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稳步前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三峡学院 文学院,重庆 404000)
  摘 要: 微课在教育信息化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由“战略部署初步形成”到“战略地位得以确立”,从基础建设和整合向完善建设和融合方向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微课愈为成熟。微课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微资源构成阶段”—“微教学活动阶段”—“微网络课程阶段”,由低到高,逐级发展。国家政策与微课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微课 教育信息化 国家政策
  一、引言
  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引发了一个以微信、微博、微视频为代表的微时代,形成了一个追求个性化、碎片化、快速更新的互联网环境。符合微时代特征的微课应运而生,并呈现出由低级过渡到高级的不断完善过程。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对于微课有扶持指导的作用,那么在微课的发展阶段中本身发展存在哪些优势或不足,微课怎样与国家政策融合,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呢?笔者拟通过现有文献的研究,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分析。
  二、微课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的界定
  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始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McGrew提出的60秒有機化学课程[1]及英国纳皮尔大学的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2]。而“微课”这一概念则是由美国教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次提出,“微课”也称知为“知识脉冲”,其意义在于运用在线课程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3]。微课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来源构建的非营利性微课视频资源网站取得较大进步[4],如英国教育电视网站视频库、美国中小学微课视频维基资源库、英语学科微课视频库等,这些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国外微课的发展还为国内微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目前,微课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逐渐繁荣壮大,其“短、小、精、微”的特点和通过微型视频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了微课热潮。
  2011年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中提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5]黎加厚给“微课”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6]
  另外,国内学者对微课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平台建设与发展、微课教学设计与视频制作及微课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为微课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微课发展阶段及教育信息化政策对其指导
  (一)全球信息化政策背景
  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行了重大变革。2000年,由美国、日本、德国等组成的八国集团在《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中提到,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是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影响巨大,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7]。我国政府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全球信息化引发了当今世界的重大变革,重构整个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新格局[8]。这就体现出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最重要并需长期坚持发展的事业,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把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建设的重点,并进行全面部署,根据国情付诸实践。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深入发展,微课愈为成熟。胡铁生将微课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微资源构成阶段”、“微教学活动阶段”和“微网络课程阶段”[5]。每一个阶段都从低级到高级演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
  1.“微资源构成”阶段
  我国传统资源建设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于:“建设与应用脱节”、“更新缓慢”、“交互性差”、“资源粒度大”、“资源应用效率低下”等[5]。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在第三大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中第26条提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在努力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的同时,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9]这体现出建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这一政策提出的“校校通”工程对教学方式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的教育硬件愈为齐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习方法多样化发展。信息化网络因其符合时代特征、教育需求深受欢迎,具体表现为多媒体运用、在线学习、在线辅导、在线交流等,与日常生活充分融合,不局限于课堂,师生在线上线下自主交流、自由学习。教育信息化政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落到实处,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7月29日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多处提到“教育信息化”,其中在第十九章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章进行阐述,这是教育信息化战略性地位的充分体现,在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纲要》提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覆盖的健全成熟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0]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为微课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微课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提倡创新教学方式的产物。   2.“微教学活动”阶段
  2012年国内微课发展呈“燎原”之势。“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电子书包”、“视频公开课”、“混合学习”等以视频形式呈现的授课方法在全球迅速传播并成为社会和教育界持续关注的热点,使呈异军突起之势的微课(或微课程)教育在全国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甚至在企业教育等领域全面展開。微课资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应用实践和教学活动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的[5]。2012年3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11]。体现出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并在此发展阶段实现资源共享,它将互联网资源最大化地整合在一起,并使教师、学生通过各个网络平台得到广泛的学习。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确定基于“三通两平台”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12]。“宽带网络校校通”主要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和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为微课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质资源班班通”提出“专递课堂”(网上同步上课);“名师课堂”(名师资源更大范围共享);“名校网络课堂”(名校教育资源广泛扩散),促进了网络学习的资源共享,教育信息的深度融合。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对于微课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微网络课程”阶段
  这一阶段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核心,呈现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微课教学模式主要对某个课程的重难点进行专项解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微课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其新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师主动学习研发微视频并应用于实际课堂。2016年2月,教育部以教政法〔2016〕6号印发了《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点》提到不仅仅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并得到创新,在教育进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三通两平台”的作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接收素养,使信息化教学得到普及并成为常态应用。充分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使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得到最大化的共享与应用,推动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与应用[13]。这些政策的提出给微课注入了活力,得到了更多创新,教学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2016年6月7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颁布,这是继2012年3月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后,教育部再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的规划部署,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四大转变:一是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到“战略地位得以确立”的转变;二是教育信息化从基础建设和整合应用向完善建设和融合应用的转变;三是教育信息化从服务于教育自身向服务于中央和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布局的转变;四是教育信息化从独自探索向国际引领协作的转变[13]。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因此,在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微课的产生和发展迅速是必然的。国家政策不断推进其发展,引领着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并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微课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满足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要求,不但能学,而且是高质量、有效性的学习。
  四、微课发展的困境及发展趋势
  从2011年起,国内开始了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的微课程的实践应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但微课发展存在种种不可忽视的问题,“微课”如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实现可持续发展、“微课”如何使更多的教育者和学生得到实际帮助,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系统地思考微课“资源建设”的问题。我国在“资源建设”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如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实际效益不高,建议借鉴国外微课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学习国外资源建设模式,政府再大力扶持,完善资源建设。微课的发展在“百花齐放”的背景下缺少统一性与规范化,种类繁多且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造成学习资源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学校还应开展针对教师学做微课的课程,使得每位教师都能达到专业化水平。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学,更适用于企业的学习与发展。当前微课平台更多的是用大堆数字累积起来的“堆积式资源”,缺乏互通、修缮、管理等,故在以后的研究中,可着重考虑如何修缮“堆积式资源”;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区域资源共享、区域开发创新、区域协调管理,相互发展融合以促进微课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三通两平台”的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开展,“翻转课堂”的构建,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颁布,为微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背景下,教育是走向未来的基础,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微课的迅速发展不仅能满足社会、学校、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在国家政策引领下的走向创新发展新阶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LeRoy A. McGrew.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 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0(7):543-544.
