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糗事大起底:我“随遇而安”的那些年

来源 :知音励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孟非大红大紫,可谁知道,他成名前是一名典型的“励志哥”。他幼年不幸,父母离婚,中学时早恋,高考落榜,打过苦工,受过工伤,成名后的他不拘小节,私底下爱讲黄段子——
  他现在是江苏卫视货真价实的台柱子,也是极少数地方卫视直接培养出的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主持人。台里所有大场面的活动他都得去撑场子,用江湖气的称呼那是“一哥”。他用戏谑的方式解读什么是“一哥”—— 一进台门口就能看见的两张大海报,是两个新闻主播,而他的照片,挂在厕所门口。
  接受采访时,孟非漫不经心地边盯着电脑边回答问题。“我这一辈子就是这么没出息的性子。我惧怕所有的挑战、竞争。这么说吧,一个10人团队里有8个人能有机会获得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剩下的那两个人之一。”这么说似乎无法解释他事业上的成功,在“非诚勿扰”播出前,他早已是南京本地最红的主持人,拥有一档可以写进电视新闻史教材的标杆节目。孟非把领导的重用归结于运气好,可从他新出版的自传《随遇而安》里可以看到,年轻时他并不能算是个好运的人。他对“随遇而安”的理解是:“一路走来,领导交给我的事我都非常认真,好好把它做好,做得甚至比领导期望的还好一点。在江苏台我曾经说:我这20年吧,每一个岗位都不是我争取来的结果,都是领导安排叫我干的,但是我每一个都把它好好干。比如下面开发个新节目让我做,有可能做砸了,也有可能挺好的。人有很多种可能性。就不停地尝试。虽然我不是一个很愿意尝试新兴事物的人,但是老板需要你尝试,你就要试。我跟他说我就像那小白鼠一样,总有一颗药能把我吃死。”
  孟非出生在山城重庆,父母都是媒体人,长年两地分居。父亲在西安电视台,孟非跟着外公外婆在《重庆日报》社的家属院生活,直到12岁,才和父母、哥哥团聚于南京。这次团聚对他来说并不算喜讯,父母永远在“冷战”,从他小学四年级直到高中毕业方才离婚。哥哥归父亲,孟非归母亲,姓氏也随了母亲。生活在母系氏族的男孩胆小懦弱,父母离婚会给孩子造成阴影,是孟非不能认同的社会成见。但他也承认,高考那年父母的离异对他的落榜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影响,只不过他不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你看那些农村孩子家里什么样?人家书照样念得好,所以书没念好别找这些原因。”
  “这种影响是点点滴滴在你的生活当中,每一天你都在这种环境和阴影当中,你可能会在身上形成某种东西,你会把很多事放在心里,不会很阳光,那种家庭氛围会和别的不一样,有很多事你自己去消化。”他养成了很自觉地自我保护的习惯,和最好的朋友也不提家里的事。采访中更是能感受到他面前有一堵墙,似乎有问必答,但感觉滴水不漏。
  他念不好的书仅限于理科,这让他成为文科老师的宝贝和理科老师眼里的白痴。通常一张数学卷子有6面,需要做一个多钟头,但孟非20分钟就交卷了,因为他不会。后来,考试时他甚至会问旁边的同学:“这是化学还是物理?”
  中学时他已然早恋,尽管他并不承认十五六岁谈恋爱算早恋,并且振振有词地说,十五六岁是古代情窦初开的年纪。“我不认为我算很早,我经常问那些男女嘉宾,27岁怎么从没谈过恋爱?没有时间。你怎么会没有时间呢?好了,22岁都没有恋爱过,一到工作了又要花时间找工作,要好好工作,你不能,你要是工作又耽误了,你说这些事互相影响吗?按照法律规定22岁就是说‘大四’的时候是可以结婚的。”
  孟非的中学暧昧对象会把自己的卷子写完不填名字直接扔给他,然后把他的卷子拿过来默默做。他的记忆力很好,能记住所有公式,但他不做题,考试时傻眼,不懂得如何把题目套进公式里。现在说起来好像正常智力的人都不会犯这种错误,那时化学老师就认为孟非的智力有问题,对他爸爸说:孩子正在发育期,要加强营养。“当你明白过来的时候吧,你少得太多了,就是补都没法补的那种地步了。”
  可是他的文艺才能又很出众,语文课所有难题老师都会叫他起立解答,主持校内各种活动均不怯场。“这是一种补偿,人总要在一个团体里边找到一种平衡,一种支撑,培养点自信,人总要找回点尊严吧!”
