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科馆员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它是随着学科专业读者对某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专指性需求应运而生的。国外学科馆员最早发端于20世纪中期以前的美国研究级大学图书馆,是以大学科为对象,由专门的高级服务人员提供针对性很强的对口服务。但直到1950年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进行管理,学科馆员制度才正式建立。自此以后,欧美许多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纷纷设立学科馆员,开展对口服务并取得成功。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是在借鉴国外学科馆员制度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纷纷效仿。截止2003年6月,国内近30所大学图书馆相继设立学科馆员,但只有几所知名大学图书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等相对较为成功,而大多数院校在具体实施上停留于表面,其学科馆员深层次的内涵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
二、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现状
(一)素质要求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馆员大多只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其专业多为图书情报学,一般不具备其他专业学科背景;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又往往对图书情报知识了解甚少,学科馆员的选取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他们自身专业素质的缺陷会大大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弥补学科馆员专业性不足的缺陷,有的图书馆采取“学科馆员—图情教授”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但图情教授一般都是各个专业或学科的带头人,本身工作和科研的任务就非常繁忙,尽管在态度上很支持,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提供的帮助很有限。
(二)管理体制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一般都不是专职的,还兼有图书馆其他部门的工作,学科馆员一般隶属于信息咨询部、读者服务部或参考咨询部,或者干脆由这些部门的员工兼任。大部分图书馆有基本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简单的考评方法,工作量不是很精确。图书馆部门之间划分界限明显,部门间缺乏畅通的联系和配合,同时文献资源被分割,文献配置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差等因素给学科馆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服务内容
(1)学科信息联络,建立与对口院系的定期联系关系,定期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协助对口院系的科研工作。(2)馆藏建设,包括本馆和对口院系的纸质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和评价,协助制定馆藏建设方案。(3)用户教育和服务,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制定数据库使用指南并提供简单培训,负责对口院系的检索课程。(4)电子资源建设:网上在线咨询,跟踪数据库变更情况,给数据库商提出专业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进行个性化用户培训。(5)为对口院系的教师提供课题查新服务等等。
三、国外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情况
(一)素质要求
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由专业馆员担任,而专业馆员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通常要求具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大学授予的图书馆学或信息学硕士以上学位,如果要终生受聘还需要有第二硕士学位。他们通晓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图书馆学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熟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熟悉网络、数据库资源分布及其检索知识。作为具备了专业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科馆员在为院系提供信息服务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与对口院系师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学术交流,并利用所具备的图书情报知识,为对口院系师生提供专业性的快速、精确、高效的信息服务。
(二)管理体制
国外大学图书馆一般设有专门的机构对学科馆员进行管理。例如:康涅狄格州大学图书馆为学科馆员服务设有联络委员会和联络顾问小组。其中联络委员会由所有学科馆员以及学科馆员的合作者组成,其主要活动是在学年初、中、末举办会议,为所有馆员提供交流的平台,讨论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和共享成功的经验。而联络顾问小组由多人组成,其中有部分是长期工作者,分别为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专家和服务培训负责人;而另外其他人是从经验丰富和乐于奉献的学科馆员中选择的临时工作人员。相对于联络委员会,联络顾问小组主要是为项目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协调和领导作用,包括考核和重新任命学科馆员、保证学科馆员获取必要的技能、培养学科馆员和院系教师的合作关系。
(三)服务内容
(1)学科馆员加强与服务院系、图书馆以及其他学科馆员的沟通。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参加邮件组讨论、参加院系会议、学科馆员论坛等,但更鼓励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2)在院系师生需求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学科馆员负责对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提出建议,或直接负责资源建设,尤其要对电子资源进行导航揭示。目前许多大学的学科馆员都按各自负责的学科主题建立了学科导航,收录该学科主题的数据库、电子期刊、研究机构等网络资源。(3)提供基于学科主题的信息素质教育,学科馆员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指导,同时与教师合作,开展基于课程的图书馆用户教育活动,甚至提供一对一的辅导。(4)参与整体服务项目的评估和发展。学科馆员在收集院系师生对服务项目的反馈意见时,还要提供自己的工作进展情况,作为项目评估的基本素材。
四、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建议
从中国目前实施学科馆员的服务情况来看,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具体体现比如我国高校图书馆设置的学科馆员人数不多;学科馆员职责功能不够突出;我国学科馆员没有资格认证;学科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学科馆员页面建设粗糙;学科馆员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一)培养学科馆员队伍
针对这一现状,图书馆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继续教育规章体系,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让学科馆员了解、掌握新知识;鼓励学科馆员参加在职或脱产学历教育,让其能够系统学习对口学科专业知识。
(二)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1)明确规定学科馆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个规定要结合各馆的实际,使学科馆员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量的确定也不宜太精确,重点在于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研究级大学的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要求要给予适度的弹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机制,包括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工作机制。(2)划分大学科的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圈定学科馆员的重点及次重点服务对象,并确定工作目标,下达工作任务书。(3)确定某个阶段的考核内容和范围。可适时开展读者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收集读者的意见,并认真分析读者的文献需求类型与形式。同时,可将服务课题作为考核和激励的依据。(4)及时总结分析学科服务中的经验和问题。作为实施者,学科馆员在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后,应尽快进入角色。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本学科的藏书和布局。其次,要迅速摸清和掌握院系的科研现状。对学术带头人、知名教师及博士点的科研课题等,学科馆员都要详细了解。
