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个领域的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出现。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破坏。而且由于我国当前科技水平偏低、市场体制不完善、保护环境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各个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破坏加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此,分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82
建设项目的推进,必然会产生水土流失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国提出了相关法律,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个人或集体采取了与之对应的水土保护手段。虽然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一定约束,但也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水土资源的效果。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项目不断出现,需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1 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1.1 重点任务
1)加快坡面治理,有效拦蓄泥沙和利用径流,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减少入河泥沙。2)加快兴修梯田等基本农田建设,蓄水保土,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3)加快林草工程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改造低效劣质侵蚀土地,增加降水就地拦蓄入渗,改善水资源环境,维护饮水安全。4)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防治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减轻山地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5)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重点开发产业资源,并注重特色农产品的综合开发,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濟社会发展。
1.2 治理目标
1)水土流失治理度。通过坡改梯、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人工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以坡面治理为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土壤流失量控制。通过对项目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使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效益时,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3)林草覆盖率。扩大项目拦蓄作用的林草面积,林草植被覆盖率。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荒草地造林,利用部分坡耕地种植优质牧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治理荒草地及疏林地,使牧草地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为项目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创造条件。
2 项目建设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相应产生很多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森林遭到破坏后,无法有效庇护地面,加之风化层结构过于松散,加大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在花岗岩与红色岩层分布区域尤为显著[1]。同时,为较大程度满足市场对木材的需求,各个地区都大规模营造丰产针叶纯林,引发了严重的森林针叶化问题,收获经济的同时,森林的生态功能快速退化,恶化了生态环境。此外,随着人们不断增加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多的坡地开发成园地和坡耕地,结构相对单一、稳定性不足的人工植被大规模取代了多样化生物品种的自然坡地生态系统,加之坡地项目建设水平低下,耕作方法缺乏合理性,增加了土壤被侵蚀的强度。尤其近些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大规模开荒种植蔬果,一定程度缩小了林地面积,减少了木材蓄积量,降低了地表覆盖度,若出现集中降雨的情况,将形成巨大的降雨侵蚀力,造成水土流失。
2.2 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沿海地区通常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枯水年水量相当于丰水年水量的1/3,汛期水量又高度集中,极易发生水旱灾害。而近年来森林植被遭遇严重破坏,涵养水源的性能降低,直接减少了浅层地下水的储存量,使旱情更加严峻[2]。。
2.3 土壤肥力减弱
当人工植被如农作物、经济林替代山地林草自然植被时,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群落成分单一化严重,削弱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导致土壤肥力衰退,进一步引起水土流失。一部分承包土地者,不注意保护土地和培肥地力,利用耕地时,大量使用速效化肥,极少或根本不使用农家肥,且在耕作过程中,多复种,密度大,管理粗放,造成很多耕地耕层变浅,土壤板结,通气性不佳,减少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导致土地的自然生产力下降趋势显著,作物难以获得丰收。因此,为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迫切需要增加投入,追施肥料,但目前很多农民都无法实现较高投入,只能不断扩大中低产田面积,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3 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对策
3.1 调整农、牧业布局
水土保持工作包含农、牧、林、水等各方面内容,且要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耕作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结果会对农牧林用地比例造成直接影响,关系到农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而结构的调整又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布局造成必然影响。因此,在建设工程中,应科学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生产从广种薄收转变为精种高产,从单一粮食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化,从数量扩展型拓展至质量效益型,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用于还林还草。
3.2 调整林业种群及结构
1)根据实际情况,遵守因害设防的原则,选择中低山打造水源涵养林,在丘陵坡地合理种植水土保持林。2)有效保护现存森林,加强对现有林的经营管理,提升林分水平,彰显效益。人工抚育现有次生林,改良残林迹地,遏制乱砍滥伐行为。3)贯彻落实公益林补偿措施,逐步构建资源有偿使用系统[4]。
3.3 水土保持与合理开发利用
