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科目。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主要由教师照本宣科式地围绕教材主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和记忆,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促进其展开高效语文学习。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相关情境,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实行以来,情境教学法,被很多教师所接纳和运用。情境教学为课堂教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课程内容和任务目标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实现。巧妙地引入或创设情境,能够增强自己的情感态度,体验并充分吸收课堂彰显的积极正能量,主动开展探究学习。
1.营造生活化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布置应建立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为依托,努力构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接受能力和需求相适应的开放性课堂;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置身于丰富的体验当中,放飞他们活泼的心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冬日读书示子聿》时,不直接讲述文章的情感态度,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联想、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重新体会当时的生活情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中情感态度的体验。这一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通过想象力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觉得这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是在讲述他人的事情。这样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体验。
2.追本溯源,还原情境
语文学科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对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培养能力的机遇,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展示一些实物、情境,或是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学生难以想到的情境作为辅助。这样,在丰富的感性体验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较为有效的开展联想。例如,在教成语“鳞次栉比”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鱼鳞和木梳,引导学生观察鱼鳞和梳子齿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这个词的含义是有序而且紧密地排列。通过这一具体的印象,就会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比单纯的语言讲解要生动有趣的多,这样学生也较容易明白,用这个词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紧密有序的样子是有一定道理的。再如,在教学成语“藕断丝连”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把准备好的藕用刀切开,然后观察藕丝相连的现象,通過直观感受词的含义,使他们认识到古汉语中蕴含的智慧。
3.情境配图,意义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插图,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应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将配图要义以更加丰富、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可以运用视频、插画、连环画、简笔画、沙画视频、动图等影音图像为文章教学提供辅助手段,对文中内容进行生动的展示。发挥图片的优势功能,对学生理解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来,致力于营造具体、生动、形象的课堂,把课文内容以学生最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示出来、表现出来,把课文中蕴藏的规律演示出来,培养他们多感官体验,最终形成乐于想象、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钱学森》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和引领学生将钱学森先生的经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运用纪录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角度体会钱学森先生的经历,达到体会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4.角色扮演,丰富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听到总比看到产生的记忆弱一点。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组织,要尊重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些适于表演的内容,指导学生编排成对话情节,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也可以组织学生换位思考,以学生来扮演课文中某个角色,感受文中描绘的情景,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嘴张开,把自己的手放开,把自己的心打开,通过说台词、做动作、做思考,来促进自己主观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体验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和情绪。这一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小学生分别表演蔺相如、廉颇,这样通过角色扮演,达到交互体验人物语言、情感、心理的目的。
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要把情做满,把景写实,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把小学语文课程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和情境表现出来,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有效帮助。教师要抓住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行动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小兰.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J].求知导刊,2016(06).
[2]徐丹妮.情境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0(04).
[3]陈长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情境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4]王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实行以来,情境教学法,被很多教师所接纳和运用。情境教学为课堂教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课程内容和任务目标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实现。巧妙地引入或创设情境,能够增强自己的情感态度,体验并充分吸收课堂彰显的积极正能量,主动开展探究学习。
1.营造生活化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布置应建立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为依托,努力构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接受能力和需求相适应的开放性课堂;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置身于丰富的体验当中,放飞他们活泼的心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冬日读书示子聿》时,不直接讲述文章的情感态度,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联想、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重新体会当时的生活情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中情感态度的体验。这一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通过想象力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觉得这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是在讲述他人的事情。这样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体验。
2.追本溯源,还原情境
语文学科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对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培养能力的机遇,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展示一些实物、情境,或是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学生难以想到的情境作为辅助。这样,在丰富的感性体验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较为有效的开展联想。例如,在教成语“鳞次栉比”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鱼鳞和木梳,引导学生观察鱼鳞和梳子齿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这个词的含义是有序而且紧密地排列。通过这一具体的印象,就会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比单纯的语言讲解要生动有趣的多,这样学生也较容易明白,用这个词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紧密有序的样子是有一定道理的。再如,在教学成语“藕断丝连”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把准备好的藕用刀切开,然后观察藕丝相连的现象,通過直观感受词的含义,使他们认识到古汉语中蕴含的智慧。
3.情境配图,意义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插图,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应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将配图要义以更加丰富、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可以运用视频、插画、连环画、简笔画、沙画视频、动图等影音图像为文章教学提供辅助手段,对文中内容进行生动的展示。发挥图片的优势功能,对学生理解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来,致力于营造具体、生动、形象的课堂,把课文内容以学生最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示出来、表现出来,把课文中蕴藏的规律演示出来,培养他们多感官体验,最终形成乐于想象、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钱学森》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和引领学生将钱学森先生的经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运用纪录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角度体会钱学森先生的经历,达到体会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4.角色扮演,丰富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听到总比看到产生的记忆弱一点。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组织,要尊重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些适于表演的内容,指导学生编排成对话情节,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也可以组织学生换位思考,以学生来扮演课文中某个角色,感受文中描绘的情景,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嘴张开,把自己的手放开,把自己的心打开,通过说台词、做动作、做思考,来促进自己主观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体验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和情绪。这一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小学生分别表演蔺相如、廉颇,这样通过角色扮演,达到交互体验人物语言、情感、心理的目的。
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要把情做满,把景写实,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把小学语文课程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和情境表现出来,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有效帮助。教师要抓住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行动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小兰.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J].求知导刊,2016(06).
[2]徐丹妮.情境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0(04).
[3]陈长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情境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4]王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