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十八载兑现的一个承诺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963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达松是楚雄州永仁县第一中学退休教师。1935年12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7年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就这样,从风华正茂到满头银发,春华秋实50余载,梁达松始终信守到边疆支教的承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移,无怨无悔地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
  五十八载扎根边疆坚守承诺无怨无悔
  1957年夏天,风华正茂、壮志满怀的梁达松,从华中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毕业。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无处不需要人才,大城市、好单位、离家近,摆在梁达松面前的选择可谓多多。但当党中央向大学毕业生发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的号召时,梁达松立即主动向学校党委递交了“希望分配到云南”的申请书。
  有位要好的同学劝梁达松要慎重选择:“老兄,你恐怕不知道,云贵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闭塞,贫困落后,传染病多。去时容易回来难,这个问题你想过了吗?希望你把申请撤回来。”梁达松斩钉截铁地回答:“谢谢你对我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早已考虑过,越艰苦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到那里去工作。”申请得到了校党委的重视,随后梁达松被分配到离家数千公里远,当时距离省城昆明和州府楚雄都需要步行好几天才能到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县——永仁县初级中学(现为永仁县一中)任教。从此,他在永仁县教育战线一干就是50余年。华中师大老校长章开沅说:“当时毕业的学生很多都留校或留在周边的高校了。梁达松放弃留在武汉的机会,主动申请去云南边疆工作,这种精神让人感动。”
  在永仁工作数十年来,无论是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人生和事业出现重大挫折的时候,梁达松对当时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选择和承诺始终没有动摇,对做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执着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大跃进”期间的1960年,梁达松凶操劳过度,患上了严重贫血病而住进了医院。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得知后,千方百计,托人联系好调他回广东信宜的接收单位。但梁达松在给母亲回信中说道:“永仁县才有一所初级中学,本地的教师才有一名,跟我们信宜相比相差太远了。永仁很需要我们这些外地教师。我是主动申请到云南来的,我不能食言。请放心,我会照管好自己的。”
  1974年,新兴的工业城市四川攀枝花市急需补充教师。当年6月,梁达松夫妇忙于到村中通知孩子们到学校上课,年仅九岁的儿子缺乏照管,不幸溺水身亡。梁达松声嘶力竭呼唤自己的儿子,可是孩子冉也没有醒过来。这一沉重打击使梁达松未老先衰,天天失眠,神经性皮炎的红斑点布满全身,久治不愈。看到梁达松万分悲痛、伤心不已的样子,已先到攀枝花工作的起应芳老师十分同情,便对梁达松说:“现在攀枝花市正需要老师,只要你们(妻子是小学老师)去报到上班就行了,调动手续往后政府人事部门会办理。”但梁达松舍不得离开永仁,他毅然选择了留下。 践守承诺,无怨无悔。就这样,梁达松至少先后六次放弃了离开永仁到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生活条件更好的地区和单位工作的机会,他矢志不移坚守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第一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
  五十八载奉献教育 固守信念矢志不移
  永仁县境内97%的面积为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4%,是楚雄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永仁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群众生活极度困难。特别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条件十分艰苦,人才极度匮乏。
  当时的永仁中学坐落在一个山脚下,房子建在山沟两旁。白天豺狼拖着长长的尾巴四处觅食,半夜到处回响的是它们的号叫。学校除了教室、黑板,就没有其他教学设备了。没有电灯,学生上晚自习用汽灯。1957年,梁达松初到永仁中学工作时,学校安排梁达松当班主任,教三个年级八个班的历史课。除了课本,没有其他教学参考书。宿舍只是半间5平方米的土坯房,只能支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书桌。他把床边当板凳,在昏暗的小煤油灯下备课、改作业,洗脸盆架无处放,出进转身都困难。刚到永仁之后不久的1958年除夕,他带领学生到维的乡修筑水库时,36个人只有半斤萝卜丝汤做年夜饭。
  虽然工作和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但凭着“要到艰苦的地方工作”的承诺和教育情结,在职期间,梁达松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永仁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他常常超负荷地拼命工作,从来没有请过事假,1965年唯一的一次探亲还是在暑假期间。1983年暑假,学校组织师生去外地考察,梁达松白告奋勇留校工作,起草上学期工作总结和下学期工作计划,安排课程,给新生编班造册,制作学生点名册、记分册等,并妥善处理高校录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畅,为及时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一名学生家中,梁达松独自步行数十公里到维的乡阿者尼的独家村,使该学生能够按时到西南师范大学就读。
  1984年5月,年满九十岁的母亲在盼儿、思儿、想儿、念儿中与世长辞,梁达松也未能回家去奔丧。他只能对着家乡的方向跪拜,感谢亲的大恩大德,期望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宽恕自己这个“不孝儿”。他也期望能回到广东,回到家乡,为母亲送上最后一程。但他知道,逝者已去,永仁一中的孩子们已临近高考的冲刺阶段,孩子们需要他,母亲会理解他。
  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梁达松,凭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定信念,创下诸多业绩,他所教学生遍布天下,成为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材。从1977年至1987年,梁达松所教的19个班的高考政治成绩都名列楚雄州前茅。1989年,他成为云南省首批中学特级政治课教师中的一员。