  [2]Kee 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 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0.
  [4]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5]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4):36-42.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0-12.
  [7]张虹.我国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政策二十年(1993—2013年)——以政策文本阐释为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8):28-33.
  [8]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4(6):10.
  [9]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人民教育,2001(7):4-9.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30.
  [1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12]刘延东.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J/OL].新华网,2015-11-21.
  [13]任友群,郑旭东,吴旻瑜.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3-9.
其他文献
摘 要: 阜宁是知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土地。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阜宁长达18个月,阜宁成为当时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新四军在阜宁的战斗和生活岁月,给阜宁烙下了深厚的红色印记,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存,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铁军精神、革命传统、红色资源是阜宁最为宝贵的财富和资源。近年来,
摘 要: 词块是英语写作的基础。运用话题词块进行写作指导,逐步培养学生应用话题词块写作的意识,就能提高其作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话题词块 写作教学  一、引言  高考作文是以某一文体和话题为主的限时性写作,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某一话题采用某一文体进行半开放式的控制性写作,所涉及的话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的话题内容。《英语课程标准》(八级)涉及24个话题,主要是:1.个人情
摘要: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漂流到日本》在叙述时间方面极具特色。门罗采用错乱的时序、张力十足,反差巨大的时距节奏和多样化的频率技巧,将小说编织成立体流动的文本。小说家们打碎时间,重构一种新的,甚至是“无序”的逻辑,是对人类“存在”与“进步”,“真实”与“虚构”的反省、质疑和思考,也是对文学秩序、规则的突破和重建。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 《漂流到日本》 叙述时间  艾丽丝门罗以其卓越的编织技巧和对短
摘 要: 通过对古典戏剧选段的课堂教学实录及解析,探索高中语文网状拓扑式课堂构建的可能性,以及这种课堂形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如何准确选取关键词和陈述性知识建构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是网状拓扑式课堂课前预习与初步思考的关键点,是本文重点呈现的方面。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网状拓扑式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是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古典戏剧《西厢记》的
摘 要: 文章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兼职教师 师资队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其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更替速度的加快,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随之变化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已是常态化。在这种情况下,单纯
摘 要: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炉火纯青的心理描写大师,然二者的心理描写却具有迥然不同的特色。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对传统的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氏独特的心理描写法归结为“心灵辩证法”,即注重心理过程本身,重视心理变化的整个“链条”、而非传统心理描写时只注重“链条”的两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更是与众不同,他是“洞察灵魂秘密的人”,游走于正常的世界和病态的世界,他的心理描写
摘 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不足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原因。管理类的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包括个人特质、基础技能、关系建立、挑战创新与持续进步五大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就业胜任力 管理类毕业生 实证研究  随着“史上最难就业
摘 要: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有”、“在”是现代汉语中的高频词汇,也是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必修词汇,其编排顺序尤为重要。通过对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调查与分析,从词频统计与义项分析的结果中发现目前部分初级汉语教材不符合编排顺序规律。初级汉语教材词汇教学必须妥善编排。  关键词: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语料库 词频统计 义项分析  引言  1996年出版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
摘 要: 公民社会建构与启蒙运动之间深刻的内在关联,往往在“公民社会培育是一种启蒙”之类的口号下被掩盖和忽略。《沧浪之水》背后蕴含广阔的社会历史意涵,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中对薄弱的公民社会根基之下所覆盖的启蒙性缺陷的揭示。公民社会的养成有赖于社会关系的契约化,这种契约化正是启蒙运动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应当重视对二十世纪中国启蒙运动的研究,并从中寻找公民社会建构的基础性缺失之源。  
摘 要: 高校工会建设与高校党的建设有密切联系,文章基于某高校机关党建与工建联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构建高校机关党建工建人文关怀体系的方法。  关键词: 党建工建 关怀体系项目 H高校  1.党建工建的异同  1.1党建工建共同点  领导者相同。高校机关党建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而工会建设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固本强基的主要任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