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并探讨了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为东莞市技师学院体育锻炼状况能否得到更加快速积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在校学生 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
体育锻炼指的是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当代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满足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追求文明生活的一种需要。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富国、强国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形成对体育锻炼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维持身体健康乃至坚持终身体育锻炼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实际情况
(一)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通过调查得出,男女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有30%和26.8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自己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是重要和较重要的,仍有29.4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和13.7%的人认为无所谓。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正确加以引导可使学生更快地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调查得出,只有少部分学生每天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左右,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大部分学生只参加体育锻炼半小时,或者少于半小时。
(三)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
通过调查得出,30.6%的男生是以增强自身体质健康为体育锻炼的目的,而30.8%的女生却是以应付考试为体育锻炼的目的。充分反映出,男生和女生的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还是很不一样的,男生参加体育锻炼比较主动,而女生比较被动。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目的可使每一个在校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行调整运动方法、手段、时间等,从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保持自己的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从而可以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目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和应付考试这三方面,总体看来有25.55%的学生认为增强体质最重要,其次才是娱乐和应付考试,这说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发点是基本正确的,可以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忽视有24.85%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思想倾向。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目的需要加以纠正,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主动,自主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程度,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四)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得出,我们可以看出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中,大多数男生喜爱对抗性强、活动量较大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女同学喜爱活动量较小、对抗性较弱(无身体对抗性接触)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跑步等。可以起到瘦身、保持体形,提高自身气质和社交能力。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性别差异造成男女生对运动项目选择的不同;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再热衷于传统三大球类项目,他们的兴趣转移到新兴的运动项目上,如网球等运动项目。我们要积极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到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当中去,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体育锻炼对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
(一)体质健康状况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自身的体育运动需求,而且为他们养成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学生彼此间的友谊。体育锻炼是影响体质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够改善人们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人体运动系统的各项功能,是我们每个社会下的人都必须有的一种活动,“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国民体质”一直是我们国家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运动口号和目标。体育锻炼对促进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技工类学生,身体更加强壮,心肺功能更加优秀,身体力量,柔韧,耐力,速度,爆发力等各项身体素质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当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进入运动状态时,在人脑主管情感的右半球立即兴奋起来,参加者进入一种愉悦氛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以达到精神振奋。学生由于持续、紧张学习,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那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放松,消除疲劳。体育锻炼是人体在大脑皮层主导下的一种随意运动,它主要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中枢,以人的肌肉效应活动而告终的一种反射。同时,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提高身体健康的构建
(一)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促进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在校学生对各种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兴趣后,他们才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会随着求知欲而得到满足也不会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者消失,它能够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更加丰富的满足感和享受,进而引起在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赞同和喜欢,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在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从而建立对体育锻炼浓厚的兴趣和自主锻炼意识。
(二)在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中普及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
在校学生中普及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告诉他们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保持体形、使身体变得更加健美,而且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育。我们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咨询和相关体育的讲座,不断突出体育锻炼的社会附加功能:培养团队意识,缓解社会压力,休闲娱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都是能够吸引人们的功能。这样技工类学生会在体育锻炼文化浓厚的校园中,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养成正确而长远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经常组织一些大学生体育比赛,组织体育文化月之类的集体活动
组织各类体育锻炼的比赛项目可以更加有效的鼓励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关注各类体育运动,使他们在比赛中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坚强的体育比赛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拼搏向上的精神,从而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这项运动。组织体育文化月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让体育锻炼在每一个在校学生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爱程度。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4(4):59-60.
[2] 丛明滋.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9):34.
[3]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2):49-52.
[4] 毛荣建.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752-755.
[5] 高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评述[J].体育学刊.2005.12(6):68-69.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并探讨了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为东莞市技师学院体育锻炼状况能否得到更加快速积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在校学生 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
体育锻炼指的是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当代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满足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追求文明生活的一种需要。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富国、强国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形成对体育锻炼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维持身体健康乃至坚持终身体育锻炼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实际情况
(一)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通过调查得出,男女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有30%和26.8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自己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是重要和较重要的,仍有29.4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和13.7%的人认为无所谓。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正确加以引导可使学生更快地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调查得出,只有少部分学生每天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左右,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大部分学生只参加体育锻炼半小时,或者少于半小时。
(三)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
通过调查得出,30.6%的男生是以增强自身体质健康为体育锻炼的目的,而30.8%的女生却是以应付考试为体育锻炼的目的。充分反映出,男生和女生的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还是很不一样的,男生参加体育锻炼比较主动,而女生比较被动。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目的可使每一个在校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行调整运动方法、手段、时间等,从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保持自己的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从而可以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目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和应付考试这三方面,总体看来有25.55%的学生认为增强体质最重要,其次才是娱乐和应付考试,这说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发点是基本正确的,可以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忽视有24.85%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思想倾向。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目的需要加以纠正,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主动,自主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程度,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四)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得出,我们可以看出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中,大多数男生喜爱对抗性强、活动量较大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女同学喜爱活动量较小、对抗性较弱(无身体对抗性接触)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跑步等。可以起到瘦身、保持体形,提高自身气质和社交能力。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性别差异造成男女生对运动项目选择的不同;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再热衷于传统三大球类项目,他们的兴趣转移到新兴的运动项目上,如网球等运动项目。我们要积极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到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当中去,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体育锻炼对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
(一)体质健康状况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自身的体育运动需求,而且为他们养成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学生彼此间的友谊。体育锻炼是影响体质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够改善人们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人体运动系统的各项功能,是我们每个社会下的人都必须有的一种活动,“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国民体质”一直是我们国家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运动口号和目标。体育锻炼对促进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技工类学生,身体更加强壮,心肺功能更加优秀,身体力量,柔韧,耐力,速度,爆发力等各项身体素质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当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进入运动状态时,在人脑主管情感的右半球立即兴奋起来,参加者进入一种愉悦氛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以达到精神振奋。学生由于持续、紧张学习,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那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放松,消除疲劳。体育锻炼是人体在大脑皮层主导下的一种随意运动,它主要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中枢,以人的肌肉效应活动而告终的一种反射。同时,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提高身体健康的构建
(一)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促进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在校学生对各种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兴趣后,他们才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会随着求知欲而得到满足也不会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者消失,它能够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更加丰富的满足感和享受,进而引起在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赞同和喜欢,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在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从而建立对体育锻炼浓厚的兴趣和自主锻炼意识。
(二)在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中普及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
在校学生中普及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告诉他们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保持体形、使身体变得更加健美,而且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育。我们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咨询和相关体育的讲座,不断突出体育锻炼的社会附加功能:培养团队意识,缓解社会压力,休闲娱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都是能够吸引人们的功能。这样技工类学生会在体育锻炼文化浓厚的校园中,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养成正确而长远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经常组织一些大学生体育比赛,组织体育文化月之类的集体活动
组织各类体育锻炼的比赛项目可以更加有效的鼓励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校学生关注各类体育运动,使他们在比赛中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坚强的体育比赛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拼搏向上的精神,从而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这项运动。组织体育文化月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让体育锻炼在每一个在校学生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爱程度。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4(4):59-60.
[2] 丛明滋.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9):34.
[3]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2):49-52.
[4] 毛荣建.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752-755.
[5] 高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评述[J].体育学刊.2005.12(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