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影片《建军大业》有一幕场景:中共五大会场,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慷慨陈词,反对右倾投降主义,主张武装反抗国民党,睿智之见、豪杰之气令全场为之注目。这位共产党员就是向警予。这一幕极精练地凸显了她奋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的光辉形象。1939年三八妇女节,向警予牺牲近11年后,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向警予的奋斗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追求进步,永不停步
1895年,向警予出生于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家境富庶,衣食无忧,本可自在逍遥一生,她却从小立志做“旧社会的‘清道夫’”,追求真理、追求进步。8岁时,向警予入校读书,成为整个县城第一个读书的女孩。她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在大哥向先钺的影响下,阅读《警世钟》《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书刊,萌发出浓厚的爱国思想。
为理想长沙求学。1911年底,辛亥革命爆发。正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向警予受到极大震撼,她郑重地向父母提出“去省城长沙报考师范”的想法,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正处危难,我要为国家尽一些微薄的力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第二年,向警予便告别父母,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后又转学到周南女校这座革命摇篮,改名向警予。“警予”,就是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之意。上学期间,她关心国是,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她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她结识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人,与他们志同道合,后来还加入了新民学会。
为抱负家乡办学。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妇女解放”“教育救国”的宏大抱负,回到家乡溆浦。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规模、影响都不断扩大,更培养了不少人才。“五四”运动爆发后,她在溆浦积极响应,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向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为革命法国留学。“五四”运动点燃了年轻的向警予的革命火种,1919年7月,她应蔡畅之邀,到长沙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于当年12月与蔡和森、蔡畅等30余人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到法国后,向警予一边在蒙达尼女子学校读书,一边到树胶厂、纺织厂做工。她学习勤奋,刻苦钻研,以惊人的毅力,在短短几个月便迅速掌握了法语,读完了法文版《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等著作。尽管备尝辛苦,但她却有一股为理想不懈奋斗、使不完的劲。1920年6月2日,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她这样说:“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更不足以餍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数年后,或有以报同志。”追求之高远,信念之坚定,由此可见一斑。
生命其短,贡献其大
正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加之有蔡和森、毛泽东等一批同志的相携相行,向警予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迅速成长为一位有相当理论和实践修养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一次旅法新民学会会议上,向警予讲述了自己的思想转变,极力批评工团主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不切实际的主张,鲜明提出:“中国必须像俄国那样,经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打倒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军阀政府,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唯一的出路。”在探求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上,发出了极有前瞻性的智慧之声。1921年前后,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极力宣传,陈述建党之急,并与周恩来、李立三等一道,在法国成立党的早期组织,几乎与国内同时。建党之功,至大至伟。毛泽东曾多次称誉她为我党“惟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922年初,向警予从法国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作为12名代表之一,出席党的二大,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几年时间里,她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妇女解放运动中。一方面,她重视妇女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妇女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发表在《向导》《妇女周报》《妇女日报》《妇女杂志》《妇女年鉴》等报刊上;另一方面,她积极组织妇女开展争取解放的斗争,以战斗者的姿态活跃在革命运动的最前线,比如1924年6月参与组织领导上海14家丝厂1.5万名女工的大罢工,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带领妇女们上街演讲、宣传和募捐,组织广州、香港等地数千名女工直接参加斗争,等等。正如蔡畅所说:“在向警予从事妇女工作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组织。”毛泽东更是用“模范妇女领袖”来评价向警予对中国妇女运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心中有信仰,无论年长年少;利计为天下,不分是男是女。向警予以其短暂的33岁人生,为党的事业、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历史永远铭记。
不畏难,不惧死
如果向警予没那么早牺牲,她一定能为党为国家做更多工作、做更大贡献。如果他服从组织安排,及时转移,她也不会牺牲得这样早……但,历史没有假设,斗争极其残酷。
1927年3月,向警予从苏联回国,先后被党组织派到武汉市总工会和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1927年7月,汪精卫追随蒋介石在武汉分共,对共产党人大开杀戒,武汉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央考虑将向警予转移到湖南,但向警予认为武汉的工作十分重要,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中央同意了她的要求,并根据斗争需要将她调到湖北省委,负责宣传部的工作,主编省委机关报《长江》。她把这份报作为对敌斗争的重要阵地,宣传党的斗争方针,揭露敌人的阴谋丑行,《长江》影响力越来越大,向警予的处境则更加危险。一些同志考虑到向警予目标太大,多次劝她撤离,但她坚定表示:“大风大浪的时刻,一定要沉着镇定!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据点,许多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一时无人支撑,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决绝之意,献身之志,令人动容。
武汉的形势却一天紧似一天。1928年3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面对审讯,她大义凛然,租界当局最终以“无确实证据”为由,决定不向武汉国民党引渡向警予。然而,反动派却不罢休,他们通过外交途径,于4月12日将向警予引渡至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在狱中,敌人对向警予用了3次大刑,卻没有得到一点口供,不得不让叛徒前来指认。向警予怒斥叛徒,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对向警予下毒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将她押赴刑场。面对沿途的群众,向警予高唱《国际歌》,并用激昂的声音喊道:“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气急败坏的敌人对她拳打脚踢,并用石子塞进她的口中,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不让她说话。口中鲜血直流,向警予却始终高昂头颅,从容就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警予以柔弱之身、不屈之志,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
