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心理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1a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扼、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关键词】挫折 心理准备 抗挫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49-01
  古语云:人之挫折十之八九。尤其是现今许多家庭对孩子都是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到挫折,他们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余的一切事情都替孩子设计好了轨道,生活细节一切包办,使孩子自小就缺乏生活的锻炼,独立性差,养成依赖的心理,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一帆风顺惯了,一旦受到挫折,事实与理想不符时就茫然无措,颓废沮丧,思想偏激,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加上现在的社会环境,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更是养尊处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要。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优越感强,所以现在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1 强化耐挫的心理准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给耐挫教育留一席之地。在挫折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孩子明确并认同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如,平时可利用班会,心理健康课等渗透这方面内容。“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些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孟子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应使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古往今来,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把挫折当作是一种磨练的人,才会奋发向上,坚忍不拔,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而意志薄弱者往往经受不住磨难,产生消极情绪,走向碌碌无为,临阵而逃,甚至是产生毁掉一生的荒唐极端行为。这样,学生平时便能从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信息和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 利用各种挫折进行抗挫教育。适当渗透挫折的磨练
  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内外开展挫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挫折的承受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也常渗透耐挫教育。一次,班中选班干部,有一位学生一直担任班长工作,而且对于选举也非常有信心,可结果却名落孙山。我抓住这一事例,开展耐挫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懂得,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着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有“败走麦城”的心理准备。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坦然,将成功和失败都作为新的起点。人的行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才能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对于孩子来说,面对各种考试或竞赛名落孙山这样的严重挫折,如果缺乏信念,失去信心,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信念坚定坦然面对,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次不行,下回再来,总之“我能行”!
  3 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抗挫教育
  自古以来,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从小让孩子受艰苦磨难,使其懂得生活中还有逆境、坎坷、困难等字眼,班级工作也是如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为学生创设受挫情境。一次,我开展了“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家里当一次家,管理家中的一切事务,结果,学生们体会到了做父母的艰辛,也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有的学生还写出了感人至深的好文章。在生活中,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如野炊、务农、登山等,提高学生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4 结合典型事迹进行挫折教育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中,我经常给学生讲爱迪生、牛顿、张海迪、霍金等故事,如:向学生宣传“向命运挑战”的科学家霍金的感人事迹,霍金是个半身瘫痪的人,但凭着他坚强的毅力,十几年如一日的苦苦探索,终于登上了科学高峰。这种坚强的意志力,是多么难得。再如: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掏粪工时传祥,干着最脏最累的清洁活,被人瞧不起,但他并不感到委屈,而是坚定信心,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并鼓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为了增强学生受挫折的能力,不仅在教科书上有所体现,还要结合影视、报刊等作用,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得到挫折能力培养方面的指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注意在生活中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受挫教育,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挫折,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中职学生人数年年攀升,但另一方面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给从事一线管理和教育的班主任增加了新的难度,新的考验。面对种种新情况,抓好四个结合,就一定能够搞好班级工作,为社会输送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史事业建设者。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913)03(b)-025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采取开卷考试,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但很多学生面对开卷考试有很多的茫然与困惑,往往觉得自己开誊考试的效果不及以往的闭卷考试。所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开卷考试成了每个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从端正学生认识态度、夯实基础、指导方法等几个方面浅谈我们应如何应对思想品德开卷考试。  [關键词]思想品德 开卷考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
期刊
【摘要】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了我们的主要教育对象。这些孩子的家长应该都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这个群体的身上有着强烈的进取心,能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吃苦耐劳,有很强的创造力。我们要借助四个每一个的小班化理念下借助他们父辈的成功经验,嫁接到他们的学业上,让他们成为学习,生活上的成功创业者。  【关键词】小班 家庭 成功经验 性格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把德育寓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54-01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
期刊
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新颖生动,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凡事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弊端。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本文通过教育实践分析探讨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几点教育策略,以便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实施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班级管理 问题 原因 策略  【中
期刊
【摘要】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中国画也是一朵奇葩。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固之瑰宝和骄傲。  【关键词】中国画 意象 教学 陶
期刊
【摘要】探索并加强学院党和政治领导的共同建设,提升和发挥了党和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让党和政治工作的“共同负责”机制可以落实至实处,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指导并加强新时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学院党政共同负责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为加强党政府领导合力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学院党政 共同负责 领导齐心 党政领导 高校二级学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的学习,对于整个高中阶段来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虽然时高中文科的学习也倍加重视,但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其重要性在高考中能够充分显现。本文作者主要着重于高中阶段的物理复习研究,希望对高三学生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三物理 高考 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06-01  依据笔者
期刊
[摘要]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是重头戏,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文的好坏。在中考考场上那种紧张的气氛下,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写出一篇讓人眼前一亮的好作文呢?平时的功底固然很重要,临场发挥也是需要一些技巧。  [关键词]中考 作文 成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02-01  1.设计新颖、别致的标题,吸引读者  标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