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剪纸意象是民众长期感知外物的知觉经验的凝固,其基本结构生成,不是通过理性思辨和逻辑推导,而是顺应文化生命的自然法则最后水到渠成。不同的民族群体对相似符号的含义理解可能呈现不同的“多面性”。剪纸以生动的意象化造型语言、简洁的外形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沁入了古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思考。
关键词:中国民俗剪纸;文化符号;图腾崇拜;意向符号;农耕文化
一、中国传统民俗剪纸文化的渊源
民俗剪纸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延续发展至今,剪纸中的意向符号运用简约的造型、流动的线条描述着古老的格言、动听的美丽传说,将中国老百姓的人生体验、人生理想、文化理想与小小的纸片剪贴在一起。在传统民间,每当举行婚丧嫁娶、庆寿延年、招魂送病、迎贺新年等等重要活动时,往往要用大红色和黄色纸张剪刻成各种图案纹样来装饰环境、营造氛围,表达对人生未来的美好祈愿和祝福。在农耕文化背景影响下,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中对于安居乐业、子孙繁衍等种种理想都寄寓在阴阳组合的平面符号中。
(一)剪纸与巫术风俗的传承
在原始社会的混沌年代里,人类以幼稚朦胧的意识体验着风雨雷电、山崩地裂、生老病死等等自然现象,从而产生了恐惧和疑惑的感觉。由此,万物有灵、神人交感、主客混同,成为了原始意识的主要内容。它作用到人们头脑中,便产生了人类童年那种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形象与想象表现人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理想的原始巫术行为。这种巫术行为是原始人站在自然之上企图用巫术的仪式去迫使自然遵从人意志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其巫术宗教仪式中的招魂复魄、驱鬼避邪、祭祀丧葬等主题内容,形成了特殊的祭祀用品和道具。古人最初以实物方式在祭祀仪式上敬奉先人或鬼神的,至东汉纸发明以后,冥纸、纸钱的广泛应用对于先前祭祀实物的替代促使了巫术仪式中的道具——祭祀剪纸在这种原始意识形态下应运而生,装饰纹样上表现出信仰大于审美,讲究象征暗示,功能趋向于综合等地域民俗传承特征。楚文化圈至今也流行着剪纸人招魂、求子、祭祖巫术。在楚国故地,南漳县荆山脚下,巫师用巫术招魂治病的方法就是剪纸人。除了招魂外,在民间巫术性剪纸礼俗形式还有很多,如用剪纸“破五”、“配偶”、“扫晴”等。
(二)剪纸中的图腾崇拜
原始人在意识到崇拜神灵、巫术仪式不能尝其所愿时,由此便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惧,这种对自然的恐惧就集中体现在图腾崇拜上,图腾崇拜的膜拜对象被人从主观意识上赋予了某种神秘力量,或者说清楚一点,人们把某种具有特殊自然能力的动植物或其他物体当作自己氏族的标志或象征,认为这种物体同自己有某种血缘关系。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原始人就认为一个群体或个人同某种动植物就具有神秘联系,这时作为万物生长之源的太阳、大地,飞禽走兽、花草植被都成为了古人图腾崇拜的对象。
民俗文化中与莲花相关谐音意象在民俗文化中竞相纷呈,几乎无所不及。如剪纸艺术题材中的鱼戏莲、鱼唆莲、鱼穿莲、莲花娃娃等多种造型充分表现了图腾崇拜中对于莲花形象女子、女性生殖体的象征延引,意在祈愿男女婚姻幸福吉祥,子孙满堂。鱼莲组合更成为了民间常见的生殖象征形象,对于鱼的图腾崇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半坡时期出土的彩陶人面鱼纹盆的人鱼合体造型上,这种人鱼叠合相亲的文饰,反映出当时人类和鱼类之间的特殊关系,把鱼作为生物界具有极强生殖能力的特性通过象征的造型手法表现在剪纸艺术中,寄寓了古代人对于子孙繁衍、世代相传的祈盼和理想。
(三)农耕文化再现
农耕社会结构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构架,中国古来重农“王事唯农是务”以农为本是传统中国经世的基本国策,在农耕经济支柱下,形成了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结构,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影响下,以传统婚姻和宗族制度为支配地位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中国民众特殊的心理结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众多文化习俗包括剪纸民俗也就是在这种结构支配下建立起来的。正是在自给自足、安土重迁、礼让仁和、血缘至上、家族为重的农耕社会结构中,才形成了对家庭和睦、家族昌盛、子孙满堂、丰衣足食、幸福长寿等等理想愿望的强烈祈盼,这些美好的愿望在剪纸文化中体现为“福”“禄”“寿”喜
“丰”五个关键主题,由此而构成了传统剪纸民俗文化的基本意义取向。这些深刻的文化内容通过意象化视觉符号集中体现在剪纸艺术中,诸如鱼戏莲象征男欢女爱,婚姻幸福;五蝠捧寿预示族中长者福寿安康;年年有余(鱼)期盼家族生活富足、家道殷实。至今众多民间艺术家依旧通过传统的审美方式把诸多理想凝聚于这些图形符号的组合之中,彰显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性和强大生命力。