  教授思想政治课,梁达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德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任教导主任时他抓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总结、推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经验,使永仁一中在这段时间教学质量连年提升。担任校长后,他按照“合格(教育方针)加特色”的治校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办学,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牢基础。50余年来,梁达松先后获得过各种表彰奖励60多项,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楚雄州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任校长期间,永仁中被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评为“开展勤工俭学先进集体”,被团中央、林业部、全国绿委授予“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称号。   五十八载立德树人 于无声处大爱飞扬
  50余载,作为一名从贫寒家庭走出来又最终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人民教师,梁达松不论是在教师岗位上,还是在领导岗位上,都做到尽心尽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立德树人,以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行在大家心中树立了一座令人尊敬的师德丰碑。
  梁达松多年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中他注重言传身教,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是经常的事。彝族学生纳绍文入学时连汉语都很不会说,身体虚弱,学习基础也差,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夏天他没有蚊帐,梁达松把自己的被子蚊帐搬到男生宿舍睡在他旁边,宁肯让蚊子叮自己,也把蚊帐让给他罩。梁达松的学生马世明在回忆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往事时说:“一次学校勤工俭学组织学生挑粪,粪坑有点深,要站下去,同学怕脏,一个也不愿意下去打粪。梁达松看到后便把裤脚卷起,跳下去打粪,同学们都受到梁达松的影响,在以后干劳动中都不怕脏。”
  1958年春,一个所谓“偷了生产合作社的菜”的学生被赶出校门。秋季学期要求复学,其他班都不愿接收,教导主任征求梁达松的意见时,他很爽快地就同意接收在他负责的班。为使孩子茁壮成长,梁达松针对这个孩子的特点,循循善诱,多发现、多鼓励、多肯定她的优点,即使出现某些缺点也能够及时指出。在梁达松的鼓励下,该名学生进步很大,学生也不冉歧视她。196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楚雄一中,后来又考上了云南大学,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抓学生巩固工作中,梁达松先后数十次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动员学生复学,他相继到过永仁县维的乡、永兴乡等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过梁达松耐心地说服、劝导,许多已辍学回家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又重新回到了校园。看到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地读书,梁达松心里乐开了花。1982年,一个来自永仁贫困山区直苴的学生因家庭贫困,加上学习成绩不好一直申请不到助学金而辍学。虽然梁达松不是这个学生的班主任,但梁达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用了两天的时间到直苴找到这个学生,答应帮助这个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后来梁达松不仅帮助这名学生申请到了助学金,还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3元钱资助这名学生完成学业,而当时梁达松的工资也只有40多元。
  1993年退休后,梁达松常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勉励自己,坚持老有所为,积极为永仁的教育事业献计出力,真可谓献了青春又献白发。在此期间他还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钱款,资助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2012年起,他毅然决定在有生之年每年捐12000元奖助永仁的学子,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设了“凤凰奖学金”,旨在鼓励学生更加奋发进取,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考取更好的大学,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报效祖国。同时,在他的多方奔走下,“凤凰奖学金”得到了武汉、广州、攀枝花、昆明、楚雄、临沧等地很多爱心人士的捐助,日前已募捐了70多万元,颁过三次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梁达松在永仁县“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中,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梁达松对别人的孩子关爱有加,而对自己的孩子很歉疚。1963年梁达松忙于工作,忘却了对自己妻子的关照,妻子凶劳累过度致使怀胎八个月的男孩早产夭折。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庭照管得太少,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也全托给教她们的老师,学习上没做过什么辅导,生活上也只推给妻子照料。
  于无声处爱飞扬。就凭着当时一个年轻人的热血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梁达松义无反顾主动申请到当时最边远贫困的云南边疆小县永仁县一中任教,他用一生的执着坚守诠释了“一诺千金”的真正含义。梁达松把“忠诚”二字刻在了边疆山区的山山水水中。他就像一棵柳树在最艰苦的地方生根发芽,又像一棵青松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如春风般温暖,为山区孩子带去希望;他如春雨般细腻,滋润山区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傻?”梁达松说:“没有傻瓜,哪来聪明人?”还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到底图个什么?”他的回答是:“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喜爱永仁的一草一木。”就这样,梁达松成了扎根边疆山野中的一棵小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梁达松用50余年的时间,践行了“献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诺言,用大爱照亮大山深处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坚守住了一个灵魂工程师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新华网消息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日前在长春市参加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第二次工作会议时指出,民办学校将实行分类管理、差别化扶持的政策体系,这是大势所趋,符合国际惯例。  “要构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差别化扶持的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突出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支持的导向,引导民办学校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益性教育产品和服务。”鲁昕指出,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差别化扶持”更有利于满足