在水土保持建设工作中,应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发展,合理应用系统形成的“废弃物”,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保护环境的要求,还能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在坡地覆盖植被,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松耕易降低土壤的侵蚀力,应在夏季覆盖土地表面,构建良性循环模式。 3.4 统筹协调,综合防治
应正确处理对水土保持工作中各目标、各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统一规划山、水、田、林,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农业,建立可持续的水体流失综合防护系统,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水保项目稳定建设,扎实推进。
3.5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的工作制度
全面优化治理开发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进行防治,并科学考虑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政府部门做好科学引导和组织,不断增加投入,使广大农民科学把握市场导向,选择满足本地要求的开发项目,进而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6 推动监督检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人员应全面检查和监督工程建设,找出工程治理中的不足,并积极上报,给予必要的处理。可以建立个人奖惩制度,在治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奖励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并借助媒体进行宣传,对治理效果不理想的,必须给予必要的惩罚,并进行媒体曝光。
3.7 合理实施水土治理措施
3.7.1 水平布置
对于分布于坡面和沟道,现状衰败的荒坡和疏林地实施造林措施;对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和人工种草措施,同时以居民点为中心,以道路为骨架,全面实行山、水、田、林、草、路、村、沟、渠综合治理。
3.7.2 坡面防护体系
以减少坡长、切断径流、减小流速、就地拦蓄为主,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以修梯田、造林、种草为主。宜修梯田的土地坡度<15°,土层厚度不小于5 m,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种植优质、高效农作物,实现径流泥沙的就地拦蓄和利用;15°~25°坡面宜种草,为发展畜牧业创造条件;>25°坡面宜林,若坡向为阳坡,布置灌木林;坡向为阴坡,布置乔木林。
3.7.3 沟道防护体系
1)拦挡工程,修筑谷坊、拦砂坝、格栅坝等,蓄水拦砂,减小泥石流流速、容重、规模,抬高局部沟段侵蚀基准面,护床固坡,降低泥石流冲刷破坏能力,减轻沟床侵蚀。2)排导工程,修建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引水输砂,规范泥石流路径,防止漫流,降低泥石流流速,削弱泥石流冲击破坏能力。3)停淤工程,根据泥石流发育地区地形条件,修建停淤场,将泥石流引入预定场所减速停淤,防止漫流。4)沟道整治工程,采用固床砂坝、水泥砂浆砌石、石笼等方法保护泥石流沟坡,防止岸坡坍塌、滑移;在沟底进行铺砌或修建肋板稳固沟底,减少沟底冲刷。5)防护工程、错避工程,对泥石流地区的公路、桥梁、隧道、房屋等工程设施进行防护或错避,抵御或避开泥石流危害。
参考文献:
[1] 颉瑾.甘谷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9):39-40.
[2] 陈发先.辽宁风电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7(2):8-10.
[3] 谢小东,马占宝,赵海龙.临洮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17(Z1):78-79,94.
[4] 徐聪,孙宇,邓灵敏.生产建设項目水土保持专项监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人民长江,2017,48(12):58-60,64.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82
建设项目的推进,必然会产生水土流失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国提出了相关法律,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个人或集体采取了与之对应的水土保护手段。虽然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一定约束,但也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水土资源的效果。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项目不断出现,需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1 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1.1 重点任务
1)加快坡面治理,有效拦蓄泥沙和利用径流,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减少入河泥沙。2)加快兴修梯田等基本农田建设,蓄水保土,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3)加快林草工程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改造低效劣质侵蚀土地,增加降水就地拦蓄入渗,改善水资源环境,维护饮水安全。4)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防治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减轻山地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5)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重点开发产业资源,并注重特色农产品的综合开发,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濟社会发展。
1.2 治理目标
1)水土流失治理度。通过坡改梯、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人工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以坡面治理为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土壤流失量控制。通过对项目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使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效益时,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3)林草覆盖率。扩大项目拦蓄作用的林草面积,林草植被覆盖率。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荒草地造林,利用部分坡耕地种植优质牧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治理荒草地及疏林地,使牧草地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为项目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创造条件。