  上高三时孟非对自己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比较了解我的老师知道我是内心还比较上进的青年,但不是每个老师都会这么了解我,我具有大多数‘混混’表现出来的那种外在的东西。”所谓“小混混”的外在,就是抽烟、迟到早退、旷课、借女同学的钱不还,和狐朋狗友看电影、吃饭。
  1990年,他高考落榜,这在他意料之中,父母都已接受了这个现实,可实际上孟非的心情并非一潭死水,他比喻说:即使人知道自己总是要死的,当医生告诉你快死了时,还是重大的打击。“那个时候能不能上大学是个分水岭,很明确的一个界线,你就被这个社会划分到另外一个阶层里了。能上大学就意味着人生一个更高的平台,更高的起点,更多的选择;你没有机会上大学那你的选择就少一些,你和很多同龄人站在一块儿排队,当然会有自卑感,往大了说,一直伴随到现在。”
  孟非被排在了“无业青年”那一队,他上了一学期自考班后,和朋友们去深圳淘金了。刚刚改革开放,渔民在码头卸下货后,会有一批扛大个的青年把货送到酒店、饭馆,孟非干的就是这种活儿,生意旺的时候一天可以赚几百块,可谁也保证不了明天会有活儿。尽管干着苦力,他内心却非常明白自己和其他后进青年不一样,未来也不一样。
  他的父亲是江苏电视台的一名中层干部,本来安排子女并不是很难的事,但父亲一直没有为孟非求过人。“人到中年我觉得好多事都能理解,不是我儿子‘海归’回来了和领导说说啊,这挺有面子的事儿。你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你去和领导开口,也丢脸,人一句话就把你回了,不符合标准呢!”
  当时孟非并不理解,并有些许的怨恨,这导致他形成一个看起来有点悲观的人生原则:永远不对别人的帮助抱有太高期许,哪怕是你的父母。
  他的第一个正式职业是《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的临时工,如果干得好,或许有机会转正。那一年他出过印刷厂建厂以来最大的事故——左手卷进了开动的机器滚筒里。在医院里,他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甲被拔下来,充分理解了江姐所承受的痛苦。
  受伤之后的孟非更惹领导厌烦,他的工伤导致工厂安全大整顿。在得知自己被扣了50元奖金后,孟非大闹车间,然后卷起铺盖扬长而去,又混在了社会上。他妈妈看他实在无所事事,让他进入电视台当临时工,有活儿的时候一天50元钱,这一干就是七八年,至今孟非也回想不起自己是哪一年转的正。
  “在中国要获得身份都不容易。这就牵涉到组织人事方面的事,这是我一辈子都没搞清楚的事情,它以什么方式、什么条件给哪些人。”电视台的人事制度都差不多,分为正式、台聘、部门聘、栏目聘和临时打杂。以前当临时工的时候,电视台一分带鱼、卫生纸之类的福利,他们这些临时工要负责搬东西,但搬完后没他们的份儿。
  转正对于孟非就是“光荣地获得了分带鱼的资格”。“到了那一天,你觉得屈辱过去的时候,由别人搬来带鱼给你,那些人就是当年的你。你说那时候会有什么感觉?有人觉得我今天终于混出来了,老子今天终于混出头了。但是我的感觉,这就是生活。”
  他当临时工的时候,全国30个省级卫视,江苏排名二十六七,居于末流,完全与当地GDP不符。换了台长之后,还是那帮人,却进入了第一方阵。孟非老是不客气地说这个崛起与“南京零距离”有直接关系,在南京所有能收到的电视节目里,这档民生新闻类节目排名第一。
  孟非在南京市民的心中,几乎是正义的化身,他的敢言敢怒变成一种标志。“这是中国老百姓对新闻、对社会公平的需要没有多少选择途径的结果。”1小时的直播节目里有8分钟的读报,大约千字的稿件是孟非自己撰写的。他没少惹过祸,比如批评省委常委,被领导叫去谈话,他还曾经挨过黑砖。受伤的时候,就由另一位女主持代班。
  刚接棒的前100天他没有休息过,后来的四五年间,改成每周休息一天,到了末期他发现自己写不出稿子了。有个说法叫“新闻四季歌”,年初从“春运”开始,过年、学雷锋、两会、高考、下雨淹水……年年翻来覆去。孟非说:“一个节目不能一个人做得时间太长,主持人也要有一种放松的、修养身心的方式,一直消耗不利于人才的科学使用。但是电视台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挺浮躁的,他没有给你机会和培养你的时间,一个新人他不会说给你机会让你先试试,节目的投入都挺大的,像我们黄金时间的节目,试不起。”
