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督促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等,本文针对这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重点强调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致力于完善本课的教学质量,满足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9-01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知识、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人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这就造成了教学时的随意性,并且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有的连资料都没有,学校对待课程的不重视直接给学生造成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以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多是大课堂,人数较多,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内容不系统
形势与政策作为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应始终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要能及时的与国内外重大的时势发展相结合,并及时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这都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目前,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我们常用的参考资料是教育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教育部组织编写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资料,这些资料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們还不能完全代替教材、还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三)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教学形式途径单一,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缺乏动性和参与性,无法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一些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虚、空、脱离实际,这样简单枯燥的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极容易形式化,学生难以学到自身理解消化的知识,从而产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厌学情绪。
另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高时效性以及学校教师的不重视,加上师资建设不足,引起教师阵容不整。有的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老师对课程并没有深度的学习和研究,也不配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经验严重不足,教学方式方法枯燥,这都影响了课程的教学及研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
二、实现《形势与政策》教学系统化的对策
对于上述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系统的教学内容,师资力量不足,致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无法确切达到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满足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讲课内容要采用固定书本和灵活新鲜的教材相结合。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要服从于课程性质和任务的要求,注重针对性和现实性,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这就要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考虑到三个基本点:教学要求目的,马、毛、邓三课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关注的问题,并使得三者密切有机的结合,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增强针对性。
在新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更要致力于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感情,增强其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尽管该课在现实教学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学校给予足够重视,明确定位,加快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加强师资建设,那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这些都将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可以真正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入生观,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上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宰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黑龙江教育,2009(9).
[3]但继恩.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卷,第11期.
[4]王飞.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9-01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知识、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人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这就造成了教学时的随意性,并且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有的连资料都没有,学校对待课程的不重视直接给学生造成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以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多是大课堂,人数较多,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内容不系统
形势与政策作为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应始终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要能及时的与国内外重大的时势发展相结合,并及时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这都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目前,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我们常用的参考资料是教育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教育部组织编写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资料,这些资料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們还不能完全代替教材、还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三)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教学形式途径单一,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缺乏动性和参与性,无法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一些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虚、空、脱离实际,这样简单枯燥的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极容易形式化,学生难以学到自身理解消化的知识,从而产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厌学情绪。
另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高时效性以及学校教师的不重视,加上师资建设不足,引起教师阵容不整。有的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老师对课程并没有深度的学习和研究,也不配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经验严重不足,教学方式方法枯燥,这都影响了课程的教学及研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
二、实现《形势与政策》教学系统化的对策
对于上述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系统的教学内容,师资力量不足,致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无法确切达到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满足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讲课内容要采用固定书本和灵活新鲜的教材相结合。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要服从于课程性质和任务的要求,注重针对性和现实性,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这就要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考虑到三个基本点:教学要求目的,马、毛、邓三课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关注的问题,并使得三者密切有机的结合,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增强针对性。
在新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更要致力于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感情,增强其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尽管该课在现实教学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学校给予足够重视,明确定位,加快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加强师资建设,那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这些都将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可以真正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入生观,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上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宰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黑龙江教育,2009(9).
[3]但继恩.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卷,第11期.
[4]王飞.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