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观云自行车环台湾岛日记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5日(第八天) 雨 大风
  丰滨-花莲 55公里(总746公里)
  今天真够呛!
  天亮时雨越下越大,早餐后,披上雨衣冒着雨出发——在路上,风雨无阻,除非天落狗屎。
  路很快转向海边,车子前进已经很艰难,从—望无际的太平洋刮来的季后风,正好迎头对着我们去花莲的方向,一阵一阵呼呼乱叫,伴随着哗哗翻滚的海浪声,奏出一首震撼人心的交响乐,“风在吼,浪在啸……”
  可此刻,我却没有那诗情画意,我需要的是平静,风少些,雨少些,我的脚力出少些。
  记得一位台湾骑士曾告诉过我,这叫“落山风”,由于太平洋无遮无挡,风直吹海岛,遇山阻挡,风力会加剧,力大无穷,甚至会将汽车吹翻。
  今日路上过往的汽车很少,长时间只有我们两个骑车的人,顶风,还是不断的上坡上坡……
  从丰滨到花莲要爬一座叫芭岖的大山,不愿下车推行的我们,时速只能保持5至10公里。—次停下拍照,车子冷不防就被风刮倒在地了。
  短短的55公里居然骑了7小时,且是几乎拼尽全力的代价,幸好我们安全到达花莲。
  花莲雅石协会知道我们要路经此地,热情地迎接。原来《中华奇石》杂志林震坤(阿基)数天前已通知了王荣标会长。王会长开车到路口等待,钟会长、刘会长陪伴了我们一下午。
  “最难风雨故人来”,他们说。
  参观了他们个人的藏石,协会的石馆,均是藏品丰富,琳琅满目,令我们大开眼界。
  花莲以玫瑰石著称,其石出产在附近的山里,出于环保,政府禁止开采,石友捡拾些流落河溪的散石。此石经打磨后,色彩绚丽,图纹丰富,颇有欣赏价值。
  花莲的夜灯火辉煌,雨停了,风小了,上天保佑,明天不要风,不要雨,因为我们将骑上著名的苏(苏澳)花(花莲)公路。
  苏花公路险、奇、美、难集于一身,若下雨,断崖塌方会下石,若加上风大,我们寸步难行是小事,还会有很大危险!
  若天不遂人意,我们则搭火车到宜兰,自行车上火车,体验另一种享受。
  经石友介绍,下榻市区内民宿,四星级装修,家庭式摆设,收费1500元台币,真有家的感觉。可能是淡季,整栋四层只有我和老罗入住。
  快快搁笔,刘会长来了,带来小酒,我们要叙旧啦……
   2013年11月26日(第九天) 晴
  花莲-苏花公路-和平(乘火车到宜兰60公里) 57公里(总803公里)
  今日天助也。
  最担心天气不好时走苏花公路,怕山上落石、塌方会造成行车危险。前几年一台内地观光车就在此路段遇塌方被冲入太平洋,连人带车不知所踪,至今死不见尸。据推测,被浪推入了太平洋中比珠峰海拔还深的峡谷中。
  今日天气异常地好,一改昨天大雨大风的气候,无风无雨!只有明媚的阳光、明快的心情……
  苏花公路,从花莲到苏澳,是开凿在断崖上的一条省道,不足百公里,仅两车道,沿着山势蜿蜒曲折,且断崖峭壁,多处近乎直立,崖东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无风三尺浪,汹涌澎湃,站立岸边真会让人胆颤心惊。
  “清水断崖”景点位于清水车站一带,长约5公里,蓝色的海水像块巨大的碧玉,富而贵,而靠近断崖几百米处,海水清澈得近乎透明。
  关键是断崖的下面,有着太平洋的清水相伴,山崖的粗犷,野性与水的温柔,细腻的对比,形成极大的反差,黑者更黑,白者更白。这就是“清水断崖”的亮点!