期刊
《中国青年报》消息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在会上说:“如果哪个县不合格,会让他们整改;如果再不合格就要‘摘掉帽子’,只有重新通过督导评估才能回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行列。”  发布会公布了2014年全国464个县(市、区)基本达到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要求,同时公布了对2013年首批293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复评结果。  教育部
期刊
《云南日报》消息 日前,记者从云南省财政厅获悉,2015年省级支持民办教育的专项资金增至1亿元,较上年新增8 0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据了解,白2009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以来,云南省财政每年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规模发展、示范性民办学校建设和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到2014年,共扶持1400所民
期刊
人民网消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在北京发布《中国创新报告2014--国家治理现代化元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祁凡骅表示,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是提升民众公平感的治本之策。 《报告》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通过提高中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教育报》消息青岛市日前发布《青岛市中小学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办法(暂行)》,规定70余所市级及以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初中、高中学校,单列计划招收足球后备人才,高中每校招收11至22人,初中每校应控制在7至14人之间。  青岛市要求,能够招收中小学足球后备人才的学校,必须是被命名为市级及以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初中、高中学校。足球后备人才的招生,由招生学校根据组队需求提出招生计划,报所属上级
期刊
据报道,由于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山东枣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是在每个教室设置一个手机袋,学生自愿签署协议,上课前要把手机放进去;不奏效,辅导员采取了“没收”代为保管的办法;后来,又在学生的建议下,采用“保证金”的办法。日前,“保证金”已全部退还,学校也对辅导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同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笔者同样也面临如何应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的难题。就新闻事件本身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毫无疑问,不仅
期刊
作为教师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近日,教育部对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进行公示,19个改革示范区包括全国东、中、西部共15个省份。按照计划,“县管校聘”模式首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将在全国落实推广。(《京华时报》4月15日)  对于教师“县管校聘”究竟该如何理解?事实上,教师“县管校聘”是基于现行的教师“校管校聘”而提出,教师由“校管”走向“县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师
期刊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5个边境县(市)。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光。但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约,边境地区教育事业长期滞后。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边境地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改革发展新路。  德宏州州府芒市国土面积有2987平方公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公里。全市辖6乡5镇
期刊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芒市教育局党委提前谋划,全员行动,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不折不扣做好“规定动作”,根据实际,推出多项“自选动作”,活动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三挂四联”提升服务水平  “三挂”即党委挂钩村委、支部挂钩支部、干部挂钩农户。教育局党委挂钩西山毛讲村委,局直属的5个党支部挂钩联系毛讲村5个党支部,局34名干部与105名农户建立挂钩帮扶关系。同时,
期刊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芒市教育系统坚定信心,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明确目的,强势推进  以教育教学改革相关实施意见为指针,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学校校长和教师各自的职责。课堂教学改革以推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日的,立足校情、教情和学情,完善方案、措施,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责任,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