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克服“花盆效应”是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绿色生态课堂需要从学生学习空间、知识空间、活动空间中去挖掘教育要素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花盆效应” 高中政治 绿色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0-01
学校教育从课堂抓起,课堂回归生态,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生态是否达到平衡,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和群体能否在其中获取其期望的价值实现。绿色生态课堂是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克服“花盆效应”,让学生富有个性的、自主的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之间多层次的互动,使学生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也只有克服花盆效应,创建绿色生态课堂,才能达到教学生态的平衡,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花盆效应”原指花卉在花盆这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中,有人工控制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一定时期内,这些花卉生长得很好。但时间久了,花卉一旦离开人们的精心照料,他们的免疫能力、适应能力会减弱,生存竞争力、自身调节功能将退化。而教育中的“花盆效应”是指由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体制的影响,把学生局限在教室这个小环境中,与生动的现实生活脱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本本出发,致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学生是花朵,学校教育便是承载的花盆,花盆会给予花朵许多呵护和关照,但过多的不恰当的呵护和关照对学生成长是不利的。只有让这些“花朵”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获得适当而不过度的照料,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和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具备免疫力、适应力、生存竞争力和自身调节力。
1.拓展学习空间,教学不局限在课堂
为了便于学生管理, 目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多地约束在教室里,教学内容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实现。因此,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这个小课堂中,也应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新课程理念的教材观认为: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等。
高中生己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不应该像小学生那样对待高中生,什么都给他们说、什么都给他们讲,应该放心地让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探究。同时,新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实际生活中领悟道理,在观察和分析社会新问题的情况下把握理论。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而言更具生活化,更通俗易懂,更有利于高中生进行探究。例如:我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政治学科自身的需要和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高一《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中学生理财观念探究》等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2.延伸知识空间,教学内容不仅定位于课本
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基本还是属于“从课本到课本”的小循环。尽管新教材有许多具有时代感的新材料,但是政治教师为了赶进度或求分数可能把一些本应精彩的内容删去,而把课堂时间集中在知识点灌输识记上,没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随之也让政治课变得枯燥乏味。政治教师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素质,结合政治这一学科,不仅要用好教材设计好的有效信息和材料,也应给学生一定“加料”。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 “投资”时,可以给学生拓展有关股票的知识,结合2014至2015年股市热点进行简要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充满智慧。高中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校本资源,将校园生活为素材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这些也是生态课堂的重要资源。在《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塑造人生”一框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我请学生观看高三(4)班主题班会的视频,其中诗朗诵“放飞梦想”给人以一种梦想的力量,激励学生找准人生的方向;大合唱“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诚敬誓言更是铿锵有力,鼓舞人心,所以学生体会出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开辟活动空间,教学方式不拘泥于传统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支撑,而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才是有效的活动。政治教师可以以“活动”为载体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主动探究,自觉感悟。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辩论、沙龙、小品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小品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小品以2015年冬季人才招聘会为背景,四位学生分别扮演了2015届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垃圾清理站、市政府接待办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招聘工作负责人。全班同学融入到“应聘”的过程中,从小品主人公诙谐幽默的言谈中,明确劳动者应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与学生间单向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生静听的状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着眼点,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状态,可以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安排一定的预习时间,课上再安排五到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一课或一节内容的认识,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还不能解决,然后再用十分钟时间让其他同学作补充提问或给出相应的回答。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拓展深化知识的过程。
总之,绿色生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政治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空间”意识,努力克服教育“花盆效应”,为学生营造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生态平衡环境,使学生的能力获得提升,灵魂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智慧自由放飞。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2]王娟:政治教学呼唤生态课堂,《现代阅读》,2012年6月第6期。
[3]郭威:生态课堂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文学教育》2012年6月。
【关键词】“花盆效应” 高中政治 绿色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0-01
学校教育从课堂抓起,课堂回归生态,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生态是否达到平衡,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和群体能否在其中获取其期望的价值实现。绿色生态课堂是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克服“花盆效应”,让学生富有个性的、自主的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之间多层次的互动,使学生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也只有克服花盆效应,创建绿色生态课堂,才能达到教学生态的平衡,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花盆效应”原指花卉在花盆这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中,有人工控制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一定时期内,这些花卉生长得很好。但时间久了,花卉一旦离开人们的精心照料,他们的免疫能力、适应能力会减弱,生存竞争力、自身调节功能将退化。而教育中的“花盆效应”是指由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体制的影响,把学生局限在教室这个小环境中,与生动的现实生活脱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本本出发,致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学生是花朵,学校教育便是承载的花盆,花盆会给予花朵许多呵护和关照,但过多的不恰当的呵护和关照对学生成长是不利的。只有让这些“花朵”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获得适当而不过度的照料,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和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具备免疫力、适应力、生存竞争力和自身调节力。
1.拓展学习空间,教学不局限在课堂
为了便于学生管理, 目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多地约束在教室里,教学内容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实现。因此,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这个小课堂中,也应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新课程理念的教材观认为: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等。
高中生己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不应该像小学生那样对待高中生,什么都给他们说、什么都给他们讲,应该放心地让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探究。同时,新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实际生活中领悟道理,在观察和分析社会新问题的情况下把握理论。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而言更具生活化,更通俗易懂,更有利于高中生进行探究。例如:我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政治学科自身的需要和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高一《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中学生理财观念探究》等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2.延伸知识空间,教学内容不仅定位于课本
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基本还是属于“从课本到课本”的小循环。尽管新教材有许多具有时代感的新材料,但是政治教师为了赶进度或求分数可能把一些本应精彩的内容删去,而把课堂时间集中在知识点灌输识记上,没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随之也让政治课变得枯燥乏味。政治教师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素质,结合政治这一学科,不仅要用好教材设计好的有效信息和材料,也应给学生一定“加料”。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 “投资”时,可以给学生拓展有关股票的知识,结合2014至2015年股市热点进行简要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充满智慧。高中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校本资源,将校园生活为素材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这些也是生态课堂的重要资源。在《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塑造人生”一框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我请学生观看高三(4)班主题班会的视频,其中诗朗诵“放飞梦想”给人以一种梦想的力量,激励学生找准人生的方向;大合唱“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诚敬誓言更是铿锵有力,鼓舞人心,所以学生体会出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开辟活动空间,教学方式不拘泥于传统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支撑,而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才是有效的活动。政治教师可以以“活动”为载体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主动探究,自觉感悟。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辩论、沙龙、小品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小品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小品以2015年冬季人才招聘会为背景,四位学生分别扮演了2015届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垃圾清理站、市政府接待办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招聘工作负责人。全班同学融入到“应聘”的过程中,从小品主人公诙谐幽默的言谈中,明确劳动者应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与学生间单向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生静听的状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着眼点,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状态,可以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安排一定的预习时间,课上再安排五到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一课或一节内容的认识,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还不能解决,然后再用十分钟时间让其他同学作补充提问或给出相应的回答。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拓展深化知识的过程。
总之,绿色生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政治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空间”意识,努力克服教育“花盆效应”,为学生营造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生态平衡环境,使学生的能力获得提升,灵魂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智慧自由放飞。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2]王娟:政治教学呼唤生态课堂,《现代阅读》,2012年6月第6期。
[3]郭威:生态课堂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文学教育》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