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常有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以增加带氧能力。患儿红细胞可增多至600~700万,血红蛋白增多至150~200g/L,甚至更高;红细胞压积增高至50%~70%,这是有利于患儿供氧的代偿机制。但当红细胞压积超过60%以上,血液黏滞度即急剧上升,血流驱动即发生困难,组织供氧反而更降低,产生血液黏滞综合征。患儿出现头痛、烦躁不安,各种脏器如脑、肺、肾等均可引起血栓,在脑栓塞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可形成脑脓肿,后果严重。现将我院儿内科收治的9例青紫型先心病合并脑脓肿患儿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儿内科住院患儿中青紫型先心病合并脑脓肿患儿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5~16岁,其中学龄前3例。先心病病种如下:法洛四联症(TOF)7例,单心室(SV)2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合临床均确诊为脑脓肿。
1.2 治疗方法
(1)内科保守治疗。5例均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抗感染治疗共6周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滞度,巴米尔、潘生丁等药物溶栓抗凝治疗。(2)内外科联合治疗。4例均为意识状态逐渐恶化、颅内高压症状明显、CT显示脓肿较大且占位效应显著的患儿,手术采用单纯穿刺术、脓肿切除术、穿刺术后行脓肿切除术,并同时加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结果
(1)临床特征。①感染症状。发热4例占44%,体温波动于38~40℃,呈弛张热型。②颅高压症状。头痛5例占55%;恶心1例占11%,嗜睡2例占22%。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偏瘫1例占11%。④其他症状和体征。抽搐5例占55%,上肢无力2例占22%。(2)实验室特征。HGB 180~200g/L 4例占44%,HGB>200g/L 4例占44%,HGB 122g/L 1例占11%,红细胞压积超过65%达6例89%。(3)治疗结果。内科保守治疗5例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病情恶化致死亡2例,治愈2例;手术治疗4例中术后痊愈出院3例,术后死亡1例,死亡病例术前及术中发现均为多发性脑脓肿。而其中预后差者主要为就诊时间晚,多发性脑脓肿,全身情况差者。
2 护理
青紫型先心病由于大部分合并大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骑跨,故在全身感染时细菌可直接通过骑跨的主动脉进入体循环,进入中枢系统,易发生中枢病变,同时体循环系统的血栓也缺少肺的滤过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形成脑栓塞等。如合并脑脓肿则是一种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我院统计为1.3%(9/700),在新生儿及婴幼儿病死率较高,本组死亡率为33%(3/9),皆因本组病例主要为就诊时间晚,多发性脑脓肿,全身情况差者。因此,在临床护理青紫型先心病患儿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该病的特征,及早发现其先兆症状并加强针对性的临床观察,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脑脓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救治率。
3 先兆症状的护理观察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因血液黏滞度增高,易发生栓塞,感染后易合并脑脓肿。而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有:(1)诊治是否及时。晚期病人常因脑干受压或脓肿破溃而导致死亡。本文病例共分2组,即内科保守治疗组和内外科联合治疗组。从治疗的结果看,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率为50%,而内外科联合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下降(25%),由此可见,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明显时,应积极采取外科干预,从而可降低死亡率。(2)致病菌的毒力。特别是厌氧链球菌引起的脑脓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可能与其破坏脑组织的毒力有关。(3)心源性、肺源性和多发性脑脓肿预后差。本组死亡3例均为多发性脑脓肿;2例为内科保守治疗组中病例,由此可见,如为此类病人需尽早外科干预。(4)婴幼儿患者预后较成人差。鉴于以上各项,护理观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脑脓肿患儿一般表现有急性全身感染、颅内压增高和局灶定位征象。病变初期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困倦、全身无力及颈部抵抗等全身及颅内感染症状,当出现以上任何症状,都应引起重视,及时与医生联系,争取救治时机。尽管是脑脓肿,但本组病例中发热仅占44%(4/9),相反以头痛、抽搐发生率反而高55%(5/9),故脑脓肿时不能仅以发热才引起高度重视,因脑脓肿时如有包裹,其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而以定位症状为主。所以,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入院时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如近期进食情况,有无呕吐、腹泻等,因该类表现易致患儿脱水,形成栓塞等。
4 术前护理
需行颅脑手术的患儿除了以上各项护理外,还应做好各种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手术区的皮肤准备,完成各项化验及辅检,药物敏感试验,术前禁食等,而术前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针对本组患儿年龄较大,心理活动较多的特点,心理护理应从疾病的良好预后着手,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儿信服,从而树立信心,配合各项术前准备顺利进行。对手术前晚过分焦虑的患儿在饮热饮料、泡热水脚无效的情况下可酌情给予安眠剂帮助人睡。
5 症状护理
5.1 发热
以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为主,另外通过多饮水(1 000~2000ml/d),适当减少衣物被盖,改善发热症状。患儿宜卧床休息,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
