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索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359990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语文课本及其它语文课程资源中多种多样的形象美,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运用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积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美育素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也是人们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阅读,读者能获得情感的体验、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教材的阅读,而获得情感的历练。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
  一、感知阅读,丰富学生的美的情感阅历
  审美情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是学生个体心灵对客观的人与事的体验。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获得诸如欢喜、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
  二、质疑和询问,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具体教学时缺乏质疑环节的安排,整节课都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阅读问题走,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可以说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这样学生几乎没有主动地去质疑,当然也就没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质疑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的识字和作文教学打埋下根基,更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将来走向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在阅读中设疑,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生疑”能力,才能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小学生好问,但是刚开始进行质疑时,又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来,只会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这种情况下学生一定是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怎样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逐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质疑。借此教给学生从文章题目、概览全文、深入阅读、课后练习等质疑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小到对文章的题目,对遣词造句,对标点符号进行质疑,大到联系全文内容进行质疑。
  三、审美阅读,熏陶学生的美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心理。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把从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构成全新的、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审美意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对文本中塑造的美有了感知、吸收、积累的基础之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品味、感悟。最后通过丰富的想象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象,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熏陶。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力
  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相信个性化阅读的花会越开越美丽!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美的素质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語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语文课本及其它语文课程资源中多种多样的形象美,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运用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积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美育素质。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文本中描绘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蕴含的高尚而优美的情感,从学生心灵深处打动学生,在情感上陶冶学生美的灵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在高二的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规律。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也说过“授人一鱼.可供给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内涵——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很好的体现出问题导学法的原理。  关键词:高二数学 问题导学法 教师教学  教师教学的目的首先不是老师讲解书,而是引导学生看懂书理解书.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探
当前,“教育科研”对于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就要求科研兴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高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
【摘 要】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都要比普通建筑质量要求高,而高层建筑中的排水施工技术的要点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利用有效的排水施工技术,来保证高层建筑的排水设施能够达到设计质量要求。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排水施工技术中的多项要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着重介绍了排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环节,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革新老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时代,如何在新课改下,对高中物理教学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是高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以此为研究对象,浅谈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  一、正确解读新课标,创新教育理念  其一在新课改下,培養学生的情感意识、学习
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装饰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宗教信仰、科技水平、风土人情等等,是民族文化的呈现。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在上下几千年历史中不断积淀的物质
【摘 要】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确保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场管理;确保质量  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工程施工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只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互动交流对于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学生才能在不断深入探究中产生独立性的思维,与此同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际,着重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平整度控制是一个难点,如何处理好路面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摊铺机  天津某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如下:全宽60m,横断面布置:3.0(绿化带)+2.5m(人行道)+19.5m(车行道)+10m(中央分隔带)+19.5m(车行道)+2.5m(人行道)+3.
摘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 的广泛影响,受教育对象的思想日趋复杂化。伴随高速的经济发展的不是道德的提高而是道德的下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滥,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跟上。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其中丰富的德育思想、伦理思想值得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与发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儒家文化 ;继承创新  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儒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