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介绍了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的改革实践,并着重从优化理念、确立目标,抓住学生动机这一育人的关键,探索以培养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思路,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基于该模式的《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行业能力工作工程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TU27
课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方法和课程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同工商业方式的变化一样,是社会情况改变的产物,是适应形成中的新社会需要的一种努力。因此,从社会行业能力需求的角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我国工程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扩大、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学科建设投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加。同时,高等工程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显得很不适应。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扩大招生而相应措施未能跟上等原因,致使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对于高等工程教育而言,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工程教育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高校工程教育与社会工业企业界脱离;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落后;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等。
二、基于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的内涵和背景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高校服务于社会的方向。所谓“行业能力”指的是在社会中从事某一行业且为把该工作较好完成的一种工作能力。综合表现在三种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在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都是技术和社会过程(职业活动)的结合,要想传授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因此,在开发课程时,必须与工作过程相联系,必须和行业能力要求相联系,将这些有教学价值的工作过程描述出来,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尽量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以任务模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就是基于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方向。以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学习领域,以任务模块为基础设置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以行业能力为导向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基于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认识建筑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房屋建筑概念,理解和掌握民用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能力目标,我们以行业能力为导向,以任务模块为基础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景。
(一)改革方向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我们首先制定了课程改革的五个方向,即:第一,课程改革要坚持“回归工程实践”的理念,面向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工程师的工作实践,以培养工程师在未来工作实践中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课程目标;第二,课程内容应融入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等“硬技能”和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商务管理、终身学习等“软技能”的培养;第三,课程结构优化的方向是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点增加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比例;第四,为工程教育配置真实的工程背景,将工程学习场所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在企业按实际情景模拟实践做毕业设计,并强化创新、综合、分析、多元化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第五,精心设计符合工程学习规律的“归纳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究、参与项目、参与发现,在“做”中学会知识应用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行业经验的学习和基于工程成败案例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在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获得行业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构建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最后形成“基于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式”的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的重组
根据本课程所涉及的学习领域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即一系列具体的教学项目,并按照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来合理设置和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经过整合、优化后,形成4个典型学习单元,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融合,如图1所示。每个学习单元作为一个项目,每一项目下分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工作任务、技能和相关知识、拓展知识。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结合实际选取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图1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三)教学目标的调整
如下表所示,与过去偏重于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知识的教学目标相比,改革后的《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转变为既包括专业知识要求,又强调能力培养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学习和实践房屋建造的基本知识,又要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社会行业大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表1 教学目标对比表
改革前 改革后
教学目标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用建筑构造的特点。 1、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相关的影响因数;
2、实践建筑设计,掌握建筑构造的特点;
3、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四)加强实例教学
加强实例教学主要包括实例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系统应用两部分。预期通过实例化教学在课程建设各环节的实践,有效改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为达到切实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组织编写了满足课程改革要求的《房屋建筑学》授课讲义稿件。在每章开始部分增加本章的学习重点,对应的社会工作环节,要解决的工作任务等,提前将学生引入实际场景。比如在第一章中增加了一般建筑分类、工程开发程序、项目组成分解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工程开发程序及工程项目组成,并准确认识建筑设计过程在工程开发过程中的定位。在每个模块讲完后,给出实际工程案例,作为课程内容的复习应用。
2、建立课程实例资料室,展示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及营运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实例资料。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实例资料收集整理小组,历时将近一年,开辟两个教室作为实例资料室。资料室展示各类完整性实际工程资料8套,塔吊模拟机械2台,缩小比例的框架楼1栋,缩小比例的砖混住宅剖切图1栋,纸质材料、电子材料按照不同工程类别、不同阶段进行归类展示,使学生认知各种真实工程资料及成果标准,加强专业学习的目标性。
(五)考核方式的改变
改革前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笔试占总成绩70%,课程设计占总成绩20%,平时成绩占10%。这种考核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去学习,而真正掌握且能应用的知识并不多。
为了配合改革后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本课程改革中将课程设计放在重要位置,占总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小组设计成果占50%(重点考察知识运用与设计合理规范)、小组设计过程占30%(重点考察团队协作能力,要求提交构思、设计、评估和改进各阶段的会议与讨论记录)、个人学习报告占20%(重点考查个人能力与贡献)。知识测试的笔试结果占总成绩的50%。
四、改革效果
1、提高学习兴趣,有益知识获取
教学改革实施后,针对能力、知识和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学生共50人),如表2所示。尽管在改革前已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上有所改进,但因仍采用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模拟既有图纸来做课程设计的被动学习方式,故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提高不明显。
表2 教学改革问卷调查表
评价项目
改革效果 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自学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的提高 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主动对相关项目的调研
很好
比较好
一般
差
改革后,学生采用的是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创意,重视强调自我构建的学习模式。比如在课程设计环节,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学生则热衷发表不同见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知识不仅掌握的更为扎实,而且运用的较自如。从学生的自我评价数据可见,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的占到70%以上。
2、自我完善的能力
本课程中展示和改进的过程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以往学生完成设计后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虽然最后拿到评定的分数,但是这分数究竟代表的设计质量如何,设计问题出在哪里,就都不再有机会去理睬。而本次教学的过程由于与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相一致,学生很自然地走上不同于完成设计交作业的、而是开发设计产品的路子。为了得到好的产品,获得老师同学的肯定,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设计修改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端正了职业态度,有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结合我国教育和我校的实际,旨在提高学生行业工作能力,增强其行业工作信心,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基于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专业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毕业后能更好适应社会行业工作,具有较高的行业综合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改革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总结经验,推进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方慧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12,6:40~42
[2]王英姿等.由团队设计项目引导的自我构建—基于 EIP-CDIO 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215~216
[3]樊开青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以高职环境类专业《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26~29
