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现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7月,作者对主鲁大寨中传统建筑形制保存较好的68户民居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可以认识到,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民居因处于同一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相似,所以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工艺基本统一,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出现的残损基本相同或相似。在制定相关文物保护方案中,如何更好地将村落保护与利用发展相结合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哈尼梯田;传统民居;保护
  在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红河哈尼梯田再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分布区域为箐口坝达、多依树、老虎嘴三个片区。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1300余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世居原住民族在该区域引水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建设村寨,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人文景观格局,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共有82个村寨,主鲁大寨作为村寨之一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主鲁村委会,位于箐口坝达片区,原住民族以哈尼族为主。村寨周围覆盖了茂盛的森林植被,村民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的山水截流,然后在就近山区开垦一大片梯田,引大沟之水进行灌溉,与村寨共同构筑了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保持了传统村寨的选址特征和布局结构。当地民居也保留了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2016年7月,笔者对主鲁大寨中传统建筑形制保存较好的68户民居进行了入户调查。
  1 村落布局特征
  在哈尼人到来哀牢山之前,哀牢山区域没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典型的立体气候,水分从低纬度江河中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化为降雨洒落在原始森林中,形成无数溪流、泉瀑、龙潭,沿沟沟堑堑下泻入江河。哈尼人到来之后,为了耕种、生存,村民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的山水截流,然后在就近山区开垦一大片梯田,引大沟之水进行灌溉,水又沿层层梯田下注入江河,再蒸发升空,如此反复循环。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了主鲁大寨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哈尼梯田显著的空间格局特征(图1)。
  主鲁大寨中心地带有统一的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水井,并建房保护水质,传统民居围绕水井顺山坡自由布置,顺山面阳修建,朝向基本一致,呈阶梯状分布,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民居主要朝向随等高线向内弯曲,与等高线分布高度吻合,空间环境变化丰富,景观风貌特色明晰。
  村内道路受到出村路线的方向、等高线和传统民居三者共同影响。有一条主道平行于等高线与外界连通,其余连接辅路为纵横交错的自然踩踏步道,部分被后期硬化处理为石板路面或水泥路面,尺度适宜,本村无寨门和传统公共建筑。
  2 建筑外观形态特征
  主鲁大寨的哈尼族传统民居大都由蘑菇房和土掌房组成,地处崇山峻岭的红河谷地,随处都是陡坡地形,依山而建,成组成群,排列紧凑,高低错落,自然有序。
  蘑菇房由于形如蘑菇而得名。蘑菇房建筑外观线条简洁,近似正方体,为一户一栋独立建筑。一般为土墙或石墙,二层以上树立屋顶木架,覆盖四斜面或双斜面茅草或稻草顶,悬山式,斜角约45度,脊短坡陡,茅草或稻草层厚0.3~0.4米(图2、图3、图4)。
  土掌房部分为正房的前廊或耳房,平顶房,外观多以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平房顶可作为晒台使用,造型简单朴实。
  房屋一般分二层或三层,建筑高度约6.5~8米。因处于云南亚热带山区,湿度较大,地气浓重,所以底层多用于关牲畜,层高低矮,约2米;二层较高,在2.55~2.8米之间;三层空间较底层更低,有或无墙垛,墙垛高度不超过1米;檐口至室外地面总高度在5.7~6.7米之间。
  3 空间布局
