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作学习已成为最常用且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特别是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频繁运用。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从过程与控制、评价与反馈两大方面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旨在为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中学政治 合作学习 课堂管理 实践思考
一、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含义
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间、小组成员间、人机间彼此互动协调、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导向的一种控制性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体,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个体,又可以是师生、生生构成的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
二、中学政治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中学政治课堂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学政治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相关优化策略,以强化中学政治合作学习的效果,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诉求。
(一)过程与控制
虽说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开展已做了精心准备,但在开展过程中仍可能会遇到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成绩稍差的同学不发言,有的小组过于活跃,有的小组沉默寡言,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科学调控。
1.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我国著名学者毕义敏认为:“合作小组的划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对每名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都能有利的原则;使每名小组成员在实现既定学习目标过程中,都能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原则。”[1]
自由分组:学生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此同时,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尝试采用自由分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异质分组: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有4—6人。在进行分组时,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储备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尝试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这些角色要及时轮换,以此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种分组方式,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教师不能主观地根据政治成绩分组,那是不科学的。
任务分组:将任务分成几个小部分,同时根据任务数将班级分成相应的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个任务,继而开展合作学习,然后由每一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这种分组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弊端,即每一小组只对自己组的任务熟悉,对于其他组的任务不熟悉。
虽然分组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合作的方式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
2.合理选择或设计合作内容
中学政治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可采取的教学形式较广泛,利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和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明白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其实,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種肯定和分享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间可互相讨论,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对合作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设计。
教师设计的合作内容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问题设计的原则应遵循“难度小于小组的能力,而大于个人能力”的原则[2],如果将问题设计得太过简单,学生就无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如果将问题设计得过难,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会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巧妙合理的设计和教师的有效引导,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从政治学科的角度来讲,合作内容的设计应该注重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开设公开课《保持乐观心态》(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时,背景材料为:某老板派两个职员到非洲某地考察鞋业市场,结果发现那儿的人一年四季都习惯打赤脚。笔者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1)如果你是其中一个职员,你认为鞋子在哪儿会有市场吗?回来之后,你将怎样向老板汇报?(2)看看小组其他同学的观点,有不同结论吗?(3)为什么观点会不一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观点?这里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材料贴近生活,问题设计难度适中,层层深入,有的学生认为没市场,而有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市场,各自说明理由,这样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学们彼此悦纳、赏析,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通过合作讨论,学生不仅对原来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而且通过“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合理控制合作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非一遇到问题就开展合作学习,而应该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才能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否则在合作中只能充当看客,依赖他人。
留给学生的合作时间应该是“松紧适度”的。如果合作时间过短,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合作学习就已结束,就会造成合作学习草草了事、流于形式。如果合作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老师拖堂、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等弊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既定合作时间超出课堂预设,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引到课外,让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完成,不能敷衍了事。总之,教师要将合作时间控制在一定的“度”上。
(二)评价与反馈
1.实施以小组评价为主与个人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汇报之后,将“不错”、“你们小组很棒”作为评价语言,语言过于单薄,如此单薄且过于频繁的评价用语将不足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切忌采用单一的模式。“合作学习以不求所有人成功,但求所有人进步为理念,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4]。应该将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重点,而不是以个人成绩为重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无论是发言者、记录者还是思考者都在小组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小组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合作的评价要面向小组,尤其注重小组合作的总体成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忽视学生个体的表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相应的评价与鼓励。组与组的竞争,会对组员的合作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有的组员会更努力地在合作中发挥力量,有的学生会因为教师给予的关注及鼓励不够而产生被忽略的想法。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关注全局,及时给予进步的组员鼓励与支持,及时给予个体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鼓励,提高其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听同行上《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时,沈老师把航模拼装玩具带进课堂,通过合作和体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前后左右4人一组在10分钟内共同完成航模拼装过程,从而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道理。沈老师在点评小组完成情况时,在高度评价最先完成的小组后,并没有忽视落后小组的整体表现,同样给予及时性的鼓励和肯定,“你们小组虽然没有完成航模拼装,但每一步都是正确的,速度再快一点,就更棒了”,显得自然亲切,恰到好处,激励人心。一些教师可能会忽视落后小组的点评或只给予简单的“加油”、“不错”等过于简单、淡薄的点评,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在给予各小组中肯和全面的评价后,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再让各小组进行一次拼装航模比赛,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评价后的及时反思
在合作学习评价完成后,很少有老师和学生会对合作学习进行反思。但是评价后的反思其实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在合作中发现利于学生展开合作的新方法都应及时总结,适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对于学生而言,在合作中,组员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创新点子、组员良好的沟通能力都可写入合作反思中,发现组员的优点,调整自己,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反思与总结概括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上《行为与后果》(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讲到本课关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这一重难点时,笔者结合书本上“海因茨的故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设置问题如下:(1)分析海因茨“偷药”和“不偷药”行为带来的后果。(2)如果你是海因茨,你会怎么选择?学生们四人一小组,共同探讨,彼此交流沟通,各自分析了“偷药”和“不偷药”行为带来的后果,有的赞成“偷药”,有的赞成“不偷药”,并从学科层面法律和道德角度给出了理由。令人意外的是,有的小组认为两者都不妥当,并发表了见解,笔者给予及时的高度评价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合作后反思,并设置了问题。(3)那么海因茨还有其他更多选择吗?并谈谈理由。由于时间限制,如果小组合作中有较多想法需要交流,则可以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延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小组间共同分享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彼此悦纳,赏析,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合作反思意识,激发了创新活力。合作学习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对其要有综合而中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皮亞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3).
[2]维果茨基,著.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
[3]张文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J].上海教育科研,2001(04):32.