[4]崔军等.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研究:基于大四工科毕业生的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3,3:78~82
关键词:行业能力工作工程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TU27
课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方法和课程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同工商业方式的变化一样,是社会情况改变的产物,是适应形成中的新社会需要的一种努力。因此,从社会行业能力需求的角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我国工程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扩大、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学科建设投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加。同时,高等工程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显得很不适应。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扩大招生而相应措施未能跟上等原因,致使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对于高等工程教育而言,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工程教育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高校工程教育与社会工业企业界脱离;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落后;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等。
二、基于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的内涵和背景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高校服务于社会的方向。所谓“行业能力”指的是在社会中从事某一行业且为把该工作较好完成的一种工作能力。综合表现在三种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在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都是技术和社会过程(职业活动)的结合,要想传授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因此,在开发课程时,必须与工作过程相联系,必须和行业能力要求相联系,将这些有教学价值的工作过程描述出来,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尽量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以任务模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就是基于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方向。以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学习领域,以任务模块为基础设置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以行业能力为导向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基于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认识建筑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房屋建筑概念,理解和掌握民用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能力目标,我们以行业能力为导向,以任务模块为基础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景。
(一)改革方向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我们首先制定了课程改革的五个方向,即:第一,课程改革要坚持“回归工程实践”的理念,面向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工程师的工作实践,以培养工程师在未来工作实践中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课程目标;第二,课程内容应融入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等“硬技能”和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商务管理、终身学习等“软技能”的培养;第三,课程结构优化的方向是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点增加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比例;第四,为工程教育配置真实的工程背景,将工程学习场所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在企业按实际情景模拟实践做毕业设计,并强化创新、综合、分析、多元化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第五,精心设计符合工程学习规律的“归纳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究、参与项目、参与发现,在“做”中学会知识应用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行业经验的学习和基于工程成败案例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在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获得行业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构建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最后形成“基于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式”的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的重组
根据本课程所涉及的学习领域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即一系列具体的教学项目,并按照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来合理设置和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经过整合、优化后,形成4个典型学习单元,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融合,如图1所示。每个学习单元作为一个项目,每一项目下分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工作任务、技能和相关知识、拓展知识。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结合实际选取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图1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三)教学目标的调整
如下表所示,与过去偏重于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知识的教学目标相比,改革后的《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转变为既包括专业知识要求,又强调能力培养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学习和实践房屋建造的基本知识,又要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社会行业大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表1 教学目标对比表
改革前 改革后
教学目标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用建筑构造的特点。 1、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相关的影响因数;
2、实践建筑设计,掌握建筑构造的特点;
3、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四)加强实例教学
加强实例教学主要包括实例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系统应用两部分。预期通过实例化教学在课程建设各环节的实践,有效改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为达到切实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组织编写了满足课程改革要求的《房屋建筑学》授课讲义稿件。在每章开始部分增加本章的学习重点,对应的社会工作环节,要解决的工作任务等,提前将学生引入实际场景。比如在第一章中增加了一般建筑分类、工程开发程序、项目组成分解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工程开发程序及工程项目组成,并准确认识建筑设计过程在工程开发过程中的定位。在每个模块讲完后,给出实际工程案例,作为课程内容的复习应用。
2、建立课程实例资料室,展示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及营运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实例资料。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实例资料收集整理小组,历时将近一年,开辟两个教室作为实例资料室。资料室展示各类完整性实际工程资料8套,塔吊模拟机械2台,缩小比例的框架楼1栋,缩小比例的砖混住宅剖切图1栋,纸质材料、电子材料按照不同工程类别、不同阶段进行归类展示,使学生认知各种真实工程资料及成果标准,加强专业学习的目标性。
(五)考核方式的改变
改革前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笔试占总成绩70%,课程设计占总成绩20%,平时成绩占10%。这种考核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去学习,而真正掌握且能应用的知识并不多。
为了配合改革后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本课程改革中将课程设计放在重要位置,占总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小组设计成果占50%(重点考察知识运用与设计合理规范)、小组设计过程占30%(重点考察团队协作能力,要求提交构思、设计、评估和改进各阶段的会议与讨论记录)、个人学习报告占20%(重点考查个人能力与贡献)。知识测试的笔试结果占总成绩的50%。
四、改革效果
1、提高学习兴趣,有益知识获取
教学改革实施后,针对能力、知识和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学生共50人),如表2所示。尽管在改革前已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上有所改进,但因仍采用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模拟既有图纸来做课程设计的被动学习方式,故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提高不明显。
表2 教学改革问卷调查表
评价项目
改革效果 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自学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的提高 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主动对相关项目的调研
很好
比较好
一般
差
改革后,学生采用的是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创意,重视强调自我构建的学习模式。比如在课程设计环节,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学生则热衷发表不同见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知识不仅掌握的更为扎实,而且运用的较自如。从学生的自我评价数据可见,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的占到70%以上。
2、自我完善的能力
本课程中展示和改进的过程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以往学生完成设计后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虽然最后拿到评定的分数,但是这分数究竟代表的设计质量如何,设计问题出在哪里,就都不再有机会去理睬。而本次教学的过程由于与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相一致,学生很自然地走上不同于完成设计交作业的、而是开发设计产品的路子。为了得到好的产品,获得老师同学的肯定,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设计修改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端正了职业态度,有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结合我国教育和我校的实际,旨在提高学生行业工作能力,增强其行业工作信心,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基于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专业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毕业后能更好适应社会行业工作,具有较高的行业综合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改革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总结经验,推进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方慧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12,6:40~42
[2]王英姿等.由团队设计项目引导的自我构建—基于 EIP-CDIO 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215~216
[3]樊开青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以高职环境类专业《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26~29
[4]崔军等.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研究:基于大四工科毕业生的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3,3: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