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央视春晚,一首蒙语歌曲《吉祥三宝》瞬间征服了钢筋水泥浇注的大都市,让众多人认识了那个彪悍的内蒙古歌手布仁巴雅尔。该歌曲一时间被众多乐评人赞为“今年春晚最好听的歌曲”,并在“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中支持率遥遥领先。那一年,国内乐坛为布仁巴雅尔而疯狂,他的专辑成为最畅销的大碟,主打歌曲《天边》那醉人的歌声迷倒了众多热爱蒙古族音乐的人们。MTV电视网国际总裁毕龙毅曾说布仁的音乐可以让我的心灵静谧下来;《人民音乐》杂志社主编、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则说:布仁巴雅尔演唱最大的特点是纯净。
今年4月18日,笔者受内蒙古晨报好友之邀,前往包头参加“草原情深——内蒙古长调全国巡演”首站演出。演唱会上,布仁巴雅尔的一首由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让无数人为之动情,他质朴甘醇的嗓音充满了对内蒙古草原的无限依恋。
布仁巴雅尔自小成长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的绿色滋养了他醉人的歌喉,那略显苍凉的声线,轻易便能把人引领进辽阔无边的草原深处,让人随着他的歌声,感受父亲的胸怀母亲的柔情。有人贴切地评说,腾格尔的音乐表现出成吉思汗的彪悍与刚烈,而布仁巴雅尔的歌声则传递着马背民族的辽阔和深情。
据布仁巴雅尔讲,他定居北京已有多年,目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名播音主持,虽然已有近20年的都市生活,但却怎么也阻隔不了他对故乡草原的眷恋之情,一有机会就会回到内蒙古,饱嗅草原的馨香。“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辽阔的内蒙古,随处可以听到这首动人的歌曲,即便你从未见过草原,但那母亲般熟悉的体温,会带你走进心灵深处的大草原。
草原新富豪
4月15日《200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内蒙古拥有千万富豪9200人亿万富豪610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7位。
到内蒙古,你会有种到了富裕社会的感觉,这里的人豪爽万分,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有种不把钱当钱花的感觉,更有种改革开放之初那种暴发户的做派。三五个人吃饭,点菜不是按数量,而是按喜好,看到什么点什么,逮住什么点什么,从不计较会不会透支,给人一种非理性的消费感。事实上,这种内蒙古人的豪气,在呼包鄂三地,以包头人为最鄂尔多斯人次之,呼市人被称为相对小气。
富足起来的内蒙古人购物从不还价已蔚然成风,使得地方经济迅速发展,生意是相当地好做,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且越贵的物品卖的越好,用一句电影台词形容即是:不买好的,只买贵的,满大街的高档车辆奔驰穿梭,其数量远远多于内地省份。曾经被贬称为“梁外人”的鄂尔多斯人,如今扬眉吐气,成为有钱人的象征,其私家车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一,满街道的宾利,劳斯莱斯、奔驰、宝马、让人眼花缭乱。
《2009胡润财富报告》还显示,千万富豪们的年龄变得愈来愈年轻,平均年龄为39岁,而亿万富豪的平均年龄则为43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曾告诉笔者,内蒙古全区仅有2400万人口,只占到全国人口的2%,却拥有着1/8的国土面积,地大物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躺在资源上是创造不出财富的。如今看来,只要把握住方向,增强综合竞争力,相信内蒙古腾飞的经济骏马就会持续向前冲刺,而富豪的数量也会继续猛增的。
蒙古族长调
徐 敏
笔者此次已是第三次前往内蒙古了,前两次总是来去匆匆,燕无留痕,根本未曾感受过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此次到内蒙古,经朋友引领,得以亲耳聆听蒙古族引以为傲的民歌长调。事前朋友曾言,蒙古族歌千千万,惟有长调催人泪。夸口乎?难信其真。然长调响起,叩人心门,朴拙中曼绕着天籁之音,空灵、诡谲、神秘、优雅、恬静激昂、柔美,雄浑,一句话,所有人间词话不足以形容它的曼妙、它的华美。其旋律悠长舒缓,气息绵长,前后倚音相继,滑音回声交织,字少腔长,声多词少,尤以“诺古拉”(波折音或装饰音)式的华彩唱法特色堪称一绝,意境深邃。
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2006年5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我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就是其中一首。
