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告营销的品牌策划谈职业学校的品牌文化效应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行业乃至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经济实体,在提倡企业必须创立品牌意识的同时,我们的职业教育其实也有必要创立我们的特色品牌意识。
  关键词:品牌策划;品牌效应;文化理念
  
  我们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这也已经给文化市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市场经济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相应我们的教育行业,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改革,那么与社会市场紧密结合的职业中专教育是不是也需要新一轮的创新呢?答案是肯定的。教育行业乃至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经济实体,在提倡企业必须创立品牌意识的同时,我们的职业教育其实也有必要创立我们的特色品牌意识。
  学校的职业教育就等同于一家企业的发展,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套成熟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宣扬企业精神,扩大企业影响。同样,我们的职业教育学校也可以有我们的文化理念,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融入我们的经济社会。
  企业文化理念的推广,前提就是品牌文化的创立。什么是品牌呢?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用于识别自己、区别于他人的一种有形资产,同时也是一种无形资产。
  职业教育品牌文化的创立,必须是对职业教育的性质、现状、历史发展战略的整体策划。它应该建立在学校办学特征的基础上。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就是一种品牌,比如,职业中专学校的各个特色专业的设置(如美术工艺、财会专业)及它们的历史优势,或者是它们为适应市场经济而创造的新的特色专业(如计算机、电子商务),这些特色专业就是用于识别职业学校间的特色教育与社会服务性,使其与竞争对手的职业教育特性相区别,能够成为拳头专业,并得以长期生存、发展。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前提下的一种品牌意识,也就是说继续发展如工艺美术,或者是壮大计算机专业这一品牌优势。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有形资产,拥有者就可以像企业一样,可以凭借着品牌优势,不断地获取社会效益。当然,品牌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社会与受教育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提高之中,相应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品牌效应”也就随着市场承受着一定的风险。比如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幼教专业,由于社会需求状态的饱和,学生择业率的下降,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停办,相应的教学设备也就成了一种资源浪费。这触动了我们的办学模式,因此,新的办学模式也就相应产生。我们刚才讲了,职业教育的品牌文化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不具独立的实体,不占空间,但是它通过一系列的物质载体(知名度、美誉度、教育质量、学生成才率等)来表现自己。如晋江金井职校的财会专业、德化职校的陶瓷专业、晋江华侨职校的泥塑等,通过他们的品牌专业,确立学校优势,宣传学校的品牌专业理念,没有这些,品牌也就无法表现出来,这种品牌文化,在一般情况下为某一学校所独有,具有明显的专有性和优越性,它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同时也是进入并与市场接轨的通行证,在某种程度上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的法宝,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这种品牌文化效应,成功地转化办学模式。比如成功的职业学校已经从单纯的人才输出,转化为品牌输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从以前的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到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联合办学,或与大学相应专业联办特色专业,互惠互利,成功转轨,并产生了社会经济文化效益。这也是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兴办学模式。这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在办学结构诸因素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反过来关键地是看谁的品牌过硬。品牌文化长盛不衰,职业学校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吸引原来的社会群体,开发潜在的受众即受教育者,树立自己的职业特色,提高招生市场的占有率,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所以,品牌文化的确立,要符合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特色,从而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在顺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有绝对优势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品牌文化形象。
  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创立后,接着就是学校对这一品牌文化模式的推广与发展。
  一个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创建乃至品牌形象的确立,是与学校职业教育模式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的。这个品牌文化效应具有聚合、扩散、磁场和时尚四种效应。第一,聚合与扩散效应。职业教育在市场开拓中,逐步走向多学科、高精专业发展之路,利用多学科、专业化的规模效应,提高学校品牌的综合竞争力。针对品牌的扩散效应,学校应走多元化、系列化之路,利用原来已有的传统品牌优势,进入新的经营领域,利用新的专业来开拓变化的市场需求,降低办学风险。第二,学校有了聚合与扩散效应,它也就整合了学校的磁场效应,就是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知名度与美誉度使它在社会群体和受教育者当中树立很高的威望,强烈地吸引着受众群体,使学校在办学上提高学校的综合力和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使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第三,作为一个有品牌文化效应的职业学校,相应地它就有义务开发品牌的时尚效应,如带动教学改革,探讨新的教育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课题。这样,反过来丰富了教育办学模式,使学校在市场经济中海纳百川。比如,针对泉州的树脂工艺品工业和晋江的鞋业生产基地,有些学校就相应地开发了雕塑专业、各种鞋样设计专业,同时开展电脑设计课程,以适应整个美术工艺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品牌文化效应,达到我们的办学目的。
  在市场经济中品牌还有货币增值功能,所以成功的职业教育也同时承担着货币市场风险。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时刻把握市场经济的动向,随时、灵活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比如前面讲的,从单纯地向市场输送人才到与企业、大学联合办学或者丰富专业的课程设置,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品牌价值,产生它的货币增值功能。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也可以说是一个商场,品牌是商场上的一面旗帜,是学校职业教育进入市场竞争的一张通行证,品牌文化代表了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在受教育者心目中,他们总是把品牌文化与学校的综合实力联系起来,良好的品牌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塑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校品牌形象的塑造,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精神文化理念,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文化市场拓展中的战略品牌意识及社会影响作用,凭借准确的办学模式定位,广泛的招生渠道,专业教学及人才输送,为学校打造一片广阔天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校品牌文化创立过程中,本身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自我完善和丰富,它带动了学校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供需结合,从而产生学校自身品牌形象概念的树立,并发展成为一种品牌文化效应和一种职业教育的文化理念。
  职业教育文化理念的具体模式是什么呢?它与品牌效应又是一种怎样的相互关系呢?
