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瓜是一种籽用西瓜,其生育期较短,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外部环境条件较其它瓜类低。近几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打瓜籽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让广大种植户尽快掌握打瓜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增加经济效益,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种责任。本文主要从土壤、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来介绍打瓜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打瓜;高产;栽培技术
1 土壤准备
1.1 选地
打瓜适应性广,可选择中等肥力、地势高燥的地方。打瓜怕水渍,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其次是沙土、黏土、盐碱轻的地块。前茬以豆科、玉米作物较好,其次是小麦、棉花、葵花。要求3年~5年以上轮作,利于防病,切忌重茬、迎茬。
1.2 施肥整地
一般播前施磷酸二铵10千克/667平方米,或复合肥15千克/平方米,最好同发酵的有机肥混合施入沟坡面30厘米处及施于沟底,深度15厘米。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进行早秋翻、深翻、冬灌,春季耙地保墒呈待播状。
2 适期早播
2.1 品种选择
要求品种纯度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好品种的抗逆性强、产量高、籽粒饱满、易嗑、生食口感性好。目前种植的有新籽瓜1号、新籽瓜4号等优质打瓜黑大片、黑小片、红小片、红中片等等。
2.2 种子处理
(1)播种前晒种1天~2天,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2)温水浸种: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12小时,可杀种子表面病菌。也可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防治苗期病害。
2.3 覆膜播种。
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3摄氏度以上时即可覆膜播种,最适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用70厘米~90厘米的农覆和专用平铺沟植打瓜覆膜点播机,沟心距1.2米,在沟两侧边覆膜边播种,膜两边覆土10厘米,株距25厘米。大片播量2.5千克/667平方米~3千克/667平方米,小片播量1.5千克/667平方米~2千克/667平方米。在播种墒情较适宜的地块,播种位置距沟沿10厘米,在膜上挖穴,每穴2粒~3粒种子,播种深度3厘米,播种后覆土镇压,播种质量要求深浅一致、下籽均匀。
3 田间管理
3.1 间定苗。
4片真叶时开始间苗,留壮留健。为防止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可推迟到5片~6片真叶时定苗,一般每穴留单株,缺苗处两边必留双株,缺苗2株以上人工催芽补种。达到毎667平方米保苗2700株~3200株,株行距25厘米×100厘米。
3.2 进行合理的追肥、灌水。
打瓜在整个生育期中,只有满足它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才能多结瓜、结大瓜、产籽多。尤其是打瓜结实期,是需要营养的高峰期,这时如果养分供不上,那就容易造成落花和化瓜,或者结瓜小、延长成熟期、降低产量。打瓜需要磷钾肥较多,施氮肥要适当。过多施用氮肥易造成徒长、旺长、降低抗逆性、抗病性。在打瓜甩蔓期浇头水,膨大期浇二水,可根据土壤墒情以及打瓜生长情况酌情灌水,全生育期可灌水3次~4次,结合灌头水人工条施尿素5千克/667平方米~6千克/667平方米。要掌握弱苗生长慢可早灌水,旺苗可推迟灌水、施肥。施肥施于离根部20厘米处深10厘米~15厘米,旺苗少施,弱苗多施。另可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在甩蔓期、瓜膨大期叶面喷施氮、磷、钾叶面肥1次~2次,基肥不足,可增加喷施次数。
3.2.1打瓜膜下增压滴灌
打瓜增压滴灌可增产30%~50%,最高产量可达200千克/667平方米。
(1)浇水
播后出苗前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可进行第一次滴灌,干播湿出,以促出全苗;第二次滴灌应掌握在打瓜甩蔓期;第三、四次滴灌在果实膨大期,此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第五次滴灌在瓜秧恢复期。一般全生育期滴灌6次~7次,具体应据土壤及天气情况而定。灌水时应注意灌匀灌透。
(2)追肥
增压滴灌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随第二次滴灌可毎667平方米追尿素4千克,磷酸二氢钾200克;随第四次滴灌可毎667平方米追尿素4千克,磷酸二氢钾1000克~2000克,也可用一些专用滴灌肥。
3.3 整枝压蔓
当主蔓长至40厘米~60厘米时,人工及时用土块压蔓,防止大风把瓜蔓缠在一起,引起坐瓜率低。通常隔一水擺蔓一次,全生育期进行3次~5次。