初听长调,已然被那“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之声所攫住,忽而庄严肃穆、忽而婉约飘逸,忽而辉煌壮丽,虽不懂蒙语,却难保不为之动容。蒙古族长调拥有其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上千年的演唱技巧代代传承,它以蒙古族独特的表现方式诉说着本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道德的甚深感悟。在蒙古语中,“乌日图道”意指长歌,乃相对短歌而言,有着历史久远之意,而长调自蒙古语“乌日汀哆”意译而来、“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意。长调是蒙古族放牧以及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分为言简意赅的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平日里可信手拈来,草原骏马爱情蓝天、江河湖泊……尽数可歌。
黄河开河鱼
内蒙呼市与包头,位于黄河“几”字顶端。每遇三月,煌煌天罡,风习乍暖,万物开泰。此一时节,山岳复苏,众河龟裂,大有脱胎换骨之象。大河上下,由冬染春,伪白归黄,逶迤东去,恬静中尽显雄浑,温柔间不失张扬。举目远眺,渔者穿梭,欸乃涟涟,黄河两岸,人头攒动,慕名者熙熙,结伴者攘攘,踏青观河,尽为品尝开河之鱼。
所谓开河鱼,乃指冰封黄河消融时,所捕越冬之鱼耳。黄河中鱼,蛰伏养息,静而不求,据言能越严冬者鱼,少之又少,故因弥少而珍贵。黄河鱼虾,品种繁多,鲤鱼、鲶鱼、草鱼、鲫鱼与河虾,然自古以开河鲤鱼为最,素有鱼中之王之美誉;更有黄河鲶鱼为上品,坊间流传有“开河鲶鱼赛人参”之说。
初到包头黄河大桥,岸边有“开河渔村”,当地朋友提前几日即定好了鱼宴,视此为正宗之所。据说周围鱼庄,林林总总,但以真正开河鱼待客者却甚少,大多鲤鱼购自市场,冒充开河,以牟暴利,其价格之不菲,一斤少者六、七十元,多者百元朝上,一桌开河鱼宴,低者数百,高者上千。笔者食鱼,未曾见过如此场面,满桌各类鱼等,或煎或炸或煮、或蒸……盘鱼相摞,目不暇给,口水一半,惊悚一半。
开河之鱼,为何惹人?是为冰封水下,鱼处休眠之态,极少进食,安而不动,净化五脏,排解体表,储存营养,肝糖转化,如是肉质必然鲜嫩无比,纯净无污。开河时节,内蒙古人纷至沓来,吃鱼颇具仪式色彩,不为鱼肉鲜香,只为吉祥如意。呼和浩特包头、托县凡有黄河处,尽食开河鱼。
据考证:自辽代圣宗起,直至天祚皇帝,年年千里迢迢,从京城而出,群臣簇拥,嫔妃随行,浩浩荡荡,奔向北方,于黄河岸边安营扎寨,就春寒料峭之风,凿冰取鱼,祭天祭地,祭祖先,举行“头鱼宴”,此宴沿袭至今,乃今之开河鱼宴也。
今年4月18日,笔者受内蒙古晨报好友之邀,前往包头参加“草原情深——内蒙古长调全国巡演”首站演出。演唱会上,布仁巴雅尔的一首由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让无数人为之动情,他质朴甘醇的嗓音充满了对内蒙古草原的无限依恋。
布仁巴雅尔自小成长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的绿色滋养了他醉人的歌喉,那略显苍凉的声线,轻易便能把人引领进辽阔无边的草原深处,让人随着他的歌声,感受父亲的胸怀母亲的柔情。有人贴切地评说,腾格尔的音乐表现出成吉思汗的彪悍与刚烈,而布仁巴雅尔的歌声则传递着马背民族的辽阔和深情。
据布仁巴雅尔讲,他定居北京已有多年,目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名播音主持,虽然已有近20年的都市生活,但却怎么也阻隔不了他对故乡草原的眷恋之情,一有机会就会回到内蒙古,饱嗅草原的馨香。“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辽阔的内蒙古,随处可以听到这首动人的歌曲,即便你从未见过草原,但那母亲般熟悉的体温,会带你走进心灵深处的大草原。
草原新富豪
4月15日《200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内蒙古拥有千万富豪9200人亿万富豪610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7位。
到内蒙古,你会有种到了富裕社会的感觉,这里的人豪爽万分,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有种不把钱当钱花的感觉,更有种改革开放之初那种暴发户的做派。三五个人吃饭,点菜不是按数量,而是按喜好,看到什么点什么,逮住什么点什么,从不计较会不会透支,给人一种非理性的消费感。事实上,这种内蒙古人的豪气,在呼包鄂三地,以包头人为最鄂尔多斯人次之,呼市人被称为相对小气。