二、传统剪纸文化中的意象符号
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剪纸意象是民众长期感知外物的知觉经验的凝固,其基本结构生成,不是通过理性思辨和逻辑推导,而是顺应文化生命的自然法则最后水到渠成。不同的民族群体对相似符号的含义理解可能呈现不同的“多面性”。
剪纸符号的基本构形思维方式是意象。意象思维借助联想、想象、类比、直觉等多种形象方式来揭示事物内涵,表达主体对意念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悟。对剪纸民俗而言,意象是建立在民众共同体普遍认可的文化形象和共同遵从的情感意愿的基础之上,是民众共同体认的文化精神形式。民间剪纸意象是民众将长期传承的“集体现象”“投射到心中屏幕”的基础上,来寄寓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朴素理解,传达他们对理想未来的良好祝愿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民间剪纸意象的核心成分“意”,是民众群体按照特定目的附加于剪纸形象之上的深层体认,构成了民间文化的意义系统。
剪纸意象中的不同生灵物象,一般都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符号内涵。老虎、雄鸡、蜘蛛、蟾蜍之类,驱邪逐疫,招魂引灵,实现生与死、肉体与灵魂之间的沟通,民间多以为避邪、巫术、禁忌,所以剪纸就用于象征趋吉避凶、大吉大利。松、龟、松、灵芝之类,寿长质洁,是精神升华、脱俗超凡的精神象征,因而其神异的外形与深处幽静的情境,常常成为最受欢尊崇的人生至境,所以民间高龄祝寿的图画、剪纸常以之作为至佳意象符号。至于鸳鸯、大雁、莲花、金鱼之类,雌雄相匹,清纯优美,姿色靓丽,最富有婚姻情感寄托特性,所以常常为青年男女、婚恋家庭所垂青,寓意爱情幸福、婚姻美满、多子多孙。这正如人类初期先民总是借助野性很强或形貌鄙陋的虫兽类作为崇拜对象,体现人类本真心理,而及至文明后世,取而代之的是温和驯良、妩媚动人、资彩华丽的花鸟秀木作为精神象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使然。
三、结语
民俗传统剪纸从远古时期作为巫术祭祀、宗教仪式中的道具,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朝代更跌,剪纸以生动的意象化造型语言、简洁的外形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沁入了古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思考,逐步演变成了歌颂美丽神话传说中的凄美爱情、寄寓宗族兴旺、子孙繁衍的美好理想和祈盼家道殷实富裕等等以成教化、助人伦为主要目的视觉载体。然而,民俗剪纸艺术作为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产物,它带着深厚的民俗理想和精神祈盼迈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好似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虽然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时候仍然能够见到它寥寥的身影,但是剪纸中那份浓浓的吉祥意蕴、寄寓生活美好的期盼的意象化语言却变得那么的平淡和无力,这种尴尬局面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多重政治因素,历史原因引发了现代中国人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上发生的陡然的转变,自文革以后的新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由知之甚少到淡漠甚至弃之不用的地步。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引导下,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与研究这种民俗艺术形式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使这种承载丰厚民俗文化内涵的视觉载体——剪纸艺术不至于成了时代的牺牲品,逐步的淡出了人们的了文化视野。
关键词:中国民俗剪纸;文化符号;图腾崇拜;意向符号;农耕文化
一、中国传统民俗剪纸文化的渊源
民俗剪纸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延续发展至今,剪纸中的意向符号运用简约的造型、流动的线条描述着古老的格言、动听的美丽传说,将中国老百姓的人生体验、人生理想、文化理想与小小的纸片剪贴在一起。在传统民间,每当举行婚丧嫁娶、庆寿延年、招魂送病、迎贺新年等等重要活动时,往往要用大红色和黄色纸张剪刻成各种图案纹样来装饰环境、营造氛围,表达对人生未来的美好祈愿和祝福。在农耕文化背景影响下,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中对于安居乐业、子孙繁衍等种种理想都寄寓在阴阳组合的平面符号中。