[4]郑云凤.中学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23).
关键词: 中学政治 合作学习 课堂管理 实践思考
一、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含义
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间、小组成员间、人机间彼此互动协调、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导向的一种控制性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体,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个体,又可以是师生、生生构成的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
二、中学政治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中学政治课堂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学政治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相关优化策略,以强化中学政治合作学习的效果,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诉求。
(一)过程与控制
虽说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开展已做了精心准备,但在开展过程中仍可能会遇到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成绩稍差的同学不发言,有的小组过于活跃,有的小组沉默寡言,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科学调控。
1.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我国著名学者毕义敏认为:“合作小组的划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对每名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都能有利的原则;使每名小组成员在实现既定学习目标过程中,都能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原则。”[1]
自由分组:学生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此同时,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尝试采用自由分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异质分组: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有4—6人。在进行分组时,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储备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尝试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这些角色要及时轮换,以此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种分组方式,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教师不能主观地根据政治成绩分组,那是不科学的。
任务分组:将任务分成几个小部分,同时根据任务数将班级分成相应的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个任务,继而开展合作学习,然后由每一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这种分组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弊端,即每一小组只对自己组的任务熟悉,对于其他组的任务不熟悉。
虽然分组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合作的方式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
2.合理选择或设计合作内容
中学政治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可采取的教学形式较广泛,利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和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明白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其实,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種肯定和分享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间可互相讨论,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对合作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设计。
教师设计的合作内容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问题设计的原则应遵循“难度小于小组的能力,而大于个人能力”的原则[2],如果将问题设计得太过简单,学生就无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如果将问题设计得过难,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会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巧妙合理的设计和教师的有效引导,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从政治学科的角度来讲,合作内容的设计应该注重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开设公开课《保持乐观心态》(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时,背景材料为:某老板派两个职员到非洲某地考察鞋业市场,结果发现那儿的人一年四季都习惯打赤脚。笔者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1)如果你是其中一个职员,你认为鞋子在哪儿会有市场吗?回来之后,你将怎样向老板汇报?(2)看看小组其他同学的观点,有不同结论吗?(3)为什么观点会不一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观点?这里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材料贴近生活,问题设计难度适中,层层深入,有的学生认为没市场,而有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市场,各自说明理由,这样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学们彼此悦纳、赏析,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通过合作讨论,学生不仅对原来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而且通过“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合理控制合作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非一遇到问题就开展合作学习,而应该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才能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否则在合作中只能充当看客,依赖他人。
留给学生的合作时间应该是“松紧适度”的。如果合作时间过短,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合作学习就已结束,就会造成合作学习草草了事、流于形式。如果合作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老师拖堂、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等弊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既定合作时间超出课堂预设,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引到课外,让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完成,不能敷衍了事。总之,教师要将合作时间控制在一定的“度”上。
(二)评价与反馈
1.实施以小组评价为主与个人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汇报之后,将“不错”、“你们小组很棒”作为评价语言,语言过于单薄,如此单薄且过于频繁的评价用语将不足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切忌采用单一的模式。“合作学习以不求所有人成功,但求所有人进步为理念,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4]。应该将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重点,而不是以个人成绩为重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无论是发言者、记录者还是思考者都在小组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小组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合作的评价要面向小组,尤其注重小组合作的总体成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忽视学生个体的表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相应的评价与鼓励。组与组的竞争,会对组员的合作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有的组员会更努力地在合作中发挥力量,有的学生会因为教师给予的关注及鼓励不够而产生被忽略的想法。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关注全局,及时给予进步的组员鼓励与支持,及时给予个体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鼓励,提高其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听同行上《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时,沈老师把航模拼装玩具带进课堂,通过合作和体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前后左右4人一组在10分钟内共同完成航模拼装过程,从而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道理。沈老师在点评小组完成情况时,在高度评价最先完成的小组后,并没有忽视落后小组的整体表现,同样给予及时性的鼓励和肯定,“你们小组虽然没有完成航模拼装,但每一步都是正确的,速度再快一点,就更棒了”,显得自然亲切,恰到好处,激励人心。一些教师可能会忽视落后小组的点评或只给予简单的“加油”、“不错”等过于简单、淡薄的点评,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在给予各小组中肯和全面的评价后,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再让各小组进行一次拼装航模比赛,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评价后的及时反思
在合作学习评价完成后,很少有老师和学生会对合作学习进行反思。但是评价后的反思其实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在合作中发现利于学生展开合作的新方法都应及时总结,适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对于学生而言,在合作中,组员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创新点子、组员良好的沟通能力都可写入合作反思中,发现组员的优点,调整自己,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反思与总结概括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上《行为与后果》(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讲到本课关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这一重难点时,笔者结合书本上“海因茨的故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设置问题如下:(1)分析海因茨“偷药”和“不偷药”行为带来的后果。(2)如果你是海因茨,你会怎么选择?学生们四人一小组,共同探讨,彼此交流沟通,各自分析了“偷药”和“不偷药”行为带来的后果,有的赞成“偷药”,有的赞成“不偷药”,并从学科层面法律和道德角度给出了理由。令人意外的是,有的小组认为两者都不妥当,并发表了见解,笔者给予及时的高度评价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合作后反思,并设置了问题。(3)那么海因茨还有其他更多选择吗?并谈谈理由。由于时间限制,如果小组合作中有较多想法需要交流,则可以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延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小组间共同分享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彼此悦纳,赏析,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合作反思意识,激发了创新活力。合作学习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对其要有综合而中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皮亞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3).
[2]维果茨基,著.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
[3]张文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J].上海教育科研,2001(04):32.
[4]郑云凤.中学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