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书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们感到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所规定的格式也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发挥。课后反思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如何来把握这个度,都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06-001
一、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通过课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
1.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
教师要在一天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如: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对课前预定目的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反思后的解决办法和设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的悸动等,通过以上的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积累,使问题得以解决,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完善,更好地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3.通过同事来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来看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的教育、教学进行观摩、深思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4.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
三、把反思性教学特征化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
3.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其含义也随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从教学中着手反思
1.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教师向别人讲述自已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三是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學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审视:一是真问题与假问题。二是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三是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因此,在明确问题后,还需要弄清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目的。明确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至为重要。在选择手段方面,“搜索树”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手段,再比较择优。设想手段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假设(说),即教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的办法越多越好),并向反思性教学小组其他成员报告,让他们诊断。二是专家假设,即将有关的专家集中起来,就要解决的问题随意设想举措(类似头脑风暴法)。三是同行假设,即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教师(也包括学生)的意见,从而确定手段。
3.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客观存在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教学要求(目标)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二是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研究过程。
4.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5.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学会从选题到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总之,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教学反思的内涵,掌握其内在本质和实施策略,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觉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用文字认真地把自己的反思所得到的感悟、感受、感想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结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升。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06-001
一、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通过课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
1.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
教师要在一天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如: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对课前预定目的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反思后的解决办法和设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的悸动等,通过以上的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积累,使问题得以解决,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完善,更好地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3.通过同事来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来看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的教育、教学进行观摩、深思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4.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
三、把反思性教学特征化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
3.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其含义也随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从教学中着手反思
1.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教师向别人讲述自已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三是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學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审视:一是真问题与假问题。二是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三是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因此,在明确问题后,还需要弄清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目的。明确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至为重要。在选择手段方面,“搜索树”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手段,再比较择优。设想手段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假设(说),即教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的办法越多越好),并向反思性教学小组其他成员报告,让他们诊断。二是专家假设,即将有关的专家集中起来,就要解决的问题随意设想举措(类似头脑风暴法)。三是同行假设,即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教师(也包括学生)的意见,从而确定手段。
3.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客观存在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教学要求(目标)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二是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研究过程。
4.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5.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学会从选题到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总之,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教学反思的内涵,掌握其内在本质和实施策略,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觉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用文字认真地把自己的反思所得到的感悟、感受、感想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结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