向警予牺牲后,她的爱人、战友无不深切缅怀、推崇备至。她的爱人蔡和森曾深情撰文:“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她的战友王一知曾高度评价:“警予同志有温和、沉着、朴实、严肃的态度,有谨慎将事、一丝不苟的作风,有坚强勇敢、刻苦奋斗的精神。”向警予的一生,志向远大,奋斗不息,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上树立起了一座女性的伟岸丰碑,也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追求进步,永不停步
1895年,向警予出生于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家境富庶,衣食无忧,本可自在逍遥一生,她却从小立志做“旧社会的‘清道夫’”,追求真理、追求进步。8岁时,向警予入校读书,成为整个县城第一个读书的女孩。她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在大哥向先钺的影响下,阅读《警世钟》《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书刊,萌发出浓厚的爱国思想。
为理想长沙求学。1911年底,辛亥革命爆发。正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向警予受到极大震撼,她郑重地向父母提出“去省城长沙报考师范”的想法,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正处危难,我要为国家尽一些微薄的力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第二年,向警予便告别父母,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后又转学到周南女校这座革命摇篮,改名向警予。“警予”,就是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之意。上学期间,她关心国是,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她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她结识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人,与他们志同道合,后来还加入了新民学会。
为抱负家乡办学。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妇女解放”“教育救国”的宏大抱负,回到家乡溆浦。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规模、影响都不断扩大,更培养了不少人才。“五四”运动爆发后,她在溆浦积极响应,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向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为革命法国留学。“五四”运动点燃了年轻的向警予的革命火种,1919年7月,她应蔡畅之邀,到长沙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于当年12月与蔡和森、蔡畅等30余人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到法国后,向警予一边在蒙达尼女子学校读书,一边到树胶厂、纺织厂做工。她学习勤奋,刻苦钻研,以惊人的毅力,在短短几个月便迅速掌握了法语,读完了法文版《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等著作。尽管备尝辛苦,但她却有一股为理想不懈奋斗、使不完的劲。1920年6月2日,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她这样说:“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更不足以餍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数年后,或有以报同志。”追求之高远,信念之坚定,由此可见一斑。
生命其短,贡献其大
正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加之有蔡和森、毛泽东等一批同志的相携相行,向警予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迅速成长为一位有相当理论和实践修养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一次旅法新民学会会议上,向警予讲述了自己的思想转变,极力批评工团主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不切实际的主张,鲜明提出:“中国必须像俄国那样,经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打倒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军阀政府,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唯一的出路。”在探求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上,发出了极有前瞻性的智慧之声。1921年前后,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极力宣传,陈述建党之急,并与周恩来、李立三等一道,在法国成立党的早期组织,几乎与国内同时。建党之功,至大至伟。毛泽东曾多次称誉她为我党“惟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922年初,向警予从法国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作为12名代表之一,出席党的二大,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几年时间里,她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妇女解放运动中。一方面,她重视妇女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妇女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发表在《向导》《妇女周报》《妇女日报》《妇女杂志》《妇女年鉴》等报刊上;另一方面,她积极组织妇女开展争取解放的斗争,以战斗者的姿态活跃在革命运动的最前线,比如1924年6月参与组织领导上海14家丝厂1.5万名女工的大罢工,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带领妇女们上街演讲、宣传和募捐,组织广州、香港等地数千名女工直接参加斗争,等等。正如蔡畅所说:“在向警予从事妇女工作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组织。”毛泽东更是用“模范妇女领袖”来评价向警予对中国妇女运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心中有信仰,无论年长年少;利计为天下,不分是男是女。向警予以其短暂的33岁人生,为党的事业、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历史永远铭记。
不畏难,不惧死
如果向警予没那么早牺牲,她一定能为党为国家做更多工作、做更大贡献。如果他服从组织安排,及时转移,她也不会牺牲得这样早……但,历史没有假设,斗争极其残酷。
1927年3月,向警予从苏联回国,先后被党组织派到武汉市总工会和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1927年7月,汪精卫追随蒋介石在武汉分共,对共产党人大开杀戒,武汉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央考虑将向警予转移到湖南,但向警予认为武汉的工作十分重要,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中央同意了她的要求,并根据斗争需要将她调到湖北省委,负责宣传部的工作,主编省委机关报《长江》。她把这份报作为对敌斗争的重要阵地,宣传党的斗争方针,揭露敌人的阴谋丑行,《长江》影响力越来越大,向警予的处境则更加危险。一些同志考虑到向警予目标太大,多次劝她撤离,但她坚定表示:“大风大浪的时刻,一定要沉着镇定!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据点,许多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一时无人支撑,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决绝之意,献身之志,令人动容。
武汉的形势却一天紧似一天。1928年3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面对审讯,她大义凛然,租界当局最终以“无确实证据”为由,决定不向武汉国民党引渡向警予。然而,反动派却不罢休,他们通过外交途径,于4月12日将向警予引渡至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在狱中,敌人对向警予用了3次大刑,卻没有得到一点口供,不得不让叛徒前来指认。向警予怒斥叛徒,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对向警予下毒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将她押赴刑场。面对沿途的群众,向警予高唱《国际歌》,并用激昂的声音喊道:“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气急败坏的敌人对她拳打脚踢,并用石子塞进她的口中,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不让她说话。口中鲜血直流,向警予却始终高昂头颅,从容就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警予以柔弱之身、不屈之志,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
向警予牺牲后,她的爱人、战友无不深切缅怀、推崇备至。她的爱人蔡和森曾深情撰文:“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她的战友王一知曾高度评价:“警予同志有温和、沉着、朴实、严肃的态度,有谨慎将事、一丝不苟的作风,有坚强勇敢、刻苦奋斗的精神。”向警予的一生,志向远大,奋斗不息,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上树立起了一座女性的伟岸丰碑,也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