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湖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许多教师正依据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反应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认真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困惑,研究对策,可以使新课程试验得更好,使新课改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问题
1. 关于教师自身。新课程理念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教师的教学观要改变,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次教师的学生观要改变,要从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者,改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性,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最后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新设了很多栏目,这些栏目只有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解决,如讨论式、小组协作式、综合活动式等。
2. 关于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重理轻文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进一步弱化了对政治的重视。我们曾对全体高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方法不佳。但感性知识丰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思路较开阔,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比较积极,表现欲望较强。
3. 关于课本理论内容。(1) 第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容过多,课时较少。由于《经济生活》课一学期结束,所以内容相对过多,完成教学任务是紧上加紧。(2)课本理论应掌握到何种程度难以把握。教材一些知识理论性太强,像科学发展观问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学生到底掌握到哪一层次?是背背理论还是感受小康社会的美好?
4. 关于探究的活动。新课程编写体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充分结合。这要求我们的日常教学要注意课本理论与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相结合。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几乎每一框题都是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这三项内容,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在一起来呈现。意在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①探究活动的量太大,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冲突。学生活动太多又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②有些探究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5. 关于新课程教学与考试。高考这一指挥棒在牢牢发挥作用。传统的“分数”评价观仍是一线教师最大的压力。特别是高考方案滞后,许多教师方向不明,因而扩充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了过难的要求。另外从现在的配套练习来看,所谓的配套练习其材料和问题的参考答案陈旧,特别是答案沿袭旧教材的语言。
二、 新课程实施中的应对策略
1. 实行集体备课,加强校本教研,吃透课程标准,贯彻新课程理念。面对新的内容、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如果一个人单打独斗不免会有所偏差,实行集体备课可以在讨论中相互交流,摸清教材,澄清教学模式,理清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 充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最重大的。它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教学内容,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开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由于采用课件上课,材料丰实,图文并茂,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不错。同时用课件上课,知识容量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课程知识量过多,课时过少的难题。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小课堂”拓展为“大社会”,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兴趣。
3. 依据新课程要求,强化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是课前师生应各司其职,注重课前准备,精心设题。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求老师课前就要摸清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好课题,让学生搜集、分析、综合有关资料,为课堂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二是课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所以新课程教学必须做到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4. 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与课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有助于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浏阳市第三中学)
一、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问题
1. 关于教师自身。新课程理念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教师的教学观要改变,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次教师的学生观要改变,要从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者,改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性,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最后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新设了很多栏目,这些栏目只有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解决,如讨论式、小组协作式、综合活动式等。
2. 关于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重理轻文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进一步弱化了对政治的重视。我们曾对全体高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方法不佳。但感性知识丰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思路较开阔,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比较积极,表现欲望较强。
3. 关于课本理论内容。(1) 第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容过多,课时较少。由于《经济生活》课一学期结束,所以内容相对过多,完成教学任务是紧上加紧。(2)课本理论应掌握到何种程度难以把握。教材一些知识理论性太强,像科学发展观问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学生到底掌握到哪一层次?是背背理论还是感受小康社会的美好?
4. 关于探究的活动。新课程编写体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充分结合。这要求我们的日常教学要注意课本理论与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相结合。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几乎每一框题都是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这三项内容,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在一起来呈现。意在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①探究活动的量太大,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冲突。学生活动太多又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②有些探究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5. 关于新课程教学与考试。高考这一指挥棒在牢牢发挥作用。传统的“分数”评价观仍是一线教师最大的压力。特别是高考方案滞后,许多教师方向不明,因而扩充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了过难的要求。另外从现在的配套练习来看,所谓的配套练习其材料和问题的参考答案陈旧,特别是答案沿袭旧教材的语言。
二、 新课程实施中的应对策略
1. 实行集体备课,加强校本教研,吃透课程标准,贯彻新课程理念。面对新的内容、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如果一个人单打独斗不免会有所偏差,实行集体备课可以在讨论中相互交流,摸清教材,澄清教学模式,理清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 充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最重大的。它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教学内容,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开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由于采用课件上课,材料丰实,图文并茂,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不错。同时用课件上课,知识容量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课程知识量过多,课时过少的难题。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小课堂”拓展为“大社会”,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兴趣。
3. 依据新课程要求,强化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是课前师生应各司其职,注重课前准备,精心设题。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求老师课前就要摸清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好课题,让学生搜集、分析、综合有关资料,为课堂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二是课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所以新课程教学必须做到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4. 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与课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有助于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浏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