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创研是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有力支持,也是高师美术教育在双创活动和创业型教改中的重要抓手。西华师大美院在相关教改中提前布局、勇于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任务、课外实践、开放环境等四个方面,为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美术创研;文化创意产业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编号:17SA0189〕,2016年度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编号:NC16B087〕阶段成果]
大学职能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相耦合的动态变量。经济转型、文化发展、科技升级等教育生态背景的变迁,将大学职能从传授知识培养绅士,推进到发现新知创新技术,进而转变为运用知识技术服务社会。由此,高师美术教育也不断刷新着人才培养的内涵,虽然其培养美术师资的基本内核不变,但在就业压力、教育职能转变、美术内涵升级为视觉文化艺术、人才评价标准更加务实等新常态中,面临着突破象牙塔、走出同质化发展困境、找准自己生态定位等诸多改革课题。换句话讲,现代高师美术教育势必要在体现其传统教研功能基础上,将知识的生产、传承与应用融于一体,打破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壁垒,正视市场化生存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融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洪流,才能获得特色办学优势。
美术创研,即与美术相关的创意研究,是上述变革得以实质运行的抓手之一。传统美术创研,停留在知识与创意的生产阶段,在校园内循环,甚至与社会脱节而形成自说自话,饱受诟病。1904年,查尔斯·范海斯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揭示出大学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职能。当下意义的美术创研正是基于威斯康星思想的教学变革,它必然会对传统高师美术教育带来强烈冲击,影响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内容、评价、生态建设等。幸运的是,本轮教学改革是“创业型大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上高师美术创研正好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以及近十多年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碰撞,这种合力促进了美术创研教改的进程。
如何将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校地共赢互建?西华师大美院的探索或许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课程设置向美术创研倾斜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对各类别课程的设立和安排。高师美术教育变革就是要务实地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发挥美术创研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因此,在完成教育部教学大纲既定内容的同时,调控变通安排相关美术创研和地方美术文化课程,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创新及社会经济转化提供空间。
比如西华师大美院开设有《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让学生明确人才评价,创新创业,职业发展常识。另外还有《中国民间美术》《艺术考察与实践》等课程,將学生的视野引向学校所在地(川东北)的地方文化。川东北地区包括广元、达州、南充、巴中、广安5市,有丰富而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节会与民间工艺文化、自然山水文化、石砌建筑山寨民居村落文化、民间饮食文化等资源,其中广元麻柳刺绣、苍溪唤马剪纸、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阆中王皮影、杨氏竹编等民间美术资源,阆中古城、龙门古镇、剑门雄关等山水人文景观等,均可直接引入教学,让学生建立起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的关联,激发学以致用,开发乡土的热情。
二、教学任务往美术创研引领
如果说课程设置提供了美术创研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联系的基础,那课堂教学的任务引领将直接产生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创意产品。
在威斯康星思想主导的教学变革中,教师对自身角色向“创业型”转变的认同与自觉,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与效力。首先,传统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消解,其角色定位从学者到创业者,从内向转为外向,从以前被动接受资源转化到主动寻获资源;其次,教师教学基于现实问题情境,既重视学科发展又以创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操作和实践能力;再次,教师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交互学习等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项目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也以外部项目吸纳学生参与方案设计、产品开发或课题研究,甚至形成雇佣关系,引导学生开展双创实践。
比如西华师大美院在美术学专业开设有《综合绘画基础》,该课实际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训练课,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川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材料与制作技法、思维创意,将课堂变为民艺工作坊。另外,绘画专业师生利用川东北丰富的自然山水文化资源,创作出具有市场潜力的风景画作品,形成艺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在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教师在自主创业,他们或者带领学生到装修工地实地体验,或者参与政府项目的答辩、设计与施工,或者到材料市场调研行情……总之,川东北诸多新农村建设项目、古镇旅游景区打造项目,由于西华师大美院设计系师生的智慧参与而增添了学术品味。
三、课外实践对美术创研锻炼
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创业基本知识,专业课让学生具备美术创研的能力,课外实践则是对美术创研的历练,由此,一条创业型教改的逻辑链条就逐渐完善。
首先,西华师大美院注重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创业不仅意味着职位与金钱,更是一种高标的价值追求与自我实现。
其次,给学生提供创业实验空间。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近两年在不同层级的创新、创业竞赛中屡有斩获。代表性创新训练项目有调查报告《南充蜀绘艺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非遗保护设计方案《四川阆中巴巴寺清代砖雕艺术的数字化保护》等研究;代表性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有学生自主创办的小规模美术技能培训班(书法、绘画、软件、高考等)、手工作坊、墙绘工作室、设计工作室,或者经营艺术品等,少数项目还进入西华师大科技园进行孵化,如南充新元素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体现了学生亲近本土文化、服务乡土的意识。 通过这些实验实践项目,学生从书本回归社会,理解了双创流程,将产学研融合在一起,建构起综合的知识文化能力素养。这些活动的成果,如火锅厅的三国文化墙绘,少儿书法美术素养的提升,绿地城售楼广场的绚丽,西华师大的校园礼品……丰富繁荣着地方文化环境,体现着年轻人的热血理想与青春自信。
