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校
数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堂,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几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产生畏难情绪。数学老师花了不少精力教,学生也花了不少精力学,有时又总觉得没学好,让人有些无可奈何。特别是到了高中有这种看法的学生更多。现就高中数学难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高中数学难的主要原因
1.学业负担加重
由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原来的“技能”科都变成了“主科”,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这对刚拼过中考而正有所松懈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且高中的课时较紧,课堂做练习的时间减少,在学业负担加重之余,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理论性、严谨性较高的学科,没有更多的时间深究钻研、增加练习,感到不会做的题目很多,普遍出现成绩下降。
2.教材难度增加
初中教材难度降低,前些年教材调整,初中数学大部分难点被删除或调整到高中,如对数、解三角形、反证法等;而高中难度增加,一些题型从未见过,灵活性又高。而且课外配套教材比课本中的难度大,即使课内的例题、练习会做但课外配套材料的作业、习题也仍然有许多不懂。初、高中的这种反差,使学生一时难于适应,感到难学。
3.自主学习要求高
高中数学难度大,要求高,负有一定的选拔功能,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需要靠自己总结归纳、触类旁通;课堂教学密度大,加强自主预习和复习的要求也更高。不少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较高,但由于学习方法、习惯不能适应,不善于思考,成绩降低,从心理上受到挫折,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了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二、高中数学难的对策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學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10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此外,教师要多关心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学生不怕困难,注意学习他人的好方法、好经验。使信心、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习数学不再成为令人害怕的难事。
数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堂,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几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产生畏难情绪。数学老师花了不少精力教,学生也花了不少精力学,有时又总觉得没学好,让人有些无可奈何。特别是到了高中有这种看法的学生更多。现就高中数学难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高中数学难的主要原因
1.学业负担加重
由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原来的“技能”科都变成了“主科”,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这对刚拼过中考而正有所松懈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且高中的课时较紧,课堂做练习的时间减少,在学业负担加重之余,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理论性、严谨性较高的学科,没有更多的时间深究钻研、增加练习,感到不会做的题目很多,普遍出现成绩下降。
2.教材难度增加
初中教材难度降低,前些年教材调整,初中数学大部分难点被删除或调整到高中,如对数、解三角形、反证法等;而高中难度增加,一些题型从未见过,灵活性又高。而且课外配套教材比课本中的难度大,即使课内的例题、练习会做但课外配套材料的作业、习题也仍然有许多不懂。初、高中的这种反差,使学生一时难于适应,感到难学。
3.自主学习要求高
高中数学难度大,要求高,负有一定的选拔功能,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需要靠自己总结归纳、触类旁通;课堂教学密度大,加强自主预习和复习的要求也更高。不少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较高,但由于学习方法、习惯不能适应,不善于思考,成绩降低,从心理上受到挫折,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了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二、高中数学难的对策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學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10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此外,教师要多关心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学生不怕困难,注意学习他人的好方法、好经验。使信心、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习数学不再成为令人害怕的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