  过了该景点,我们又骑行了10余公里,发现此地路窄车多,没有自行车道,大货车小汽车时常从我左边不到一米的距离飞驰而过,有时真吓到脚仔都软。
  上午连玩带骑50多公里后,下午1点半,我们到一个叫和平的小镇,按照攻略计划买票上火车到宜兰,目的是体验一下骑自行车再乘火车的感觉。
  近3点火车抵达宜兰,直奔石友林先生的石馆,看完石头,请其打听一位90多岁的山东荷泽的袁姓老人。他1949年在云南登机到台湾,因为慢了一天,机场被解放,于是逃往越南,一队人马3年的开矿、割橡胶劳作后,被送往台湾,从宪兵转业地方,一直在宜兰任中学老师,退休后喜欢石头,上世纪90年代末在广州看石时认识了我,5年内我俩交往颇深,可后来他一直没有音讯,十几年未曾再见面,我只知他居住宜兰。
  想不到,几经周折,林先生带我到袁老家,93岁的袁老已行动不便,开始也没法认出我,当聊出一些细节时,他突然好像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文件夹,记性超强,10余年前之事如数家珍,历历在目,还珍藏着一块我当年送给他的石头,令我非常感动。
  知我骑行环岛,他告诉我小心行驶后还拿出一千元给我路上零用,当然我没有要,他就笑着说,“一见面我以为你非洲来的。”
  不敢长时间打搅老人家,很快辞别,说好明年再去看望他。
  随后,林先生带我们到宜兰的小吃夜市,一路“扫街”,从街头吃到街尾,精神、肚子双丰收。宜兰边上的礁溪乡有台湾著名的温泉,在林先生的带领下,来了次舒舒服服的裸泡。
  回来的路上,谢绝了林先生再邀吃夜宵,匆匆回到汽车旅馆,半闭着眼睛完成了这篇夜记。
   2013年11月27日(第十天) 阴雨
  宜兰-头城-基隆-金山 115公里(总918公里)
  昨晚近凌晨2时才入睡,本想今朝睡到自然醒,谁知生物钟准确地在6时叫醒自己,还好,精神爽利,但双腿依然是隐隐酸痛,至于那个pp,只要一上车,就像磨出了水泡压迫着痛。
  宜兰到基隆70多公里,再过30余公里,就是著名的风景区野柳,今日目标锁定此地。
  公路一直沿着海边蜿蜒伸展,时而出现些海岸线特色风景,只可惜除了短暂的阳光外,大部分时间阴天,下午更是不妙,风大还下起雨来,又是一日艰难的行程。
  今日115公里,路程不算多,连吃饭休息也花了9个小时,就是有个基隆至野柳间的大坡,直蹬得脚仔发软,终究在临近坡顶的10余米时不能坚持,第一次下车推行。
  风雨,疲惫,无助,孤独,有那么一刹那,自己问自己,自找苦吃,到底为了什么?
  野柳的女皇头礁石,已成为此地风景的名片,引来无数的观光客。
  天黑时分,终于抵达景区门口,即时参观是没有可能了,就在附近找旅店,可是整个小镇,除了饭馆就是卖鱼的档口,没有住的地方,唯有继续前行7公里抵达金山温泉小镇,住了入台以来最贵的一晚。
  风高夜黑,大雨滂沱,已别无选择。
  今晚要早睡,心知肚明,自己不是铁打的!
其他文献
当今石界,C君,名声那可是响当当的,尤其是对于我这样菜鸟来说,各路消息听得多了,竟然觉得这位仁君有些神秘,久已期待能有机会来一句“久闻大名,有缘得见” ……  据说,C君之所以名声在外,并非财最大、气最粗,更不是善于出镜抢风头,那究竟是什么独门绝技让他在泱泱石界独树一帜呢?众人总结:C君看石与众不同,眼光独到,且只进不出,揽走无数令人馋涎的好石,其量难计。  某地举办国内大展,业内大腕云集,C君被
期刊
当数十万玩石大军活跃于全国各地,当各类石头展销会此起彼伏,当石店的开张如雨后春笋,当一个个天价成交广刊于石媒,没有人不认为赏石事业蓬勃旺盛、永续发达,石友们仍在期盼“疯狂的石头”来年再次上演。这个社会的审美和需求似乎无关紧要,因为一切皆浮于表面,暗流其实早已涌动。  赏石当何去何从?这是站在历史高度,必须前瞻性理智思考的问题。江山代有人才出,北京老焦提出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无疑是具有正确导
期刊
发现是解读,表达也是解读,都包含在解读里。所以我认为奇石艺术重在解读。焦先生说的没错,但他这个概念没有深层次的理论支持,是片面化的。在奇石理论方面,应该有大约统一的思想,不能今天你提出一个名词,明天他提出一个概念,容易造成“罗生门现象”。我觉得“奇石艺术重在解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奇石艺术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防止这种现象出现。  《中华奇石》杂志编辑部主任吴蕊贤女士转来《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
