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课改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实践,只要对语文教改充满信念和热情,就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课改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之语文课程的改革,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了现阶段我国语文教育的得失,借鉴不同国家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小学语文课改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思想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是教学生一套语文教材,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课本展开。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教课本”。在我们的周围,仍存在部分教师在循规蹈矩的“教课本”。因此,教师的思想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唯一内容的观念,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我们承认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但也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资源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我们的周围处处体现着语文。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课堂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课堂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课前要引导学生观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中可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等,特别是可因地制宜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堂之后可适当拓展、或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关于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把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职责。可见,教师不应当只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同时也应该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方式要由以往的教师“唱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转变意味着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既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的训练过程。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改革,涉及社会、家庭诸方面,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综合治理。
三、授之以渔而非“鱼”
教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有若干答案,然而,在以学定教为特征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时,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教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分析本班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应是教学相长的关系,促进共同进步与提高。因此,那种师道尊严的老面孔应该及早“下课”,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谈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此时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放下自己为人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全体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日常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熟悉掌握并运用语文的规律。最后,语文课程还应综合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交际、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性和整体把握课本教学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魅力,充满活力,我们一定会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统一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赵宏.感悟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J].小学教学参考,2002(9):5-7.
[2]赖配根.2004:新课程不该遗忘的话题[J].人民教育,2004.(24):27-30.
(作者单位 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东杨楼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课改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之语文课程的改革,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了现阶段我国语文教育的得失,借鉴不同国家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小学语文课改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思想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是教学生一套语文教材,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课本展开。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教课本”。在我们的周围,仍存在部分教师在循规蹈矩的“教课本”。因此,教师的思想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唯一内容的观念,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我们承认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但也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资源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我们的周围处处体现着语文。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课堂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课堂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课前要引导学生观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中可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等,特别是可因地制宜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堂之后可适当拓展、或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关于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把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职责。可见,教师不应当只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同时也应该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方式要由以往的教师“唱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转变意味着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既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的训练过程。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改革,涉及社会、家庭诸方面,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综合治理。
三、授之以渔而非“鱼”
教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有若干答案,然而,在以学定教为特征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时,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教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分析本班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应是教学相长的关系,促进共同进步与提高。因此,那种师道尊严的老面孔应该及早“下课”,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谈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此时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放下自己为人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全体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日常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熟悉掌握并运用语文的规律。最后,语文课程还应综合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交际、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性和整体把握课本教学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魅力,充满活力,我们一定会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统一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赵宏.感悟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J].小学教学参考,2002(9):5-7.
[2]赖配根.2004:新课程不该遗忘的话题[J].人民教育,2004.(24):27-30.
(作者单位 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东杨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