富足起来的内蒙古人购物从不还价已蔚然成风,使得地方经济迅速发展,生意是相当地好做,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且越贵的物品卖的越好,用一句电影台词形容即是:不买好的,只买贵的,满大街的高档车辆奔驰穿梭,其数量远远多于内地省份。曾经被贬称为“梁外人”的鄂尔多斯人,如今扬眉吐气,成为有钱人的象征,其私家车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一,满街道的宾利,劳斯莱斯、奔驰、宝马、让人眼花缭乱。
《2009胡润财富报告》还显示,千万富豪们的年龄变得愈来愈年轻,平均年龄为39岁,而亿万富豪的平均年龄则为43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曾告诉笔者,内蒙古全区仅有2400万人口,只占到全国人口的2%,却拥有着1/8的国土面积,地大物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躺在资源上是创造不出财富的。如今看来,只要把握住方向,增强综合竞争力,相信内蒙古腾飞的经济骏马就会持续向前冲刺,而富豪的数量也会继续猛增的。
蒙古族长调
徐 敏
笔者此次已是第三次前往内蒙古了,前两次总是来去匆匆,燕无留痕,根本未曾感受过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此次到内蒙古,经朋友引领,得以亲耳聆听蒙古族引以为傲的民歌长调。事前朋友曾言,蒙古族歌千千万,惟有长调催人泪。夸口乎?难信其真。然长调响起,叩人心门,朴拙中曼绕着天籁之音,空灵、诡谲、神秘、优雅、恬静激昂、柔美,雄浑,一句话,所有人间词话不足以形容它的曼妙、它的华美。其旋律悠长舒缓,气息绵长,前后倚音相继,滑音回声交织,字少腔长,声多词少,尤以“诺古拉”(波折音或装饰音)式的华彩唱法特色堪称一绝,意境深邃。
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2006年5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我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就是其中一首。
初听长调,已然被那“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之声所攫住,忽而庄严肃穆、忽而婉约飘逸,忽而辉煌壮丽,虽不懂蒙语,却难保不为之动容。蒙古族长调拥有其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上千年的演唱技巧代代传承,它以蒙古族独特的表现方式诉说着本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道德的甚深感悟。在蒙古语中,“乌日图道”意指长歌,乃相对短歌而言,有着历史久远之意,而长调自蒙古语“乌日汀哆”意译而来、“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意。长调是蒙古族放牧以及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分为言简意赅的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平日里可信手拈来,草原骏马爱情蓝天、江河湖泊……尽数可歌。
黄河开河鱼
内蒙呼市与包头,位于黄河“几”字顶端。每遇三月,煌煌天罡,风习乍暖,万物开泰。此一时节,山岳复苏,众河龟裂,大有脱胎换骨之象。大河上下,由冬染春,伪白归黄,逶迤东去,恬静中尽显雄浑,温柔间不失张扬。举目远眺,渔者穿梭,欸乃涟涟,黄河两岸,人头攒动,慕名者熙熙,结伴者攘攘,踏青观河,尽为品尝开河之鱼。
所谓开河鱼,乃指冰封黄河消融时,所捕越冬之鱼耳。黄河中鱼,蛰伏养息,静而不求,据言能越严冬者鱼,少之又少,故因弥少而珍贵。黄河鱼虾,品种繁多,鲤鱼、鲶鱼、草鱼、鲫鱼与河虾,然自古以开河鲤鱼为最,素有鱼中之王之美誉;更有黄河鲶鱼为上品,坊间流传有“开河鲶鱼赛人参”之说。
初到包头黄河大桥,岸边有“开河渔村”,当地朋友提前几日即定好了鱼宴,视此为正宗之所。据说周围鱼庄,林林总总,但以真正开河鱼待客者却甚少,大多鲤鱼购自市场,冒充开河,以牟暴利,其价格之不菲,一斤少者六、七十元,多者百元朝上,一桌开河鱼宴,低者数百,高者上千。笔者食鱼,未曾见过如此场面,满桌各类鱼等,或煎或炸或煮、或蒸……盘鱼相摞,目不暇给,口水一半,惊悚一半。
开河之鱼,为何惹人?是为冰封水下,鱼处休眠之态,极少进食,安而不动,净化五脏,排解体表,储存营养,肝糖转化,如是肉质必然鲜嫩无比,纯净无污。开河时节,内蒙古人纷至沓来,吃鱼颇具仪式色彩,不为鱼肉鲜香,只为吉祥如意。呼和浩特包头、托县凡有黄河处,尽食开河鱼。
据考证:自辽代圣宗起,直至天祚皇帝,年年千里迢迢,从京城而出,群臣簇拥,嫔妃随行,浩浩荡荡,奔向北方,于黄河岸边安营扎寨,就春寒料峭之风,凿冰取鱼,祭天祭地,祭祖先,举行“头鱼宴”,此宴沿袭至今,乃今之开河鱼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