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液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不同r-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80例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腹腔液,其中35例为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组,36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患者,9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腹腔液中IL-6、TGF-β和MMP-9的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6、TGF-β和MMP-7表达分别为(736.5±526.6) ng/L、(936.5±523.5) ng/L和(5.63±1.98)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IL-6和MMP-7浓度分别为(948.6±485.4) ng/L、(8.69±1.23) μg/L,高于Ⅰ、Ⅱ期(453.6±256.8) ng/L、(4.23±1.0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与MMP-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789,P<0.01).TGF-β与MMP-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58,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6、TGF-β、MMP-7可能导致腹腔微环境免疫失衡,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型颌骨囊肿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刮除手术治疗;开窗减压组21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率、术后感染率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开窗减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率及术后感染率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开窗减压组患者随访复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在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24例.对照组采用蜕膜残留手术清宫法,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感染发生率、负面情绪.结果 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复查超声宫腔内异常回声消失情况、治愈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疼痛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
目的 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膀胱灌注与常规膀胱灌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膀胱灌注(观察组)16例和常规膀胱灌注(对照组)16例的疗效.观察两组的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及灌注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x2=3.864,P<0.05;平均复发时间比较,t=6.389,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
目的 探讨奥曲肽与普萘洛尔联合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3例,随机分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组32例和常规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予以相同的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曲肽和普萘洛尔,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患者大便隐血消失时间、治疗显效率,总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8(IL-8)影响.方法 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分别观察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以及YMDD变异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