  主鲁大寨传统民居建筑占地面积约35~70平方米,平面多呈矩形,空间大多由建筑本体和院落构成,三层独立建筑。经济较好的居民会在正房前建前廊,左、右边建耳房,这些附属建筑单层居多,也有部分为二层,平顶用作晒台使用。
  一层:由于处于亚热带山区,湿度较大,地气浓重,多用于饲养牲畜、堆放生产生活工具。由一道双扇木门入户,无窗,层高低矮,约1.5~2米。
  二层:一层至二层之间以石阶或木楼梯上下连接,有的石阶或木楼梯设于室外,有的设于室内,入口通常设一道双扇木门。二层为厨房和卧室,待客和家人聚集处,是核心生活空间。灶台通常靠后墙一侧设置,灶台旁和一侧山墙处各开一个窗洞,便于通风,楼板正中用土筑成一方形火塘。二层室内通往室外晒台侧一般还设一道木门。
  三层:二层至三层之间以简易竹楼梯上下连接,大多由阁楼和晒台组成,阁楼约占三层总面积的2/3,用来堆放杂物及粮食,阁楼上方为草顶覆盖;剩下约1/3面积为晒台,即二层屋顶面,用来晾晒粮食、衣物,晒台一般朝东,便于阳光照射。阁楼通往晒台一侧一般会设一扇小门,方便进出晒台。
  院落:主鲁大寨传统民居的院落受地形限制大小不一,呈开敞或半开敞式,一般用不规则石块垒砌围墙,院内少绿化。
  4 结构和构造特征
  从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来看,哈尼族蘑菇房坡顶部分剖面构造均為三角形,悬山式,檩构件上铺设纵横交错的挂草条,其上再覆盖一层厚厚的茅草或稻草。竹木构架承重,主梁中间立短柱,部分房屋也在土墙上架梁,由土墙承重,结构较简单。绝大部分民居木柱均直接立于不规则石柱础之上,少数民居木柱直接立于地面。
  土掌房结构为墙上架梁,木梁上放木楞或竹子,间距小而不规则,有的甚至密铺,再铺柴草,垫泥土拍打密实,有的用土坯填平后再抹泥,还有的在其上再抹一层细密的石灰,增强防雨效果。部分民居则将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后,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土掌房的檐口一般略高于平顶的边沿,用泥土堆高约20厘米,有的是采用砌砖与平屋顶形成檐沟,其作用是保护晾晒的粮食不致坠落和有组织地进行屋面排水,并在一定位置留出排水口,便于雨水快速排泄。   5 建筑材料特征
  主鲁寨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广泛使用土坯、石材、木材、沙、稻草、竹子等当地天然材料,房屋的柱、梁、楼板、楼梯的木材多来自村民自己种植的树木,墙壁及晒台用土坯或夯土建造,屋顶铺设稻草,取材容易,不破坏生态,当拆旧建新时,原来的材料可再利用。
  6 村落保护现状
  主鲁大寨传统民居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年久失修,屋顶残破、局部渗漏,传统梁架不同程度出现糟朽、歪闪,地板凹凸不平、开裂、穿孔,存在结构安全隐患。加之被部分民居后期不当维修,改变了屋顶、晒台、地面以及室外台阶等原状做法,严重破坏了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民居本体建筑或院落还加建了非原状附属建筑,建筑墙面敷设有零乱的各种电线,严重影响了历史建筑的整体风貌和环境,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住民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对居住质量提高的愿望和受外来现代建筑材料的影响,村寨内的传统民居不断被新建的现代建筑替代,村落风貌异化趋势较为严重(图5、图6、图7、图8)。
  7 结语与讨论
  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可以认识到,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民居因处于同一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相似,因此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工艺基本统一,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出现的残损基本相同或相似。
  传统建筑不能仅仅用技术或对建筑的实用功能、结构和材料来理解和衡量,还应该用一整套与物质文化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根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来理解。因此,传统民居不能被看作是静止的和永恒不变的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在民居里的文化传统也会不断累积和变化。传统民居需要重新定义它在社会变革、进程中的地位,修缮过程中应在遵守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培养当地传统工匠,保证文物建筑历史信息、传统的延续。
  对于哈尼梯田这一活态遗产,需要准确把握其遗产构成诸要素的遗产价值、文物价值,哈尼族文化的精华和重心,村落和民居、祭祀房、寨门、寺庙等公共建筑及梯田、山系等周边环境的构成特色,进而制定不同保护策略。在坚持文物保护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兼顾当地哈尼族的民族习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提供有限度的生活便利性、穩定村落人居环境和社区结构,使遗产能够永续使用。
  参考文献
  [1]宗路平,角媛梅,李石华,等.哈尼梯田遗产区乡村聚落景观及其演变—以云南元阳全福庄中寨为例[J].热带地理,2014(1):66-75.
