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山上的红叶熟了,那故去的人们啊,如今在何处安好?
—题记
时至暮秋,一年一度的研学旅行又被提上了日程,这已经是高中入学以来的第二次研学旅行了,只是这次与我同车而行的,已不是那些旧面孔了。
走高速,攀环山,百公里尘土飞扬,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香山。
站在山脚下,回头四十五度看去,稍微认真点便能看见矮山顶上星点的经幡,若是被雾霾蒙了眼,你大可以闭左眼,然后再将右眼眯成一条缝,便应该能够看清了。
上山的路并不陡,却着实漫长得有些累人。我徒步慢行在山坡上,而手侧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有的因看见旧友而激动地停下来唠了会儿嗑,有的因赶不上我的速度而选择让我代她去山上瞧一瞧,有的人聊着聊着就散了,也有的人走散了,却又在另一个坡度较缓的地方,重新挽住了我的手臂。行至终点,我发现我的身边空无一人。
有些路我希望有人陪伴,但我不得不承认,很多的路都只是一条与肩同宽的单行道。
舟车劳顿之后便是下午了,我们一行人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前留了影,便开始进入馆内参观,场馆不大,却足有两层。刘志丹的故事我从小便听身为革命后代的奶奶讲起,每每听到他年仅三十四岁便死于东征战场的枪弹时,小时候的我难过得眼泪汪汪,但现在的我,却已能在感性之余,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了。我想,抗战有时候也是一条孤单的路,人走上这一条路时,什么也不能携带,包括生命。诚然这样,他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家国,舍小己,二三十个青春年华,全付作枪林弹雨下的一枝血色的花。
有些路他已做好了孤单的准备,但转头间,他发现有无数如他这般独身前行的人,如遇上磁针的铁屑一般,涌上来,将他化作铁屑中的一分子,然后一同向磁铁涌去。这块“磁铁”的名字,叫理想。
從纪念碑前往下走,熙攘的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我一时间跌入了自己的小世界,无数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就这样施施然与我打了个照面后,又往前走去了。忽然,我听见有人在我耳边无比欢快地说:“要不要一起跟古都人民吸几口霾呀?”我抬头一看,是高一时与我交好的女孩。我笑着捶她:“吸什么吸啊。”然后一起结伴向车场奔去。
我不想回头,也不能回头,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正在走那条通向山顶的上坡路,我们都正在一条名叫义无反顾的路上,无所畏惧地奔跑着。
香山上的红叶熟了,那远去的人们啊,如今在何处安好?
点评
这篇佳作有三大亮点值得肯定:一是巧借题记,升华主题。文章不但标题新颖,还借助开头如诗般的题记来烘托中心,升华了文章的“革命红色路”的主题。二是由此及彼,联想丰富。这篇游记写得别具一格,作者并没有着重于景色的描绘,而是通过对眼前道路的遐想,点出“路”的内涵。三是语言冲淡,耐人寻味。全文语言具有一股冲淡之美,朦胧中又耐人寻味,特别是将香山红叶、红色革命及作者眼前的路,三者结合,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点评教师 陈琼)
—题记
时至暮秋,一年一度的研学旅行又被提上了日程,这已经是高中入学以来的第二次研学旅行了,只是这次与我同车而行的,已不是那些旧面孔了。
走高速,攀环山,百公里尘土飞扬,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香山。
站在山脚下,回头四十五度看去,稍微认真点便能看见矮山顶上星点的经幡,若是被雾霾蒙了眼,你大可以闭左眼,然后再将右眼眯成一条缝,便应该能够看清了。
上山的路并不陡,却着实漫长得有些累人。我徒步慢行在山坡上,而手侧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有的因看见旧友而激动地停下来唠了会儿嗑,有的因赶不上我的速度而选择让我代她去山上瞧一瞧,有的人聊着聊着就散了,也有的人走散了,却又在另一个坡度较缓的地方,重新挽住了我的手臂。行至终点,我发现我的身边空无一人。
有些路我希望有人陪伴,但我不得不承认,很多的路都只是一条与肩同宽的单行道。
舟车劳顿之后便是下午了,我们一行人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前留了影,便开始进入馆内参观,场馆不大,却足有两层。刘志丹的故事我从小便听身为革命后代的奶奶讲起,每每听到他年仅三十四岁便死于东征战场的枪弹时,小时候的我难过得眼泪汪汪,但现在的我,却已能在感性之余,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了。我想,抗战有时候也是一条孤单的路,人走上这一条路时,什么也不能携带,包括生命。诚然这样,他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家国,舍小己,二三十个青春年华,全付作枪林弹雨下的一枝血色的花。
有些路他已做好了孤单的准备,但转头间,他发现有无数如他这般独身前行的人,如遇上磁针的铁屑一般,涌上来,将他化作铁屑中的一分子,然后一同向磁铁涌去。这块“磁铁”的名字,叫理想。
從纪念碑前往下走,熙攘的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我一时间跌入了自己的小世界,无数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就这样施施然与我打了个照面后,又往前走去了。忽然,我听见有人在我耳边无比欢快地说:“要不要一起跟古都人民吸几口霾呀?”我抬头一看,是高一时与我交好的女孩。我笑着捶她:“吸什么吸啊。”然后一起结伴向车场奔去。
我不想回头,也不能回头,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正在走那条通向山顶的上坡路,我们都正在一条名叫义无反顾的路上,无所畏惧地奔跑着。
香山上的红叶熟了,那远去的人们啊,如今在何处安好?
点评
这篇佳作有三大亮点值得肯定:一是巧借题记,升华主题。文章不但标题新颖,还借助开头如诗般的题记来烘托中心,升华了文章的“革命红色路”的主题。二是由此及彼,联想丰富。这篇游记写得别具一格,作者并没有着重于景色的描绘,而是通过对眼前道路的遐想,点出“路”的内涵。三是语言冲淡,耐人寻味。全文语言具有一股冲淡之美,朦胧中又耐人寻味,特别是将香山红叶、红色革命及作者眼前的路,三者结合,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点评教师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