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城市景观中的乡愁与地方批判:基于“珠江夜游”艺术展的图像分析

来源 :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研究是地理分析的关键单元。以往景观研究往往囿于物质景观的一面,忽视了观念景观的存在。本文以"珠江夜游——后珠三角景观"艺术展为案例,采用德国符号学家弗里克的"拟态理论"和焦点小组访谈法对其展开图像和内容分析,重新审视后城市化时代中观念景观所折射出来的乡愁与地方批判。研究发现,景观是研究人地关系议题的文化图像工具;观念景观是对物质景观的拟态,是基于真实世界之上的景观;"珠江夜游"艺术展通过大量的符号和观念景观的呈现,展现了后城市化时代珠三角地区民众独特的地方感知和地方记忆,也从直观和批判的视角展现
其他文献
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基于成本-效益理论和空间均衡理论,构建国土开发限度和均衡度评估模型,研究2009—2017年黄河流域国土开发强度。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已临近超载,可开发空间用地效益明显偏低。②黄河流域国土开发空间差异悬殊,与国土利用的经济梯度基本吻合。③黄河流域国土开发供给能力总体偏低,水资源保障能力是最大约束。为此,建议:①
构建城市网络化与消除行政边界所导致的阻隔效应是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双重问题。网络视角下,行政边界呈现出何种程度的空间效应是揭示区域演化机制的科学问题。基于人口流动要素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定量识别城市网络中的省际边界效应问题。研究指出:①网络密度、平均中心性和平均控制力三项指标一致表明基于人口流动的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呈现出强联结状态;②经济规模、政治资源、产业结构、历史基础、就业机会和劳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