5.2 头痛、恶心、呕吐
在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压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体位及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尤为重要。头痛患儿置头高位(抬高头部15~30°),有恶心呕吐症状患儿则置头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及窒息。病室光线宜暗,白天可适当拉上窗帘,避免强光刺激,夜间病室灯光宜柔和,减少人员走动,治疗护理工作相对集中进行可安抚患儿情绪,减轻颅高压症状。
5.3 偏瘫
加强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定时给予适当的被动肢体运动及鼓励尚有的主动肢体运动,防止肢体废用和肌肉萎缩。患侧肢体加强皮肤护理,鼓励并协助患儿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压疮。
5.4 抽搐
抽搐时立即遵医嘱给予解痉镇静药物,保护患儿,避免误伤。抽搐发作后应给予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安静的病室环境,安抚患儿紧张的情绪,让患儿得到充分休息。
6 护理干预
6.1 降低血液黏滞度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由于血氧饱和度低,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因此红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血黏度增高,易形成脑血栓,如果合并感染,即可能出现脑脓肿。因此,需督促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夏天或有腹泻时,多饮水可有效稀释血液,避免血栓形成。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黏膜有无淤点、淤斑及咯血、呕血、便血等血液黏滞综合征表现。
6.2 预防感染
部分青紫型先心病患儿由于解剖畸形肺部血流量较多,适于细菌生长,加上先心病患儿易患感冒、肺炎,因此,护理的重点即是要督促患儿及家属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公众环境,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年长患儿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练以增强体质,预防肺炎。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应及时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治疗。
6.3 鼓励尽早手术
青紫型先心病最常见的疾病有TOF、SV等,本组患儿中TOF 7例,SV 2例,而TOF患儿若能争取2岁前手术纠治则可降低脑脓肿的发病率。因此,尽早手术对于患儿的预后很重要,而做好初次入院的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宣教则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要让家长了解疾病的基本特征,常见危急症状的鉴别及简单的急救措施,最佳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本组患儿年龄为5~16岁,均错过了2岁前的最佳手术时期,故增加了脑脓肿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 827-1 82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儿内科住院患儿中青紫型先心病合并脑脓肿患儿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5~16岁,其中学龄前3例。先心病病种如下:法洛四联症(TOF)7例,单心室(SV)2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合临床均确诊为脑脓肿。
1.2 治疗方法
(1)内科保守治疗。5例均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抗感染治疗共6周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滞度,巴米尔、潘生丁等药物溶栓抗凝治疗。(2)内外科联合治疗。4例均为意识状态逐渐恶化、颅内高压症状明显、CT显示脓肿较大且占位效应显著的患儿,手术采用单纯穿刺术、脓肿切除术、穿刺术后行脓肿切除术,并同时加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结果
(1)临床特征。①感染症状。发热4例占44%,体温波动于38~40℃,呈弛张热型。②颅高压症状。头痛5例占55%;恶心1例占11%,嗜睡2例占22%。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偏瘫1例占11%。④其他症状和体征。抽搐5例占55%,上肢无力2例占22%。(2)实验室特征。HGB 180~200g/L 4例占44%,HGB>200g/L 4例占44%,HGB 122g/L 1例占11%,红细胞压积超过65%达6例89%。(3)治疗结果。内科保守治疗5例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病情恶化致死亡2例,治愈2例;手术治疗4例中术后痊愈出院3例,术后死亡1例,死亡病例术前及术中发现均为多发性脑脓肿。而其中预后差者主要为就诊时间晚,多发性脑脓肿,全身情况差者。
2 护理
青紫型先心病由于大部分合并大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骑跨,故在全身感染时细菌可直接通过骑跨的主动脉进入体循环,进入中枢系统,易发生中枢病变,同时体循环系统的血栓也缺少肺的滤过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形成脑栓塞等。如合并脑脓肿则是一种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我院统计为1.3%(9/700),在新生儿及婴幼儿病死率较高,本组死亡率为33%(3/9),皆因本组病例主要为就诊时间晚,多发性脑脓肿,全身情况差者。因此,在临床护理青紫型先心病患儿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该病的特征,及早发现其先兆症状并加强针对性的临床观察,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脑脓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救治率。