  “南京零距离”有100多人的团队,可观众认识的只有孟非。“这个职业有这个特点,100多人的锋芒由你一个人享用。但是节目不好的时候,人家不骂制片人,也不骂记者,就骂你,说你节目做得太烂了。主持人这个行业,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你会获得很多本不该你获得的东西。但是同样,你也要面对一些本不该你面对的责难。我觉得这就是生活公平的地方,你不能只想着荣誉都是我的。”
  作为主持人,他是个缺乏表现欲的人。“我们三个在节目中,你把程式化的东西去掉,我的话也不多。大多都是乐嘉和黄菡在说。我的功能就是‘你说……等会儿你说’。我就干这个。我讨厌一惊一乍。我特别羡慕4个小时节目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跟吃了药一样,兴奋得不行的主持人。怎么做到的?天哪,太了不起了!”
  他自认私底下的他和台上基本一致,但有熟人反映饭桌上的孟非很会讲黄段子,不仅在饭桌上,看过他节目现场的人都知道,有多少犯禁然而逗乐的段子被剪掉了。“比如我知道你要5分,我现场说到7分嘛,多说两分。这是给现场观众的福利。”
  你也可以理解为他“不装”,没有名人包袱。“公众人物和偶像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有很多公众人物,我觉得我勉强算一个,但我不是,也不愿意把自己弄成偶像。我不具备这个素质成为偶像,因为维护偶像的成本太高了,你要终年终日装×,好辛苦的。比如说我今天,我要是偶像路线,今天面对你采访的时候,我一定要想,穿什么样的衣服比较合适,什么样的造型,在你面前说话的姿态和风格应该什么样。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我可以偶尔装×装一天。比如说两个小时,你让我长年累月,无时无刻,不行。”(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其他文献
今年25岁的江小燕是个纯洁善良的女孩儿,10岁那年,因为父亲扔下她和母亲一去不复返,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了严重的心理阴影。长大后,江小燕因为又遭遇了被恋人抛弃的打击,从此,她认为男人都不可信任,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成了一个从不谈爱情的“冷美人”。孰料,她邂逅了一名年轻男子,并被他的执著追求打动。由于实在无法解除对男人的恐惧感,她最后向男友提出:“如果你能帮我找回父亲,亲口问问他为何抛弃我们母女俩,我就
期刊
2010年初,我和田军在沈阳一家电子厂打工,我俩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到2000元。不久,我们结婚了,并于5月22日那天,开心地搬进了新房——在沈阳中心位置租的一个单间度蜜月。我们预交了一年的房租,并交了1000元的保证金,一下子花了5000多元,几乎花掉了我们所有的积蓄  我和田军计划每月存1000元,3年后就可以在郊区按揭购买一套住房做新房,到时,我们还要补办一个简朴但隆重的婚礼。可就在我们憧憬
期刊
徐有林原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但与众不同的是,两手空空的他从小就有个宏伟的梦想,有一天自己能驾驶飞机在天空翱翔。但不可思议的是,当他的梦想夭折后,他居然异想天开买回了一架飞机回家挣钱!一晃9年过去,这个被视为疯子的人梦想成真了吗?他是被沦为人们的笑柄,还是梦碎家乡?但令人吃惊的是,靠着飞机赚钱,如今他不仅拥有了数架飞机,还成立了一个飞行俱乐部,奇迹般地过上了风光的生活!  他是如何实现这个梦想,神
期刊
