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其旨在强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养成主动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并能够从中掌握技能,发展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应当怎样做好中学物理教学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接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物理都是保有较强的好奇心的,然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知识的复杂、抽象会让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因此学习积极性逐渐被打消。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当着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全面发展。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必须要重视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研究就对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让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学习之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而适当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以及空间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好角色的转变,改变教师绝对主导者的地位,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做好创新性的尝试以及实践,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物理思维、解题方法等,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能够得到提升。
  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物理知识都是在经过物理学家们的反复实验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进行物理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逐渐能够使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这可以为我国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打下良好的科技人才基础。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教授的都是相对简单、基础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实践性也更强。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采取口头讲解、板书的教学形式,学生会感到物理知识晦涩难懂,从而逐渐打消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让学生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技能。为了改变以上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引起重视,对于能够在课堂上实现的物理实验,尽量不要删减,给学生创造进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更好地去观察物理现象,了解其中的原理。这样不但能够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改变对物理课的认知,激发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相应的物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技能,提升学生进行物理实践运用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得到相应的培养。例如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一个小铁钉在水中下沉,一个大木块在水中上浮,让学生改变“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品上浮”的错误认知。而有学生认为物品的浮沉与密度相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废牙膏皮进行实验,在牙膏皮处于空心状态时会浮在水面,而在将其揉成一团之后,则会沉在水下,由此告诉学生“密度不是决定物体浮沉的条件”。另外,对于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物理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进行展示,也可以达到与课堂物理实验操作相当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很多物理实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大家在交流、讨论、操作中相互协作,集思广益,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最终达到实验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对知识的理解等各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根据学生的以上特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让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开动脑筋,互相讨论、交流,相互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便使每一名学生的物理思维都被激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进行“阿基米德原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的的回答更为全面、准确。在这种竞争氛围之下,小组的团队凝聚力会得到提升,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最终获得相应的结果,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这种学习形式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切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安克林. 从核心素养角度谈中学物理实验有效教学[J]. 名师在线,2020(21):17-18.
  [2]李宏,蒋赛蒙.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 新智慧,2020(20):58,64.
  [3]李晓龙. 核心素养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 学周刊,2020(17):61-62.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讀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以往那种他动的、被动的阅读方式是很难达到,它强烈要求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理解性阅读教学。它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桶,其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实用学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可有效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一直以来被作为小学教学考核科目中的重点,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一直以来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教学改进中,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方面的研究是比较重要的方向,以期能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施,使以往的课堂提问方式得到优化,更好的达成小学数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以生动的案例列举当前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广大中小音乐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学科综合;合作学习  自音乐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音乐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和改革当中,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理念的偏差,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致使音
期刊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针对特殊学生所创办的学校,学校中的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这给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学校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生活化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因此,特殊学校应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的教
期刊
再生混凝土的使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建筑垃圾污染环境、浪费土地的情况,还可以减少碎石的开采量,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而且也能有效地解决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比天然混凝土差等缺点。当钢管再生混凝土作为受力构件时,处于某种纯受力状态的情况很少。许多震害研究表明,地震作用时,竖向受力构件往往处于由轴力、弯矩、剪力、扭矩组合而成的复杂受力状
摘要:新形势下,从音乐课堂实行“器乐进课堂”之后,竖笛因其普及、携带方便、有固定音高、简单易学的优势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器乐演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加大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喜爱竖笛演奏的程度高于教师。器乐的学习和唱歌、鉴赏、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问题,之后,结合现状,针对性的制定出团队演奏,个性发展的解决
期刊
摘要:数学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数学是生活的一种工具。针对小学生,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学好功课对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实现知识的最大化转化,需要一定对策的支撑。下文将对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知识本身偏抽象、理论化,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各方面未成熟,学习数学在理解上难免会出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深入的大背景之下,教学重心从知识教育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过渡,即素质教育,而情感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初中汉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汉语文教学;作用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
期刊
受场地地层岩性特征及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滑坡岩土体在运动过程中与坡道及沟谷发生碰撞、铲刮,进而破碎解体,形成松散的、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碎屑流,并最终连续冲击山区建筑结构,导致承灾体位移,变形,乃至倾覆破坏等灾难性后果。开展不同粒径分布岩土体运动参数及冲击力力链特性研究有助于分析碎屑流相关致灾机理,为山区建筑动力响应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结合灾害现场滑源区岩性分层现象,本文以滑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