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阑尾脓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n5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3例阑尾脓肿病人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保守治疗辅以必要的穿刺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关键词】:抗生素 支持 超声引导下穿刺
阑尾脓肿是一种局限化的化脓过程,可出现于阑尾炎进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这就意味着阑尾炎可发生或不发生阑尾包块。当穿孔的阑尾被邻近的小肠和网膜包裹后就会形成阑尾脓肿,而不是弥散性腹膜炎。大约1%-3%的阑尾炎患者就诊时就已发生阑尾脓肿,但是只有约2%-6%的患者在初诊时可触及包块,这意味着不是所有的阑尾脓肿患者都有包块可触及。脓肿已局限在右下腹,病情平稳时,不要强求作阑尾切除术,给予抗生素,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以促进脓液吸收、脓肿消退。
1 资料和方法
I.I 一般资料我院普外科在2005年3月至2012年1月间,对收住的13例阑尾脓肿病例采取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在17岁-42岁之间,平均年龄29.5岁。病程5-12天。
1.2 临床表现 病人就诊时,症状大约在72小时以上,右下腹疼痛,反跳痛,肌紧张,发热或白细胞升高,部分病例右下腹可扪及痛性包块等。
1.3 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见右下腹单腔无回声或内部回声欠均匀的杂乱低回声图像,有的界限欠清晰。
2 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脓肿的大小,距离体表的深度以及与周围的关系,在距离脓肿最近的皮肤穿刺点做标记,测量脓腔深度。进针深度应该小于腹壁厚度加脓腔的前后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选用5毫升注射器针头及50毫升注射器。首先用5ml注射器在已确定好的穿刺点斜行刺人皮下,然后垂直进针,边进针边抽吸,直至抽取脓液后,停止进针,同定针头,更换50ml注射器。如脓液稠,可用牛理盐水或甲硝唑液稀释冲洗,但应注意每次注入量应少于抽出量的1/2。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可间隔3-5天进行一次。同时选用有效抗生素。
3 结果
对B超检查包块或单腔脓肿直径小于3厘米者,采用抗牛素治疗5例,經9至12日后,右下腹痛消失,无右下腹压痛,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白细胞数降至正常范围;4例患者脓肿或混合性包块直径在3至4.9厘米者,抗生素治疗,经1次穿刺抽脓,10-14天后痊愈;有2例脓肿直径在5至6.4厘米之间,严格抗生素治疗,并在B超引导下穿刺1-2次,穿刺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有效抗生素,19至22日后痊愈,其中一例,因恶性、呕吐、纳差症状重,给予葡萄糖、氨基酸等支持治疗后,痊愈;1例脓肿直径在6.7至7.3厘米之间,抗生素治疗,经过3次穿刺,27日痊愈;有l例脓肿直径在6.6至8.9厘米间,食欲差,发热,恶心,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21日,配合穿刺4次,补充葡萄糖、氨基酸,静滴脂肪乳剂,30天痊愈出院。抗生素治疗最短9天,长者21天。穿刺次数最少者O次,最多者4次,每次穿刺抽出稠厚脓液后,用0.2%的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脓腔,病人症状明显减轻。Bagi和Dueholin以保守治疗辅以必要时穿刺引流治疗了40例患者,成功率达93%。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过其他并发症。后经15至30天的随访,B超检查显示脓腔消失。
4 讨论
抗生素、支持治疗,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操作方法简单,费用低,痛苦小,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手术创伤,病人易于接受。本组病例均为单腔阑尾脓肿,位置表浅,紧邻腹壁,比较同定。阑尾脓肿常并非满腔都是积脓,而是一个炎性包块,其间有散在的小脓肿,此类脓肿易于吸收。在B超引导下选用细针穿刺,一般不致予误伤其他脏器,临床实践证明,只要用细针,仍是安全的。对于位置较深的阑尾周围脓肿,如盲肠后位,由于受到肠管内气体的干扰,超声图像往往显示不清,所以不易盲目穿刺。脓肿直径小于3.0厘米者,不必急于穿刺,可在严密观察下采用抗牛素和支持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必须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牛素。阑尾炎时,以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类杆菌)三者较为常见。联合应用抗生素是,可加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钠霉素和甲硝唑。在感染菌种及药敏明确后改用更为有效的抗牛素。能够白行进食者,嘱其加强营养。对于胃肠道症状重者,补充足够的热量,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以防抵抗力下降。在输入葡萄糖供给一部分热量的同时应补充氨基酸等,静脉输入脂肪乳剂,热量较高。因此,保守治疗辅以必要时穿刺治疗者,成功率高。
