高的检测仪器后可增强准确性。
3 结语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各异,应根据目标产物进行合理设计,选择适当的提取分离方法。中药现代化进程对明确中药成分和质量控制提出新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中药的科技含量,是中药实现世界化及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胡秀丽,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和分离的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
[2]刘明言、王帮臣,用于中药提取的新技术进展[J].中草药,2010,41(2):169-174.
[3]雷华平、葛发欢、晓英,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集成与中药提取分离现代化[J].中草药,2007,38(9):1431-1433.
[4]刘成柏,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药物微囊化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
[5]董立丽,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进展[J].海峡药物,2009,21(12):107-109.
[6]季庆亮,高新技术在现代中药提取分离领域中的应用科技资讯[J].科技资讯,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