2011年8月16日,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在北京卫视开播。黄海波在剧中扮演独立团团长“李大本事”,完成了他从艺10年来的一个突破。黄海波的片酬目前已跻身内地男演员前列。但是,他曾经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剥削”着,片酬几乎为零。他用自己的坚持和成功说明:一个人在挣2000元的时候,如果不奔着挣1万元的目标去努力,成功只能与他绝缘。  在“被剥削”中成长  黄海波从电影学院毕业的那会儿,最红
期刊
毛小青是毛泽东的侄女,因为这层特殊关系,毛小青被人称为“皇亲国戚”。然而,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原本可以安稳生活,平静度日,可她偏偏放着总经理的工作不干,不顾毛家人的反对和人们的嘲笑,毅然辞职做了一名个体户!  毛家后人中没一个经商,她这样一个深受毛泽东教育和毛家传统观念束缚的人,如何大胆打破传统观念,勇敢创业,历经艰辛万苦终成商业大亨?她又是怎样在人们的质疑声中,不靠毛家的特殊背景和名气,完全依
期刊
在人们眼里,她只有1.4米、跛腿、高中学历,又是一个家庭负担很重的乡下妹子,按理说,这种女孩在农村嫁个好人家都困难,更别说想有一番成就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女孩,18年血泪闯荡,从洗头妹做起,一边苦读,一边苦练,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和辱骂,可是她小小的胸腔里似乎蓄满了无尽的力量,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爬起。她不仅自学拿到了大学文凭,还读完了重庆大学的MBA课程,并且利用知识自己创业,成了重庆美容界的“
期刊
日本有位名叫手岛佑郎的教授,在研究了30多年犹太人的经销商法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越穷的人,越要站在富人堆里。这个观点曾一度流行全球,让许多年轻人疯狂,想方设法往富人堆里钻。但是,人们很快发现,穷人要想混进富人阶层实在太难了……  一个来自内蒙古草原的80后穷小子却成功实践了该理论——他以给大老板和明星当保镖的方式接近富人,一步步成为了京城最著名的职业保镖,还成立了自己的保镖公司。他不仅给很多
期刊
2011年10月27日,好莱坞大片《敢死队2》在保加利亚拍摄时,发生爆炸事故导致一死一伤,曾任李连杰武术替身的陕西特技演员刘坤不幸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媒体对武替生存状态的关注。  无独有偶。早在2010年9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就报道过10岁的武替勾旭龙,在拍摄电影《足球小子飞毛腿》时险些丧身车轮之下。鲜为人知的是,当剧组工作人员将昏迷不醒的他送到医院抢救后,他死里逃生仅3天后又重返片场做跳海
期刊
2011年2月,由于“诚信欺诈”,阿里巴巴CEO卫哲引咎辞职。卫哲的黯然离开,在业界引起巨大震动,不仅掀起了阿里巴巴的反思,更引起了关于职业经理人和老板关系的大讨论。从国美的黄光裕和陈晓,到现在的马云和卫哲,职业经理人和老板诀别似乎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和方式的不同而已,而以不体面的方式离开淘宝的卫哲看来:职场永远没有亲兄弟!  从不屑到战友,马云卫哲“义结光明顶”  2001年,30岁的卫哲升任百
期刊
每年的“广东性文化节”,作为该活动创办人的广东省人口与计生委主任张枫都要登台发言,大谈性文化,提倡性教育。面对公众“性教唆”、“鼓励堕落”等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指责,他从容地说:“两腿之间无小事。”  逢年过节,他还会代表计生委给省长们送避孕套当礼物。他认为,这不是新闻,也不是作秀。“领导都是五六十岁了,老夫老妻了,对性生活没有什么兴趣了,产生一种审美疲劳了,但是现在套个避孕套就不一样了,有带荧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