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小时候的事可以去问妈妈,可太阳小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我们又该去问谁呢?最好的办法是去问天文学家,他们利用高科技仪器不断探索研究,已经能够描述出太阳小时候发生过的许多“大事”:
诞生时刻
大约46亿年前,一颗垂死的恒星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瞬间变成一颗光芒万丈的超新星,它体内的氢元素和氦元素发生极端猛烈的核反应,在爆炸和膨胀的过程中,它体内融合成的各种新元素便散落到太空中,而这些它死亡时制造出的新元素,就像一粒粒“种子”,还会在其他地方创造新的恒星、行星甚至生命。
接下来,在银河系内今天形成太阳系的这个角落:一团浩瀚无边、由尘与气组成的星云正因为受到附近那颗巨大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辐射物和震波的冲击,开始发生塌陷和坍缩,并加速旋转起来。
当星云不断缩小时,中央就开始形成一块叫做“原太阳”的球形稠密物质,温度也开始不断升高。在它的周围,由于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出现了一个半径达10UA(天文单位,1UA=1.5亿千米)的边缘薄中间略鼓的扁平圆盘,我们形象地称它为“吸积盘”。
一开始,原太阳的温度主要来自于旋转时内部物质的摩擦力,但是当这一温度升高到1800万摄氏度,它便启动了自身的核反应:4个氢原子融合为1个氦原子,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光子。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它发生在这团星云开始塌陷大约5000万年后的某一时刻,那是太阳产生的第一道光线,从此,太阳变身为一颗直径为100万千米的核熔炉,跻身恒星行列!
行星在吸引中成长
当原太阳崭露头角时,在星云压缩成的吸积盘内,围绕原太阳打转的行星们便开始成长。
吸积盘内的物质由于彼此都带有静电而相互吸引,当聚合成的团块变得像山一样大时,所产生的万有引力就会吸引周围更多的物质,并使整个过程不断加速。这些物质都会向中心点汇聚,逐渐形成一个球体并环绕着太阳运动。
经过大约100万年,吸积盘内出现了20颗微行星。
“弹珠游戏”之地球篇
是的,吸积盘内最早出现的是20颗微行星,而不是8颗。这样的局面有点混乱—行星们在各自的轨道上翻来滚去,动不动还会彼此相撞!
在45亿3千万年前,地球就是正面撞上了一个叫“特伊亚”的星体,这个星体便是早期微行星中的一个,它的体积和现在的火星差不多。这毁天灭地的一撞,将地球上数百亿吨的岩石抛向太空,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岩石开始围绕地球运行,又经过数百万年的吸积合并,最终形成了月球。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撞击使地球有幸成为太阳系内层(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中唯一拥有大卫星的行星。
“弹珠游戏”之土木篇
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转向月球正面,经过对月球陨石样本的分析,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绝大部分形成于39亿年前,而这些陨石大都来自夹在金星和木星运行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是什么在39亿年前带领小行星带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袭击”事件呢?
正是木星和土星。
在39亿年前,相邻运行的木星和土星在轨道上相距最近时发生共振,引力不仅没有相互抵消,反而相互“牵拉、推挤”,扯离了周围小行星带上的众多小行星,将它们要么抛向更远的太空,要么抛进太阳系。其中有几千颗小行星就落到了地球和月球表面,酿成了那场小行星事件。
诞生时刻
大约46亿年前,一颗垂死的恒星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瞬间变成一颗光芒万丈的超新星,它体内的氢元素和氦元素发生极端猛烈的核反应,在爆炸和膨胀的过程中,它体内融合成的各种新元素便散落到太空中,而这些它死亡时制造出的新元素,就像一粒粒“种子”,还会在其他地方创造新的恒星、行星甚至生命。
接下来,在银河系内今天形成太阳系的这个角落:一团浩瀚无边、由尘与气组成的星云正因为受到附近那颗巨大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辐射物和震波的冲击,开始发生塌陷和坍缩,并加速旋转起来。
当星云不断缩小时,中央就开始形成一块叫做“原太阳”的球形稠密物质,温度也开始不断升高。在它的周围,由于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出现了一个半径达10UA(天文单位,1UA=1.5亿千米)的边缘薄中间略鼓的扁平圆盘,我们形象地称它为“吸积盘”。
一开始,原太阳的温度主要来自于旋转时内部物质的摩擦力,但是当这一温度升高到1800万摄氏度,它便启动了自身的核反应:4个氢原子融合为1个氦原子,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光子。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它发生在这团星云开始塌陷大约5000万年后的某一时刻,那是太阳产生的第一道光线,从此,太阳变身为一颗直径为100万千米的核熔炉,跻身恒星行列!
行星在吸引中成长
当原太阳崭露头角时,在星云压缩成的吸积盘内,围绕原太阳打转的行星们便开始成长。
吸积盘内的物质由于彼此都带有静电而相互吸引,当聚合成的团块变得像山一样大时,所产生的万有引力就会吸引周围更多的物质,并使整个过程不断加速。这些物质都会向中心点汇聚,逐渐形成一个球体并环绕着太阳运动。
经过大约100万年,吸积盘内出现了20颗微行星。
“弹珠游戏”之地球篇
是的,吸积盘内最早出现的是20颗微行星,而不是8颗。这样的局面有点混乱—行星们在各自的轨道上翻来滚去,动不动还会彼此相撞!
在45亿3千万年前,地球就是正面撞上了一个叫“特伊亚”的星体,这个星体便是早期微行星中的一个,它的体积和现在的火星差不多。这毁天灭地的一撞,将地球上数百亿吨的岩石抛向太空,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岩石开始围绕地球运行,又经过数百万年的吸积合并,最终形成了月球。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撞击使地球有幸成为太阳系内层(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中唯一拥有大卫星的行星。
“弹珠游戏”之土木篇
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转向月球正面,经过对月球陨石样本的分析,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绝大部分形成于39亿年前,而这些陨石大都来自夹在金星和木星运行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是什么在39亿年前带领小行星带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袭击”事件呢?
正是木星和土星。
在39亿年前,相邻运行的木星和土星在轨道上相距最近时发生共振,引力不仅没有相互抵消,反而相互“牵拉、推挤”,扯离了周围小行星带上的众多小行星,将它们要么抛向更远的太空,要么抛进太阳系。其中有几千颗小行星就落到了地球和月球表面,酿成了那场小行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