四、开放环境为美术创研护航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埃茨科瓦茨、雷德斯道等为描述大学、商业和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建构出“三螺旋”模型,认为要释放知识经济的创造力,大学、产业、政府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进行人员循环、信息循环和产品循环。本文所提及的创业型高校、双创活动、美术创研、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既属于三螺旋的创新流,它们本身也是互有交集的开放性概念。因此,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要具有开放的视野与环境,拓展传统教学与科研职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主体角色,与政府、产业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西华师大美院的相应措施是:
首先,开放办学,积极与地方联动,成为川东北地区艺术文化产品的原创基地。如近年在广元市博物馆、遂宁市文化馆分别举办“水墨清秋”书画作品展,打造巡展品牌。另外,获得教育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专业特色打造,在“创业型”教育层次和结构上提前布局。
其次,建立双创型实习实践基地,提供多门类多层次的观摩机会。如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跟六合丝绸集团、银河地毯厂等企业有深度合作;美術绘画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长期派遣学生到实训基地、写生基地,如纳古纳集团、老船王餐饮集团设计公司、南充样板装饰公司等,取得一线经验,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第三,成立研究所,发展特色专业,如民间美术与文化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文化创意研究所等,能够快速把握产业界最新、最前沿知识,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中。
五、结语
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三螺旋结构基础上的高师美术教育对地方文化的聚焦,并将这些文化因素依靠所培养人才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这种教育变革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也是高校职能历史性转型的内在要求。西华师大美院在相关教学改革中提前布局,在教学要素中凸显“创业型”倾向,在教学内容上与地方文化创意紧密联系,在教学关系上力促三螺旋交叉交融,为高师美术教育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高师”的学校性质注定了这种教学改革具有自限性。如何解决“师范”定性与创业的矛盾?这是需要顶层设计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军胜.创业型大学:地方高校生态多样化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6,(04).
[2]姚震宇等.高校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02).
[3]刘显成.美术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杨小晋,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及教学、传统美术文化。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美术创研;文化创意产业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编号:17SA0189〕,2016年度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编号:NC16B087〕阶段成果]
大学职能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相耦合的动态变量。经济转型、文化发展、科技升级等教育生态背景的变迁,将大学职能从传授知识培养绅士,推进到发现新知创新技术,进而转变为运用知识技术服务社会。由此,高师美术教育也不断刷新着人才培养的内涵,虽然其培养美术师资的基本内核不变,但在就业压力、教育职能转变、美术内涵升级为视觉文化艺术、人才评价标准更加务实等新常态中,面临着突破象牙塔、走出同质化发展困境、找准自己生态定位等诸多改革课题。换句话讲,现代高师美术教育势必要在体现其传统教研功能基础上,将知识的生产、传承与应用融于一体,打破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壁垒,正视市场化生存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融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洪流,才能获得特色办学优势。
美术创研,即与美术相关的创意研究,是上述变革得以实质运行的抓手之一。传统美术创研,停留在知识与创意的生产阶段,在校园内循环,甚至与社会脱节而形成自说自话,饱受诟病。1904年,查尔斯·范海斯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揭示出大学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职能。当下意义的美术创研正是基于威斯康星思想的教学变革,它必然会对传统高师美术教育带来强烈冲击,影响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内容、评价、生态建设等。幸运的是,本轮教学改革是“创业型大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上高师美术创研正好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以及近十多年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碰撞,这种合力促进了美术创研教改的进程。
如何将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校地共赢互建?西华师大美院的探索或许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课程设置向美术创研倾斜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对各类别课程的设立和安排。高师美术教育变革就是要务实地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发挥美术创研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因此,在完成教育部教学大纲既定内容的同时,调控变通安排相关美术创研和地方美术文化课程,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创新及社会经济转化提供空间。
比如西华师大美院开设有《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让学生明确人才评价,创新创业,职业发展常识。另外还有《中国民间美术》《艺术考察与实践》等课程,將学生的视野引向学校所在地(川东北)的地方文化。川东北地区包括广元、达州、南充、巴中、广安5市,有丰富而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节会与民间工艺文化、自然山水文化、石砌建筑山寨民居村落文化、民间饮食文化等资源,其中广元麻柳刺绣、苍溪唤马剪纸、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阆中王皮影、杨氏竹编等民间美术资源,阆中古城、龙门古镇、剑门雄关等山水人文景观等,均可直接引入教学,让学生建立起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的关联,激发学以致用,开发乡土的热情。