其他文献
摘 要:明代景德镇洪武官窑瓷器上承元瓷,下启永乐宣德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变化阶段的产品。文章主要赏析2019年于厦门市博物馆展出的“启明气象—洪武官窑瓷器特展”中的精品。  关键词:洪武;景德镇;青花  2019年3月,由厦门市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启明气象—洪武官窑瓷器特展”在厦门市博物馆器物厅展出。此次展览展出近百件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期刊
摘 要:纵观各个大型博物馆的发展,其举办的各类临时展览已成为衡量博物馆对外宣传教育、文化传播和树立品牌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反,中小型博物馆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举办的各类临时展览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一个馆的活力与魅力。文章以发扬本土优秀文化为依托,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紧贴社会热点话题、利用好本土文化平台、加强临时展览推广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临时展览;本土文化;漯河  
期刊
摘 要:书画类文物修复是文物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该项工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更离不开相关历史知识的支持。这一类历史知识属于书画类知识,包括中国书画类发展脉络、名家书画基本介绍以及历代书画家的艺术创作成就、创造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与书画类文物修复工作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书画类文物修复工作基本要求为尽最大可能恢复书画原貌,完整与真实选择中倾向于真实,讲求修旧如旧原则。书画类历史知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国内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模式入手,从无锡市新吴区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出发,探寻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未来发展路径,以鸿山遗址独有的历史特色,从鸿山遗址发展现状与问题入手,阐释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内涵。  关键词:吴越春秋;大遗址;考古;融合;市场化  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越来越深入地走入大众视野,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更加积极。鸿山国家考古
期刊
摘 要:革命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国内外旅游事业迅猛发展,红色旅游在发扬革命精神、推进革命文物开发管理的同时,也对革命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革命历史纪念馆在进行革命文物保护的同时,还需要深入研究革命文物的科技管理手段,让革命文物进一步发挥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价值。文章对新时代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方案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步骤促使革命
期刊
摘 要:收藏、保管、研究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每一件收藏的文物都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并将之整理展示出来,使有心参观者能偶有所触,我们的努力便不会白付。但这一过程有可能是复杂而漫长的,这便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了。  关键词:疑问;线索;查证;来历  1 疑问  在文物工作中,我们接触到一件器物。该器物(图1、图2)通高20.5厘米,青花
期刊
摘 要:文物是博物馆收藏、展陈、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文物征集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文物征集工作,拓宽文物征集渠道,提高征集水平,是各级博物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以安徽省各级博物馆文物征集现状为样本,对博物馆馆藏文物征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文物征集;征集渠道  0 前言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藏品的支撑,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根本。近年
期刊
摘 要:折扇,指扇面能折叠的扇子,清代折扇上承明代折扇风气之盛,是折扇的大发展时期。这时折扇已经超脱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转而成为一种备受人们珍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并精神化为一种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是一种社会角色的道具。成都市温江区博物馆以书画藏品为特色,其中就有不少清代扇面,文章选择其中几幅,以供大家赏析。  关键词:折扇;书画;博物馆;李汝南  折扇,指扇面能折叠的扇子,由于其开合自如、使用
期刊
摘 要:纪念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纪念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经济水平,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导向标。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纪念馆发展成为文物展示与保护的重要机构,与此同时,其照明、采光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纪念馆照明;标准光照;辐射;文物保护  在纪念馆照明应用当中,照明因其独特的作用成为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采光途径
期刊
摘 要:城墙是我国古代的历史性建筑,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下,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军事科技更加先进,城墙渐渐失去了原本的防御作用,但其中蕴含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又赋予了其全新的功能,逐步成了城市发展的文脉,促进了历史和现实共生。基于此,文章重点对城墙文化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墙文化;城市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