  这其中包括了学校一整套办学模式经营理念系统、制度文化及形象设计。经营理念系统英文简称MI(Mind Identity),其实就是上面讲的品牌文化效应的定位与设计。经营理念系统MI的定位与设计,是针对学校资产规模的定位、师资人员的配备以及各专业学科综合竞争力等系列品牌的规模定位。第一,资产规模定位,是学校在品牌成长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当一个学校的职业办学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它的社会认知度就得到提高,若其他方面再加以整合,那么社会就开始公认了它这一办学模式,承认了它的品牌文化效应,同时也就给学校的资产规模找到了准确的定位。第二,师资人员配备的定位,这是我们职业教育中水与舟的关系,它是我们办学模式改革中的一个技术定位,我们说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的品牌定位,都要以学校人员配备作为定位方能展开。第三,专业学科的综合竞争力,就好比企业品牌在市场营销中的定位,学校的办学模式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否得到社会群体和受教育者的认同,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要为我们的职业教育寻找适合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学科。刚才讲的有的学校针对树脂工艺品市场、鞋业市场、服装市场来开发新的专业,完善具体办学模式,准确落实,它们在市场需要中的营销地位,就带动了品牌文化效应,否则再有价值的品牌也不会被认同,比如有优势品牌效应的工艺美术专业,如只停留在手工绘画,而不进行电脑美术设计的培训,必将受到经济需求的排斥。不被消费者(即受众群体)所认同那也只能是锦衣夜行。总之,上面所述三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品牌文化效应,在社会经济浪潮中,能够准确地找到它合理的生存发展空间,产生最大的品牌效应,带动学校的价值,宣扬职业教育的文化理念。
  刚才讲了职业教育的文化理念,还包括了制度文化和形象设计。制度文化英文简称BI(Behavior Identity),BI的设立大到教育法规,小到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生的行为规范。BI是一种动态思维,也是事关学校理念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它包含了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外部行为和内部行为,它使得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够顺利地展开新的办学模式,并得以与市场经济接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改革法制化、规范化,而非教条化,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整合了办学模式的品牌效应。而形象设计,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英文简称VI(Visual Identity),它可以美化我们的品牌形象。这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学校不可以不注重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这就需要从外部到内部启动一系列的形象设计,使学校有一整套统一的形象识别,独立于他人,强化自己,使受众在大脑里迅速产生记忆,强烈地感受到学校的整体形象。这具体到学校的标志、教学用品、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同样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品牌效应。
  学校在教育改革中,办学模式在理念系统(MI)、制度文化(BI)、形象设计(VI)中完善,才能具体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文化理念,宣传职业教育,从而达到学校在职业教育浪潮中的品牌文化效应,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真正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当中,与时俱进,发展壮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课程进行分析,力求在有效课时内为学生进行最透彻的讲解。  关键词:教学设计;因式分解;再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5节第一课时“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第一课时,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过程。其知识基础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特别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如果教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活动的过程,定能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异彩纷呈。  关键词:学会观察;择优选材;真情实感;自我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特别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令人深思:一
期刊
概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培养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体育高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竞技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往往缺少深层次的认知和感受。推广研读经史典籍,深入了解古代哲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伦道德观念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关键词:传统经典;竞技体育专业;人文精神    体育类高职的竞技体育专业学生,作为具备高水平运动能
期刊
摘要:根据《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可以将其概括为“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怎么写”这几个问题。为此,我们要掌握很多方式方法和技巧。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审读作品,品味语言;学会分析诗的表现手法;抓住诗中出现的常用意象及典故。  关键词: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意象    苏教版语文教材都以专题形式出现,此时的课文学习,其实是一个新旧穿插的复习训练过程,课堂学习的
期刊
摘要:“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首先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  关键词:记叙文;议论文;小中见大;细节;揭示本质    “深刻”是指作文所阐发的思想,所表达的观点能揭示事情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人受到
期刊
摘要:诗歌教学,要带领学生去吟咏,去感悟,去思索。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尝试了两种方法:美读法和专题法。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新精神,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以读带讲;以点带面;自主学习    进入高二,学生开始了对《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2+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酒店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2+1”中一年的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    1 “2+1”培养模式的含义    “2+1”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其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进
期刊
摘要:结合龙游西门小学的校本课程建设情况,分析并探讨了如何构建并开展有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校本课程;活力;开发    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两者在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加之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些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实施、管理与开发。与考试无关的科目一般会被有意无意地“弱化”甚至“取消”;非文本性的课程常常要让位于文本性的课程。在课程的管理上
期刊
摘要:不同的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产物,就如为了更好地生活,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乡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着家人背井离乡,随着流动人口的日益增长,孩子入学问题也成了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由于适应能力的不同,也就使得一些“外地插班生”的心理成长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从心理辅导的“同质团体辅导”角度去帮助这批弱势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校
期刊
摘要:舞蹈是无声的人体语言,它的艺术魅力可以在人体美中显现出来。从古至今,不论中外,都是运用舞蹈培育人体美。人体美始终是追求精神和肉体和谐一致的美,是至高无上的美。人体美的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就越能扩展人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使舞蹈更富有艺术魅力。  关键词:人体语言;舞蹈美;魅力  作者简介:崔景秋(1969-),男,河北邢台人,讲师,在邢台学院从事音乐教育、形体训练及大学美育工作。    舞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