2 项目建设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相应产生很多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森林遭到破坏后,无法有效庇护地面,加之风化层结构过于松散,加大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在花岗岩与红色岩层分布区域尤为显著[1]。同时,为较大程度满足市场对木材的需求,各个地区都大规模营造丰产针叶纯林,引发了严重的森林针叶化问题,收获经济的同时,森林的生态功能快速退化,恶化了生态环境。此外,随着人们不断增加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多的坡地开发成园地和坡耕地,结构相对单一、稳定性不足的人工植被大规模取代了多样化生物品种的自然坡地生态系统,加之坡地项目建设水平低下,耕作方法缺乏合理性,增加了土壤被侵蚀的强度。尤其近些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大规模开荒种植蔬果,一定程度缩小了林地面积,减少了木材蓄积量,降低了地表覆盖度,若出现集中降雨的情况,将形成巨大的降雨侵蚀力,造成水土流失。
2.2 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沿海地区通常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枯水年水量相当于丰水年水量的1/3,汛期水量又高度集中,极易发生水旱灾害。而近年来森林植被遭遇严重破坏,涵养水源的性能降低,直接减少了浅层地下水的储存量,使旱情更加严峻[2]。。
2.3 土壤肥力减弱
当人工植被如农作物、经济林替代山地林草自然植被时,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群落成分单一化严重,削弱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导致土壤肥力衰退,进一步引起水土流失。一部分承包土地者,不注意保护土地和培肥地力,利用耕地时,大量使用速效化肥,极少或根本不使用农家肥,且在耕作过程中,多复种,密度大,管理粗放,造成很多耕地耕层变浅,土壤板结,通气性不佳,减少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导致土地的自然生产力下降趋势显著,作物难以获得丰收。因此,为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迫切需要增加投入,追施肥料,但目前很多农民都无法实现较高投入,只能不断扩大中低产田面积,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3 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对策
3.1 调整农、牧业布局
水土保持工作包含农、牧、林、水等各方面内容,且要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耕作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结果会对农牧林用地比例造成直接影响,关系到农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而结构的调整又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布局造成必然影响。因此,在建设工程中,应科学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生产从广种薄收转变为精种高产,从单一粮食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化,从数量扩展型拓展至质量效益型,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用于还林还草。
3.2 调整林业种群及结构
1)根据实际情况,遵守因害设防的原则,选择中低山打造水源涵养林,在丘陵坡地合理种植水土保持林。2)有效保护现存森林,加强对现有林的经营管理,提升林分水平,彰显效益。人工抚育现有次生林,改良残林迹地,遏制乱砍滥伐行为。3)贯彻落实公益林补偿措施,逐步构建资源有偿使用系统[4]。
3.3 水土保持与合理开发利用
在水土保持建设工作中,应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发展,合理应用系统形成的“废弃物”,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保护环境的要求,还能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在坡地覆盖植被,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松耕易降低土壤的侵蚀力,应在夏季覆盖土地表面,构建良性循环模式。 3.4 统筹协调,综合防治
应正确处理对水土保持工作中各目标、各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统一规划山、水、田、林,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农业,建立可持续的水体流失综合防护系统,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水保项目稳定建设,扎实推进。
3.5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的工作制度
全面优化治理开发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进行防治,并科学考虑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政府部门做好科学引导和组织,不断增加投入,使广大农民科学把握市场导向,选择满足本地要求的开发项目,进而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6 推动监督检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人员应全面检查和监督工程建设,找出工程治理中的不足,并积极上报,给予必要的处理。可以建立个人奖惩制度,在治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奖励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并借助媒体进行宣传,对治理效果不理想的,必须给予必要的惩罚,并进行媒体曝光。
3.7 合理实施水土治理措施
3.7.1 水平布置
对于分布于坡面和沟道,现状衰败的荒坡和疏林地实施造林措施;对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和人工种草措施,同时以居民点为中心,以道路为骨架,全面实行山、水、田、林、草、路、村、沟、渠综合治理。
3.7.2 坡面防护体系
以减少坡长、切断径流、减小流速、就地拦蓄为主,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以修梯田、造林、种草为主。宜修梯田的土地坡度<15°,土层厚度不小于5 m,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种植优质、高效农作物,实现径流泥沙的就地拦蓄和利用;15°~25°坡面宜种草,为发展畜牧业创造条件;>25°坡面宜林,若坡向为阳坡,布置灌木林;坡向为阴坡,布置乔木林。
3.7.3 沟道防护体系
1)拦挡工程,修筑谷坊、拦砂坝、格栅坝等,蓄水拦砂,减小泥石流流速、容重、规模,抬高局部沟段侵蚀基准面,护床固坡,降低泥石流冲刷破坏能力,减轻沟床侵蚀。2)排导工程,修建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引水输砂,规范泥石流路径,防止漫流,降低泥石流流速,削弱泥石流冲击破坏能力。3)停淤工程,根据泥石流发育地区地形条件,修建停淤场,将泥石流引入预定场所减速停淤,防止漫流。4)沟道整治工程,采用固床砂坝、水泥砂浆砌石、石笼等方法保护泥石流沟坡,防止岸坡坍塌、滑移;在沟底进行铺砌或修建肋板稳固沟底,减少沟底冲刷。5)防护工程、错避工程,对泥石流地区的公路、桥梁、隧道、房屋等工程设施进行防护或错避,抵御或避开泥石流危害。
参考文献:
[1] 颉瑾.甘谷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9):39-40.
[2] 陈发先.辽宁风电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7(2):8-10.
[3] 谢小东,马占宝,赵海龙.临洮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17(Z1):78-79,94.
[4] 徐聪,孙宇,邓灵敏.生产建设項目水土保持专项监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人民长江,2017,48(12):58-60,6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