二、教学任务往美术创研引领
如果说课程设置提供了美术创研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联系的基础,那课堂教学的任务引领将直接产生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创意产品。
在威斯康星思想主导的教学变革中,教师对自身角色向“创业型”转变的认同与自觉,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与效力。首先,传统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消解,其角色定位从学者到创业者,从内向转为外向,从以前被动接受资源转化到主动寻获资源;其次,教师教学基于现实问题情境,既重视学科发展又以创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操作和实践能力;再次,教师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交互学习等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项目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也以外部项目吸纳学生参与方案设计、产品开发或课题研究,甚至形成雇佣关系,引导学生开展双创实践。
比如西华师大美院在美术学专业开设有《综合绘画基础》,该课实际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训练课,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川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材料与制作技法、思维创意,将课堂变为民艺工作坊。另外,绘画专业师生利用川东北丰富的自然山水文化资源,创作出具有市场潜力的风景画作品,形成艺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在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教师在自主创业,他们或者带领学生到装修工地实地体验,或者参与政府项目的答辩、设计与施工,或者到材料市场调研行情……总之,川东北诸多新农村建设项目、古镇旅游景区打造项目,由于西华师大美院设计系师生的智慧参与而增添了学术品味。
三、课外实践对美术创研锻炼
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创业基本知识,专业课让学生具备美术创研的能力,课外实践则是对美术创研的历练,由此,一条创业型教改的逻辑链条就逐渐完善。
首先,西华师大美院注重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创业不仅意味着职位与金钱,更是一种高标的价值追求与自我实现。
其次,给学生提供创业实验空间。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近两年在不同层级的创新、创业竞赛中屡有斩获。代表性创新训练项目有调查报告《南充蜀绘艺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非遗保护设计方案《四川阆中巴巴寺清代砖雕艺术的数字化保护》等研究;代表性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有学生自主创办的小规模美术技能培训班(书法、绘画、软件、高考等)、手工作坊、墙绘工作室、设计工作室,或者经营艺术品等,少数项目还进入西华师大科技园进行孵化,如南充新元素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体现了学生亲近本土文化、服务乡土的意识。 通过这些实验实践项目,学生从书本回归社会,理解了双创流程,将产学研融合在一起,建构起综合的知识文化能力素养。这些活动的成果,如火锅厅的三国文化墙绘,少儿书法美术素养的提升,绿地城售楼广场的绚丽,西华师大的校园礼品……丰富繁荣着地方文化环境,体现着年轻人的热血理想与青春自信。
四、开放环境为美术创研护航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埃茨科瓦茨、雷德斯道等为描述大学、商业和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建构出“三螺旋”模型,认为要释放知识经济的创造力,大学、产业、政府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进行人员循环、信息循环和产品循环。本文所提及的创业型高校、双创活动、美术创研、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既属于三螺旋的创新流,它们本身也是互有交集的开放性概念。因此,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要具有开放的视野与环境,拓展传统教学与科研职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主体角色,与政府、产业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西华师大美院的相应措施是:
首先,开放办学,积极与地方联动,成为川东北地区艺术文化产品的原创基地。如近年在广元市博物馆、遂宁市文化馆分别举办“水墨清秋”书画作品展,打造巡展品牌。另外,获得教育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专业特色打造,在“创业型”教育层次和结构上提前布局。
其次,建立双创型实习实践基地,提供多门类多层次的观摩机会。如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跟六合丝绸集团、银河地毯厂等企业有深度合作;美術绘画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长期派遣学生到实训基地、写生基地,如纳古纳集团、老船王餐饮集团设计公司、南充样板装饰公司等,取得一线经验,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第三,成立研究所,发展特色专业,如民间美术与文化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文化创意研究所等,能够快速把握产业界最新、最前沿知识,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中。
五、结语
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三螺旋结构基础上的高师美术教育对地方文化的聚焦,并将这些文化因素依靠所培养人才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这种教育变革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也是高校职能历史性转型的内在要求。西华师大美院在相关教学改革中提前布局,在教学要素中凸显“创业型”倾向,在教学内容上与地方文化创意紧密联系,在教学关系上力促三螺旋交叉交融,为高师美术教育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高师”的学校性质注定了这种教学改革具有自限性。如何解决“师范”定性与创业的矛盾?这是需要顶层设计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军胜.创业型大学:地方高校生态多样化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6,(04).
[2]姚震宇等.高校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02).
[3]刘显成.美术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杨小晋,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及教学、传统美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