3.4 病虫害防治
危害打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病毒病等。重病区立枯病平均发病率40%以上、蔓枯病30%、白粉病发病率80%以上、枯萎病30%、疫病20%、炭疽病15%。因病害造成的减产面积达80%以上,不少地块甚至绝收。
以白粉病为例。打瓜白粉病是打瓜常见且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是在生长后期为害最重。白粉病又称粉霉病,其症状是叶柄、叶片、茎蔓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霉点,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连成一片,使整个叶片覆盖一层白粉状物,逐渐扩大成粉霉斑,叶柄、茎蔓象开水烫伤状软腐;后期白粉层变成白色,其间散生或堆生黄色至黑褐色小颗粒,严重时整蔓枯死,严重时瓜面也可出现白粉状物。防治措施:一是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促进打瓜健康生长;二是适期喷药预防。一般该病于6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份干旱少雨蔓延较快。应从6月下旬起,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硫磺粉、硫磺悬浮剂、达科宁等。但硫磺粉制剂在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最好不要使用,以免产生药害;三是科学使用治疗性药剂。当白粉病发生普遍时,选用敌力康、三唑酮、氟硅唑、25%丙环唑、腈菌唑、信生、斑粒脱、福星等。一般每667平方米用量为12.5%敌力康可湿性粉剂40克、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100克、20%三唑酮乳油50克~60克、氟硅唑4克~6克、腈菌唑12克~15克,常规喷雾器每667平方米用水量20千克~2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7天~10天1次,连喷2次~3次即可;四是治疗剂与叶面肥配合使用,可起到提高防效和增强抗病力等作用,可选用春雨1号、丰产星、芸苔素、绿色植保素等效果比较明显的保健增效类药。
4 适时收获
打瓜一般是陆续成熟,可待黑籽率达到95%以上即可用脱籽机进行采收,采收后放置在开阔向阳处进行晾晒,并经常翻动,一直晒至壳与壳相碰发出响声即可,不可晒的太干。打瓜籽的晾晒是打瓜种植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保证晾晒质量,以提高打瓜籽的商品率,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云波.打瓜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天地,2002(01)
[2]郑梅锋.打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03)
[3]李士焱.打瓜病害的田间诊断与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4(06)
【关键词】打瓜;高产;栽培技术
1 土壤准备
1.1 选地
打瓜适应性广,可选择中等肥力、地势高燥的地方。打瓜怕水渍,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其次是沙土、黏土、盐碱轻的地块。前茬以豆科、玉米作物较好,其次是小麦、棉花、葵花。要求3年~5年以上轮作,利于防病,切忌重茬、迎茬。
1.2 施肥整地
一般播前施磷酸二铵10千克/667平方米,或复合肥15千克/平方米,最好同发酵的有机肥混合施入沟坡面30厘米处及施于沟底,深度15厘米。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进行早秋翻、深翻、冬灌,春季耙地保墒呈待播状。
2 适期早播
2.1 品种选择
要求品种纯度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好品种的抗逆性强、产量高、籽粒饱满、易嗑、生食口感性好。目前种植的有新籽瓜1号、新籽瓜4号等优质打瓜黑大片、黑小片、红小片、红中片等等。
2.2 种子处理
(1)播种前晒种1天~2天,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2)温水浸种: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12小时,可杀种子表面病菌。也可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防治苗期病害。
2.3 覆膜播种。
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3摄氏度以上时即可覆膜播种,最适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用70厘米~90厘米的农覆和专用平铺沟植打瓜覆膜点播机,沟心距1.2米,在沟两侧边覆膜边播种,膜两边覆土10厘米,株距25厘米。大片播量2.5千克/667平方米~3千克/667平方米,小片播量1.5千克/667平方米~2千克/667平方米。在播种墒情较适宜的地块,播种位置距沟沿10厘米,在膜上挖穴,每穴2粒~3粒种子,播种深度3厘米,播种后覆土镇压,播种质量要求深浅一致、下籽均匀。
3 田间管理
3.1 间定苗。