3 先兆症状的护理观察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因血液黏滞度增高,易发生栓塞,感染后易合并脑脓肿。而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有:(1)诊治是否及时。晚期病人常因脑干受压或脓肿破溃而导致死亡。本文病例共分2组,即内科保守治疗组和内外科联合治疗组。从治疗的结果看,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率为50%,而内外科联合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下降(25%),由此可见,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明显时,应积极采取外科干预,从而可降低死亡率。(2)致病菌的毒力。特别是厌氧链球菌引起的脑脓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可能与其破坏脑组织的毒力有关。(3)心源性、肺源性和多发性脑脓肿预后差。本组死亡3例均为多发性脑脓肿;2例为内科保守治疗组中病例,由此可见,如为此类病人需尽早外科干预。(4)婴幼儿患者预后较成人差。鉴于以上各项,护理观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脑脓肿患儿一般表现有急性全身感染、颅内压增高和局灶定位征象。病变初期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困倦、全身无力及颈部抵抗等全身及颅内感染症状,当出现以上任何症状,都应引起重视,及时与医生联系,争取救治时机。尽管是脑脓肿,但本组病例中发热仅占44%(4/9),相反以头痛、抽搐发生率反而高55%(5/9),故脑脓肿时不能仅以发热才引起高度重视,因脑脓肿时如有包裹,其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而以定位症状为主。所以,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入院时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如近期进食情况,有无呕吐、腹泻等,因该类表现易致患儿脱水,形成栓塞等。
4 术前护理
需行颅脑手术的患儿除了以上各项护理外,还应做好各种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手术区的皮肤准备,完成各项化验及辅检,药物敏感试验,术前禁食等,而术前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针对本组患儿年龄较大,心理活动较多的特点,心理护理应从疾病的良好预后着手,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儿信服,从而树立信心,配合各项术前准备顺利进行。对手术前晚过分焦虑的患儿在饮热饮料、泡热水脚无效的情况下可酌情给予安眠剂帮助人睡。
5 症状护理
5.1 发热
以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为主,另外通过多饮水(1 000~2000ml/d),适当减少衣物被盖,改善发热症状。患儿宜卧床休息,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
5.2 头痛、恶心、呕吐
在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压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体位及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尤为重要。头痛患儿置头高位(抬高头部15~30°),有恶心呕吐症状患儿则置头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及窒息。病室光线宜暗,白天可适当拉上窗帘,避免强光刺激,夜间病室灯光宜柔和,减少人员走动,治疗护理工作相对集中进行可安抚患儿情绪,减轻颅高压症状。
5.3 偏瘫
加强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定时给予适当的被动肢体运动及鼓励尚有的主动肢体运动,防止肢体废用和肌肉萎缩。患侧肢体加强皮肤护理,鼓励并协助患儿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压疮。
5.4 抽搐
抽搐时立即遵医嘱给予解痉镇静药物,保护患儿,避免误伤。抽搐发作后应给予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安静的病室环境,安抚患儿紧张的情绪,让患儿得到充分休息。
6 护理干预
6.1 降低血液黏滞度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由于血氧饱和度低,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因此红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血黏度增高,易形成脑血栓,如果合并感染,即可能出现脑脓肿。因此,需督促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夏天或有腹泻时,多饮水可有效稀释血液,避免血栓形成。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黏膜有无淤点、淤斑及咯血、呕血、便血等血液黏滞综合征表现。
6.2 预防感染
部分青紫型先心病患儿由于解剖畸形肺部血流量较多,适于细菌生长,加上先心病患儿易患感冒、肺炎,因此,护理的重点即是要督促患儿及家属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公众环境,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年长患儿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练以增强体质,预防肺炎。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应及时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治疗。
6.3 鼓励尽早手术
青紫型先心病最常见的疾病有TOF、SV等,本组患儿中TOF 7例,SV 2例,而TOF患儿若能争取2岁前手术纠治则可降低脑脓肿的发病率。因此,尽早手术对于患儿的预后很重要,而做好初次入院的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宣教则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要让家长了解疾病的基本特征,常见危急症状的鉴别及简单的急救措施,最佳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本组患儿年龄为5~16岁,均错过了2岁前的最佳手术时期,故增加了脑脓肿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 827-1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