作为一种以学科为对象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这一新型的服务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外学科馆员制度发展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吸取国外高校学科馆员制度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实际,长期规划,不断创新,力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学科馆员制度,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服务。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它是随着学科专业读者对某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专指性需求应运而生的。国外学科馆员最早发端于20世纪中期以前的美国研究级大学图书馆,是以大学科为对象,由专门的高级服务人员提供针对性很强的对口服务。但直到1950年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进行管理,学科馆员制度才正式建立。自此以后,欧美许多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纷纷设立学科馆员,开展对口服务并取得成功。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是在借鉴国外学科馆员制度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纷纷效仿。截止2003年6月,国内近30所大学图书馆相继设立学科馆员,但只有几所知名大学图书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等相对较为成功,而大多数院校在具体实施上停留于表面,其学科馆员深层次的内涵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
二、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现状
(一)素质要求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馆员大多只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其专业多为图书情报学,一般不具备其他专业学科背景;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又往往对图书情报知识了解甚少,学科馆员的选取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他们自身专业素质的缺陷会大大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弥补学科馆员专业性不足的缺陷,有的图书馆采取“学科馆员—图情教授”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但图情教授一般都是各个专业或学科的带头人,本身工作和科研的任务就非常繁忙,尽管在态度上很支持,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提供的帮助很有限。
(二)管理体制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一般都不是专职的,还兼有图书馆其他部门的工作,学科馆员一般隶属于信息咨询部、读者服务部或参考咨询部,或者干脆由这些部门的员工兼任。大部分图书馆有基本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简单的考评方法,工作量不是很精确。图书馆部门之间划分界限明显,部门间缺乏畅通的联系和配合,同时文献资源被分割,文献配置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差等因素给学科馆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服务内容
(1)学科信息联络,建立与对口院系的定期联系关系,定期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协助对口院系的科研工作。(2)馆藏建设,包括本馆和对口院系的纸质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和评价,协助制定馆藏建设方案。(3)用户教育和服务,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制定数据库使用指南并提供简单培训,负责对口院系的检索课程。(4)电子资源建设:网上在线咨询,跟踪数据库变更情况,给数据库商提出专业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进行个性化用户培训。(5)为对口院系的教师提供课题查新服务等等。
三、国外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情况
(一)素质要求
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由专业馆员担任,而专业馆员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通常要求具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大学授予的图书馆学或信息学硕士以上学位,如果要终生受聘还需要有第二硕士学位。他们通晓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图书馆学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熟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熟悉网络、数据库资源分布及其检索知识。作为具备了专业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科馆员在为院系提供信息服务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与对口院系师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学术交流,并利用所具备的图书情报知识,为对口院系师生提供专业性的快速、精确、高效的信息服务。
(二)管理体制
国外大学图书馆一般设有专门的机构对学科馆员进行管理。例如:康涅狄格州大学图书馆为学科馆员服务设有联络委员会和联络顾问小组。其中联络委员会由所有学科馆员以及学科馆员的合作者组成,其主要活动是在学年初、中、末举办会议,为所有馆员提供交流的平台,讨论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和共享成功的经验。而联络顾问小组由多人组成,其中有部分是长期工作者,分别为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专家和服务培训负责人;而另外其他人是从经验丰富和乐于奉献的学科馆员中选择的临时工作人员。相对于联络委员会,联络顾问小组主要是为项目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协调和领导作用,包括考核和重新任命学科馆员、保证学科馆员获取必要的技能、培养学科馆员和院系教师的合作关系。
(三)服务内容
(1)学科馆员加强与服务院系、图书馆以及其他学科馆员的沟通。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参加邮件组讨论、参加院系会议、学科馆员论坛等,但更鼓励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2)在院系师生需求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学科馆员负责对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提出建议,或直接负责资源建设,尤其要对电子资源进行导航揭示。目前许多大学的学科馆员都按各自负责的学科主题建立了学科导航,收录该学科主题的数据库、电子期刊、研究机构等网络资源。(3)提供基于学科主题的信息素质教育,学科馆员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指导,同时与教师合作,开展基于课程的图书馆用户教育活动,甚至提供一对一的辅导。(4)参与整体服务项目的评估和发展。学科馆员在收集院系师生对服务项目的反馈意见时,还要提供自己的工作进展情况,作为项目评估的基本素材。
四、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建议
从中国目前实施学科馆员的服务情况来看,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具体体现比如我国高校图书馆设置的学科馆员人数不多;学科馆员职责功能不够突出;我国学科馆员没有资格认证;学科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学科馆员页面建设粗糙;学科馆员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一)培养学科馆员队伍
针对这一现状,图书馆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继续教育规章体系,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让学科馆员了解、掌握新知识;鼓励学科馆员参加在职或脱产学历教育,让其能够系统学习对口学科专业知识。
(二)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1)明确规定学科馆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个规定要结合各馆的实际,使学科馆员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量的确定也不宜太精确,重点在于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研究级大学的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要求要给予适度的弹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机制,包括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工作机制。(2)划分大学科的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圈定学科馆员的重点及次重点服务对象,并确定工作目标,下达工作任务书。(3)确定某个阶段的考核内容和范围。可适时开展读者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收集读者的意见,并认真分析读者的文献需求类型与形式。同时,可将服务课题作为考核和激励的依据。(4)及时总结分析学科服务中的经验和问题。作为实施者,学科馆员在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后,应尽快进入角色。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本学科的藏书和布局。其次,要迅速摸清和掌握院系的科研现状。对学术带头人、知名教师及博士点的科研课题等,学科馆员都要详细了解。
作为一种以学科为对象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这一新型的服务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外学科馆员制度发展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吸取国外高校学科馆员制度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实际,长期规划,不断创新,力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学科馆员制度,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服务。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