4片真叶时开始间苗,留壮留健。为防止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可推迟到5片~6片真叶时定苗,一般每穴留单株,缺苗处两边必留双株,缺苗2株以上人工催芽补种。达到毎667平方米保苗2700株~3200株,株行距25厘米×100厘米。
3.2 进行合理的追肥、灌水。
打瓜在整个生育期中,只有满足它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才能多结瓜、结大瓜、产籽多。尤其是打瓜结实期,是需要营养的高峰期,这时如果养分供不上,那就容易造成落花和化瓜,或者结瓜小、延长成熟期、降低产量。打瓜需要磷钾肥较多,施氮肥要适当。过多施用氮肥易造成徒长、旺长、降低抗逆性、抗病性。在打瓜甩蔓期浇头水,膨大期浇二水,可根据土壤墒情以及打瓜生长情况酌情灌水,全生育期可灌水3次~4次,结合灌头水人工条施尿素5千克/667平方米~6千克/667平方米。要掌握弱苗生长慢可早灌水,旺苗可推迟灌水、施肥。施肥施于离根部20厘米处深10厘米~15厘米,旺苗少施,弱苗多施。另可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在甩蔓期、瓜膨大期叶面喷施氮、磷、钾叶面肥1次~2次,基肥不足,可增加喷施次数。
3.2.1打瓜膜下增压滴灌
打瓜增压滴灌可增产30%~50%,最高产量可达200千克/667平方米。
(1)浇水
播后出苗前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可进行第一次滴灌,干播湿出,以促出全苗;第二次滴灌应掌握在打瓜甩蔓期;第三、四次滴灌在果实膨大期,此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第五次滴灌在瓜秧恢复期。一般全生育期滴灌6次~7次,具体应据土壤及天气情况而定。灌水时应注意灌匀灌透。
(2)追肥
增压滴灌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随第二次滴灌可毎667平方米追尿素4千克,磷酸二氢钾200克;随第四次滴灌可毎667平方米追尿素4千克,磷酸二氢钾1000克~2000克,也可用一些专用滴灌肥。
3.3 整枝压蔓
当主蔓长至40厘米~60厘米时,人工及时用土块压蔓,防止大风把瓜蔓缠在一起,引起坐瓜率低。通常隔一水擺蔓一次,全生育期进行3次~5次。
3.4 病虫害防治
危害打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病毒病等。重病区立枯病平均发病率40%以上、蔓枯病30%、白粉病发病率80%以上、枯萎病30%、疫病20%、炭疽病15%。因病害造成的减产面积达80%以上,不少地块甚至绝收。
以白粉病为例。打瓜白粉病是打瓜常见且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是在生长后期为害最重。白粉病又称粉霉病,其症状是叶柄、叶片、茎蔓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霉点,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连成一片,使整个叶片覆盖一层白粉状物,逐渐扩大成粉霉斑,叶柄、茎蔓象开水烫伤状软腐;后期白粉层变成白色,其间散生或堆生黄色至黑褐色小颗粒,严重时整蔓枯死,严重时瓜面也可出现白粉状物。防治措施:一是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促进打瓜健康生长;二是适期喷药预防。一般该病于6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份干旱少雨蔓延较快。应从6月下旬起,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硫磺粉、硫磺悬浮剂、达科宁等。但硫磺粉制剂在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最好不要使用,以免产生药害;三是科学使用治疗性药剂。当白粉病发生普遍时,选用敌力康、三唑酮、氟硅唑、25%丙环唑、腈菌唑、信生、斑粒脱、福星等。一般每667平方米用量为12.5%敌力康可湿性粉剂40克、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100克、20%三唑酮乳油50克~60克、氟硅唑4克~6克、腈菌唑12克~15克,常规喷雾器每667平方米用水量20千克~2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7天~10天1次,连喷2次~3次即可;四是治疗剂与叶面肥配合使用,可起到提高防效和增强抗病力等作用,可选用春雨1号、丰产星、芸苔素、绿色植保素等效果比较明显的保健增效类药。
4 适时收获
打瓜一般是陆续成熟,可待黑籽率达到95%以上即可用脱籽机进行采收,采收后放置在开阔向阳处进行晾晒,并经常翻动,一直晒至壳与壳相碰发出响声即可,不可晒的太干。打瓜籽的晾晒是打瓜种植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保证晾晒质量,以提高打瓜籽的商品率,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云波.打瓜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天地,2002(01)
[2]郑梅锋.打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03)
[3]李士焱.打瓜病害的田间诊断与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