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解答主观题的几个主要环节
〈一〉审题
审题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素:
1.弄清楚提问所确定的知识范围、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
2.弄清楚提问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分析对象;
3.弄清楚提问的指向。
提问的指向不同,答题的要求和运用的知识就不同。根据答题要用的思路,可将主观题的提问方式分为单向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印证性提问。
1、单向性提问
涵义类——反映了什么现象或问题、分析材料或图表所反映的信息;体现了什么道理、分析……所蕴涵的道理、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与……关系
原因类——为什么要(必要性、要……的原因或依据)、为什么能(能够……的原因)
影响类——影响、后果、意义、作用、危害;
措施类——如何……、应该采取的措施
2、综合性提问:怎样看待、正确认识、如何理解、分析说明、评价
这类问题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有何影响”、“怎样做”等角度思考。可根据认识对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加以分类处理。
积极的现象,如果有明确的行为主体,主要按“是什么”、“为什么要”的角度进行思考,重点是说明为什么要;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则主要是按“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有什么积极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消极的现象主要按“出现的原因”、“有何危害”、“如何解决”等角度处理。
评价问题,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主流与支流。肯定合理的,说明为什么合理;批判错误的,说明为什么是错误的,并指出正确的做法和观点。
3、印证性提问:材料是如何体现了……道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做到……、运用……说明……
〈二〉踩点
在设问或材料中寻找信息点,联想、映射相关知识点,依靠材料信息支持教材知识的调用、选择,运用教材知识去解读和处理材料信息。试题信息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确定答案要点的依据。
〈三〉架构
基本确定答案的要点后,需要把各个点按一定顺序编排。通常遵循的顺序有:必然性在前,重要性在后;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积极因素在前,消极因素在后;内部因素在前,外部因素在后;按知识结构的自然顺序编排;按材料叙述的先后排序。
在使用单个哲学原理分析问题时,有些适合分开引用,如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内因外因原理、量变质变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等
在每一个要点内部,一般遵循教材知识在前,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在后。“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这种提问则相反。
〈四〉表述
答案表述应当准确使用学科术语,不可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简练,不可重复累赘。
二、典型高考题的破解
例1:2006年全国Ⅰ卷38(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
例2:2006年四川卷39.(7)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10分)
答案要点: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把世界和中国都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科技与经济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
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与经济相对落后,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于不利地位。
④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联通:443701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
〈一〉审题
审题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素:
1.弄清楚提问所确定的知识范围、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
2.弄清楚提问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分析对象;
3.弄清楚提问的指向。
提问的指向不同,答题的要求和运用的知识就不同。根据答题要用的思路,可将主观题的提问方式分为单向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印证性提问。
1、单向性提问
涵义类——反映了什么现象或问题、分析材料或图表所反映的信息;体现了什么道理、分析……所蕴涵的道理、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与……关系
原因类——为什么要(必要性、要……的原因或依据)、为什么能(能够……的原因)
影响类——影响、后果、意义、作用、危害;
措施类——如何……、应该采取的措施
2、综合性提问:怎样看待、正确认识、如何理解、分析说明、评价
这类问题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有何影响”、“怎样做”等角度思考。可根据认识对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加以分类处理。
积极的现象,如果有明确的行为主体,主要按“是什么”、“为什么要”的角度进行思考,重点是说明为什么要;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则主要是按“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有什么积极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消极的现象主要按“出现的原因”、“有何危害”、“如何解决”等角度处理。
评价问题,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主流与支流。肯定合理的,说明为什么合理;批判错误的,说明为什么是错误的,并指出正确的做法和观点。
3、印证性提问:材料是如何体现了……道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做到……、运用……说明……
〈二〉踩点
在设问或材料中寻找信息点,联想、映射相关知识点,依靠材料信息支持教材知识的调用、选择,运用教材知识去解读和处理材料信息。试题信息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确定答案要点的依据。
〈三〉架构
基本确定答案的要点后,需要把各个点按一定顺序编排。通常遵循的顺序有:必然性在前,重要性在后;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积极因素在前,消极因素在后;内部因素在前,外部因素在后;按知识结构的自然顺序编排;按材料叙述的先后排序。
在使用单个哲学原理分析问题时,有些适合分开引用,如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内因外因原理、量变质变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等
在每一个要点内部,一般遵循教材知识在前,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在后。“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这种提问则相反。
〈四〉表述
答案表述应当准确使用学科术语,不可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简练,不可重复累赘。
二、典型高考题的破解
例1:2006年全国Ⅰ卷38(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
例2:2006年四川卷39.(7)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10分)
答案要点: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把世界和中国都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科技与经济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
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与经济相对落后,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于不利地位。
④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联通:443701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