【关键词】:抗生素 支持 超声引导下穿刺
阑尾脓肿是一种局限化的化脓过程,可出现于阑尾炎进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这就意味着阑尾炎可发生或不发生阑尾包块。当穿孔的阑尾被邻近的小肠和网膜包裹后就会形成阑尾脓肿,而不是弥散性腹膜炎。大约1%-3%的阑尾炎患者就诊时就已发生阑尾脓肿,但是只有约2%-6%的患者在初诊时可触及包块,这意味着不是所有的阑尾脓肿患者都有包块可触及。脓肿已局限在右下腹,病情平稳时,不要强求作阑尾切除术,给予抗生素,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以促进脓液吸收、脓肿消退。
1 资料和方法
I.I 一般资料我院普外科在2005年3月至2012年1月间,对收住的13例阑尾脓肿病例采取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在17岁-42岁之间,平均年龄29.5岁。病程5-12天。
1.2 临床表现 病人就诊时,症状大约在72小时以上,右下腹疼痛,反跳痛,肌紧张,发热或白细胞升高,部分病例右下腹可扪及痛性包块等。
1.3 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见右下腹单腔无回声或内部回声欠均匀的杂乱低回声图像,有的界限欠清晰。
2 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脓肿的大小,距离体表的深度以及与周围的关系,在距离脓肿最近的皮肤穿刺点做标记,测量脓腔深度。进针深度应该小于腹壁厚度加脓腔的前后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选用5毫升注射器针头及50毫升注射器。首先用5ml注射器在已确定好的穿刺点斜行刺人皮下,然后垂直进针,边进针边抽吸,直至抽取脓液后,停止进针,同定针头,更换50ml注射器。如脓液稠,可用牛理盐水或甲硝唑液稀释冲洗,但应注意每次注入量应少于抽出量的1/2。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可间隔3-5天进行一次。同时选用有效抗生素。
3 结果
对B超检查包块或单腔脓肿直径小于3厘米者,采用抗牛素治疗5例,經9至12日后,右下腹痛消失,无右下腹压痛,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白细胞数降至正常范围;4例患者脓肿或混合性包块直径在3至4.9厘米者,抗生素治疗,经1次穿刺抽脓,10-14天后痊愈;有2例脓肿直径在5至6.4厘米之间,严格抗生素治疗,并在B超引导下穿刺1-2次,穿刺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有效抗生素,19至22日后痊愈,其中一例,因恶性、呕吐、纳差症状重,给予葡萄糖、氨基酸等支持治疗后,痊愈;1例脓肿直径在6.7至7.3厘米之间,抗生素治疗,经过3次穿刺,27日痊愈;有l例脓肿直径在6.6至8.9厘米间,食欲差,发热,恶心,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21日,配合穿刺4次,补充葡萄糖、氨基酸,静滴脂肪乳剂,30天痊愈出院。抗生素治疗最短9天,长者21天。穿刺次数最少者O次,最多者4次,每次穿刺抽出稠厚脓液后,用0.2%的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脓腔,病人症状明显减轻。Bagi和Dueholin以保守治疗辅以必要时穿刺引流治疗了40例患者,成功率达93%。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过其他并发症。后经15至30天的随访,B超检查显示脓腔消失。
4 讨论
抗生素、支持治疗,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操作方法简单,费用低,痛苦小,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手术创伤,病人易于接受。本组病例均为单腔阑尾脓肿,位置表浅,紧邻腹壁,比较同定。阑尾脓肿常并非满腔都是积脓,而是一个炎性包块,其间有散在的小脓肿,此类脓肿易于吸收。在B超引导下选用细针穿刺,一般不致予误伤其他脏器,临床实践证明,只要用细针,仍是安全的。对于位置较深的阑尾周围脓肿,如盲肠后位,由于受到肠管内气体的干扰,超声图像往往显示不清,所以不易盲目穿刺。脓肿直径小于3.0厘米者,不必急于穿刺,可在严密观察下采用抗牛素和支持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必须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牛素。阑尾炎时,以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类杆菌)三者较为常见。联合应用抗生素是,可加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钠霉素和甲硝唑。在感染菌种及药敏明确后改用更为有效的抗牛素。能够白行进食者,嘱其加强营养。对于胃肠道症状重者,补充足够的热量,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以防抵抗力下降。在输入葡萄糖供给一部分热量的同时应补充氨基酸等,静脉输入脂肪乳剂,热量较高。因此,保守治疗辅以必要时穿刺治疗者,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