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直肠黏膜损伤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痔急性发作,临床研究发现,复方角菜酸酯栓具有良好的黏膜保护作用,但缺少病理学研究.本组通过复方角菜酸酯对大鼠急性黏膜损伤作用前后的病理变化研究,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了解其对大鼠直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机 构】
:
10002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黏膜损伤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痔急性发作,临床研究发现,复方角菜酸酯栓具有良好的黏膜保护作用,但缺少病理学研究.本组通过复方角菜酸酯对大鼠急性黏膜损伤作用前后的病理变化研究,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了解其对大鼠直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其他文献
结肠粪性穿孔(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colon,SPC)是由于粪石压迫造成肠壁缺血,形成粪性溃疡,发生穿孔.由于临床上不多见并常与特发性或继发性结肠穿孔相混淆,导致延误诊治,预后差.本组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5例SPC,报告如下。
我们探讨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胆道梗阻患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价值。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10余年,加重10 d于2002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呈持续性钝痛,无发热和恶心呕吐.在外院按"胆囊炎"给予利胆药物治疗,效果尚可.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间断服药治疗.1992年曾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入院查体:T 36.8℃ P 82次/min R 16次/min,BP 125/85 mm Hg,巩膜
目的 探讨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对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其中移植血管选用自体静脉5例,人工血管3例. 结果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近期无再出血.随防10个月至10年,平均随访5年2个月,3例恢复轻体力劳动,2例恢复重体力劳动,2例死亡,1例失访. 结论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区域性降压效果好,兼有断流效果,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干扰小,是一
目的 总结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14例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动脉瘤6例﹑脾动脉瘤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 结果 1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13例发生破裂出血.手术5例,成功2例,死亡1例.经动脉导管栓塞11例,全部成功且无并发症,13例获得随访,平均2年,无复发. 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急症有确诊价值,经动脉导管栓塞术对
患者女,42岁,7年前曾有剧烈胸背疼痛,3个月前突发腹痛,持续约1周后好转,经CT发现肾下腹主动脉瘤样扩张,瘤腔内有内膜片,伴右肾部分梗死(图1).动脉造影证实为Ⅲ型夹层动脉瘤,近侧内膜破口在降主动脉上段,肾动脉水平以下有再入口。
患者女,81岁,因发现右腋下无痛性肿块1个月于1999年8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72次/min,血压136/82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颌下、颈两侧、锁骨上、双腋下及腹股沟均扪及直径为0.5~1.5cm的淋巴结,质中,无触痛,活动可;右腋下可及一直径约5.0cm的实性肿块,表面光滑,界清,局部无红肿、破溃,活动可,无明显压痛,无波动感及搏动感;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女性患者,47岁.恶心、呕吐10余日,近日呕吐加重并出现乏力、心悸.患者1年前曾出现上腹部不适及黑便.查体:一般状态差,血压80/60 mm Hg,心率120次/分.腹部膨隆,脐窝消失,右侧腹压痛明显,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未闻及肠鸣音.腹部穿刺抽出混浊棕黄色液体.血常规:WBC 2.1×109/L,RBC 2.88×1012,HCT 19%,HB 58 g/L.腹部立位X线
目的 研究预防和减少胸腹主动脉手术中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45只家兔用于三个部分实验,实验一,研究血管活性药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实验二,研究脊髓减压对脊髓缺血的影响.实验三,研究低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结果各组相比,低温组脊髓神经元细胞变性数最少(均值3.0)、预防脊髓缺血损伤效果良好,前列腺素药物组和脊髓减压组也有一定有益作用.结论在胸腹主动脉手术时,低温、前列腺素药物投入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