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奴卡放线菌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有丝分裂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导了红色奴卡氏菌(NR)及其菌体提取物——细胞壁骨架(NR-CWS)对人淋巴细胞DNA合成的刺激作用。NR及NR-CWS明显刺激了人外周血及胎儿脐带血淋巴细胞的DNA合成(P<0.001)。NR对淋巴细胞DNA合成的刺激作用高于NR-CWS,(P<0.001)。当刺激物剂量为250µg/ml,淋巴细胞经5天培养DNA合成出现高峰(P<0.01)。NR及NR-CWS刺激经E花环形成技术分离的T富集细胞的DNA合成。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这二种刺激物对B富集细胞的活化。实验证明NR及NR-CWS对人淋巴细胞具有致有丝分裂活性,刺激T淋巴细胞的DNA合成。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 Ab)水平。首先用棋盘滴定找到其最佳测定条件,特异性抑制试验证明本法为高度特异,其灵敏度为9pM。通过49例MG病人、19例非MG其它神经科病人和20例健康献血员的比较,证明这是一种高度特异、可重复、敏感、快速、简便、价廉测定AChR Ab的新方法,对诊断MG有特殊价值。这在国内尚系首次应用。
利用第九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专题讨论会的HLA-A,B,C位点分型血清,对我国北方地区18个汉族家庭,110人进行了家系调查。发现Cw3抗原被分解为Cw3.1、Cw3.2、Cw3.3。Cw3是中国人一个常见的C位点抗原,本文Cw3抗原频率为57.8%:Cw3.1占42.86%,Cw3.2占52.38%,Cw3.3占4.76%。我们还发现,在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Cw1/Cw3.2或Cw3.3两个抗原,并
用绿脓杆菌免疫羊,从免疫羊肝脾抽提绿脓杆菌免疫核糖核酸(Pa-i-RNA)。将Pa-i-RNA腹腔注射小鼠,6小时后小鼠血清中出现抗病毒物质,24小时达高峰。小鼠血清抗病毒活性经胰酶处理后明显降低,但经56℃ pH2.0处理,其活性仅轻度降低,符合α-干扰素性质。提示Pa-i-RNA在小鼠体内具有诱生α-干扰素作用。
期刊
本文初步研究了国产和日本产的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对人脾细胞产生γ-干扰素(γ-IFN)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nA和PHA均可诱导人脾细胞产生IFN,国产和日本产的甘草甜素均可提高Con A诱导人脾细胞产生的IFN水平,但对PHA诱生的IFN水平没有影响;甘草甜素增加Con A诱导IFN产生的最适浓度为200µg/ml,最适诱生时间为48小时,细胞浓度以1×107/ml为宜。甘草
本实验以大肠杆菌脂多糖-溶血空斑方法证实了抗大肠杆菌免疫核糖核酸(i-RNA)具有诱导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活性,并对其抗体产生过程做了动态观察。实验结果表明i-RNA在体内作用后产生抗体可能早至注射后第12小时,一般3天达高峰,11天左右下降至正常。0.25mgi-RNA为有效剂量,3.0mg为最高反应剂量。RNase处理可使i-RNA上述活性明显减弱,但Pronase、DNase对
本文采用自制的抗小牛血清抗体-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把经玻璃珠初步纯化的HuIFN-γ进一步纯化至比活性107RU/mg蛋白,回收率达78%。用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纯化无血清培养基生产的HuIFN-γ一步就可达到106RU/mg蛋白,同时证明HuIFN-γ是一种糖蛋白。用Bio-Gel P-200凝胶过滤法测得PWM诱生的IFN主要在分子量40,000~45,700
本文报告自1981年11月至1983年9月用国产乙肝疫苗接种于HBeAg阳性产妇之新生儿36名的二年观察结果。36例e抗原阳性产妇之婴儿有5例演变为HBsAg携带者,携带率为13.88%。对照组24例有22例成为携带者,携带率为91.67%(P<0.001)。保护率为84.83%。接种组除5例HBsAg携带者外,其余31例全部产生抗-HBs,至接种后2年时抗-HBs滴度P/N值平均维持在18.74
本文用蒙药山萝卜花总黄酮对实验小鼠的血清溶菌酶水平、腹腔巨噬细胞溶菌酶的含量与溶酶体性酸性磷酸酶的活力,以及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李斯特杆菌的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给小鼠注射药物后第3天,动物的血清溶菌酶水平与巨噬细胞(Mφ)的溶菌酶含量均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溶菌酶水平于第5天达高峰。结果表明,山萝卜花有提高溶菌酶水平的作用。试验用Gomori磷酸铅法检测Mφ的溶酶体性酸性磷酸酶的活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空弯菌CJ-S131在小鼠体内的粘附和定居。镜下可见粘附于肠上皮细胞的空弯菌呈多种形态:逗点形、S形、海鸥形和螺旋形;有四种粘附型式:(1)垂直叮入型,(2)横卧粘附型,(3)粘液网络型及(4)菌体自聚型;有独特的粘附部位:腺隐窝内及其周围、上皮细胞连接处、粘液层和粘液网内粘附菌量较多。各肠段粘附菌量(CFU/cm2)和体内CFU法的结果一致:结肠>回肠>空肠。肠道菌群形成生物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