期刊
谁播种,八千万年始开花,结果应是劫波后,山崩海退得此瓜。放在厅堂上,闭眼植心田,悠然东篱西苑满馨香。山远酒旗近,是农家,浊盏话桑麻。  有瓜就一定有种,所以人们说“种瓜得瓜”。这是因与果的物象表叙。其实万事万物也都是因与果的表象。就像没天哪有地,没爹哪有妈,没妈哪有我一样。只是人们大都会忘记昨天的“因”而执着今天的果,而更多时不会想到今天为这个果所做的也是明天的因。诚所谓盗者心亏、施者心得,帮助别
期刊
我的几位从事雕塑和陶艺的朋友,对“奇石是艺术品”的概念很是不屑,他们认为艺术品一定是在人的情绪基础上,创作而反映意识形态的载体。当然,我并不完全认同,对不同奇石的赏读过程,也算作一次思想观念的反映,我习惯视作是一次思想的写意过程。不需要格式、形式或者公式的限制。那是一种犹如泼墨的随性。  我欣赏一些奇石组合,特别是戈壁石组合,但过于写实手法的组合形式,把几块似是而非的石子、一撮树枝、几间山房堆砌一
期刊
夜郎古铜石产于贵州夜郎古国遗址安顺境内,以皮色酷似古铜而得名。硬度在摩氏4~7之间,有地埋石、山石、水石之分,又因色泽不同有红铜、紫铜、青铜、黄铜之别。夜郎古铜石多精光内敛,包浆老到,具紫砂之雅、青铜之韵,古拙清润,温厚可人(图一)。  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石种相较,夜郎古铜石美在包浆,奇在纹理。  包浆:盘摩保养最怡情  夜郎古铜石经过盘养后滑熟可喜,幽光隐隐,不同于上油打蜡后刺目的“贼光”和浮躁艳
期刊
谁是绅士?  当今社会,咱们周围,如果还有绅士的话,他们是啥样的?  石痴人口囚说,绅士啊,就是些有点癖好的闲人。  这话啥意思来着,有些人,喜欢一个事,但不是想从中得利,只是好玩,还挺有些闲功夫来玩。  咱们举几个例子。  提着笼子出去的,叫溜鸟绅士。带着鱼具,静坐一湾清水,叫钓鱼绅士。花草盘泥,乐此不彼,是养花绅士。上山刨朽木,下水拣漂枝,曰根艺绅士……  在城市和乡村,有些人,他们的业余时间
期刊
“龙王出巡”秉持了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注重创意和画意。简洁古朴的基座与多层次传统水浪的浮雕,将喧腾汹涌的大海尽收于咫尺。一顶冕冠和一把玉罗伞,点活了马首鹿角鱼鳞的龙王形象和一幅龙王出巡的全景图。  此作品获得第三届得云轩小品展创意奖。年近古稀的资深藏家南极渔人(王永奎)出巡展会评奖时自称:“拿着缪斯女神的钥匙,肩背着智慧禅师的乾坤袋。”渔人问道评委,评委求道渔人:按底座与主石,龙王出巡可获金奖,但
期刊
留白,是画面石欣赏中常被提到的一个概念,也通常被作为判定一件画面石作品优秀与否的条件之一。这种判定非常容易理解——将画面石类比于绘画——尤其是中国画,学习、借鉴绘画欣赏的方式,是我们比较公认而且行之有效的欣赏、研究方法。  传统中国画非常讲究留白。所有“虚实”、“疏密”的营造,都因留白才能完成,才有意义。在中国画中,“白”是行云,是流水,是迷雾,是飞雪??是着墨处的视觉扩展,是营造意境、渲染情绪不
期刊
《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篇少有的具思想性的好文章。文章对“奇石是发现的艺术”在赏石活动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奇石是表达的艺术”这一全新的理念。对赏石活动可持续性面临的资源困境、深化发展等系列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提供了理论支撑。  以当前长江石的赏玩现状为例,正是深受“奇石是发现的艺术”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仅满足于如何读图、能够从奇石画面中识别出可以确立为主题的图形为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