(一)剪纸与巫术风俗的传承
在原始社会的混沌年代里,人类以幼稚朦胧的意识体验着风雨雷电、山崩地裂、生老病死等等自然现象,从而产生了恐惧和疑惑的感觉。由此,万物有灵、神人交感、主客混同,成为了原始意识的主要内容。它作用到人们头脑中,便产生了人类童年那种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形象与想象表现人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理想的原始巫术行为。这种巫术行为是原始人站在自然之上企图用巫术的仪式去迫使自然遵从人意志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其巫术宗教仪式中的招魂复魄、驱鬼避邪、祭祀丧葬等主题内容,形成了特殊的祭祀用品和道具。古人最初以实物方式在祭祀仪式上敬奉先人或鬼神的,至东汉纸发明以后,冥纸、纸钱的广泛应用对于先前祭祀实物的替代促使了巫术仪式中的道具——祭祀剪纸在这种原始意识形态下应运而生,装饰纹样上表现出信仰大于审美,讲究象征暗示,功能趋向于综合等地域民俗传承特征。楚文化圈至今也流行着剪纸人招魂、求子、祭祖巫术。在楚国故地,南漳县荆山脚下,巫师用巫术招魂治病的方法就是剪纸人。除了招魂外,在民间巫术性剪纸礼俗形式还有很多,如用剪纸“破五”、“配偶”、“扫晴”等。
(二)剪纸中的图腾崇拜
原始人在意识到崇拜神灵、巫术仪式不能尝其所愿时,由此便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惧,这种对自然的恐惧就集中体现在图腾崇拜上,图腾崇拜的膜拜对象被人从主观意识上赋予了某种神秘力量,或者说清楚一点,人们把某种具有特殊自然能力的动植物或其他物体当作自己氏族的标志或象征,认为这种物体同自己有某种血缘关系。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原始人就认为一个群体或个人同某种动植物就具有神秘联系,这时作为万物生长之源的太阳、大地,飞禽走兽、花草植被都成为了古人图腾崇拜的对象。
民俗文化中与莲花相关谐音意象在民俗文化中竞相纷呈,几乎无所不及。如剪纸艺术题材中的鱼戏莲、鱼唆莲、鱼穿莲、莲花娃娃等多种造型充分表现了图腾崇拜中对于莲花形象女子、女性生殖体的象征延引,意在祈愿男女婚姻幸福吉祥,子孙满堂。鱼莲组合更成为了民间常见的生殖象征形象,对于鱼的图腾崇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半坡时期出土的彩陶人面鱼纹盆的人鱼合体造型上,这种人鱼叠合相亲的文饰,反映出当时人类和鱼类之间的特殊关系,把鱼作为生物界具有极强生殖能力的特性通过象征的造型手法表现在剪纸艺术中,寄寓了古代人对于子孙繁衍、世代相传的祈盼和理想。
(三)农耕文化再现
农耕社会结构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构架,中国古来重农“王事唯农是务”以农为本是传统中国经世的基本国策,在农耕经济支柱下,形成了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结构,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影响下,以传统婚姻和宗族制度为支配地位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中国民众特殊的心理结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众多文化习俗包括剪纸民俗也就是在这种结构支配下建立起来的。正是在自给自足、安土重迁、礼让仁和、血缘至上、家族为重的农耕社会结构中,才形成了对家庭和睦、家族昌盛、子孙满堂、丰衣足食、幸福长寿等等理想愿望的强烈祈盼,这些美好的愿望在剪纸文化中体现为“福”“禄”“寿”喜
“丰”五个关键主题,由此而构成了传统剪纸民俗文化的基本意义取向。这些深刻的文化内容通过意象化视觉符号集中体现在剪纸艺术中,诸如鱼戏莲象征男欢女爱,婚姻幸福;五蝠捧寿预示族中长者福寿安康;年年有余(鱼)期盼家族生活富足、家道殷实。至今众多民间艺术家依旧通过传统的审美方式把诸多理想凝聚于这些图形符号的组合之中,彰显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性和强大生命力。
二、传统剪纸文化中的意象符号
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剪纸意象是民众长期感知外物的知觉经验的凝固,其基本结构生成,不是通过理性思辨和逻辑推导,而是顺应文化生命的自然法则最后水到渠成。不同的民族群体对相似符号的含义理解可能呈现不同的“多面性”。
剪纸符号的基本构形思维方式是意象。意象思维借助联想、想象、类比、直觉等多种形象方式来揭示事物内涵,表达主体对意念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悟。对剪纸民俗而言,意象是建立在民众共同体普遍认可的文化形象和共同遵从的情感意愿的基础之上,是民众共同体认的文化精神形式。民间剪纸意象是民众将长期传承的“集体现象”“投射到心中屏幕”的基础上,来寄寓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朴素理解,传达他们对理想未来的良好祝愿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民间剪纸意象的核心成分“意”,是民众群体按照特定目的附加于剪纸形象之上的深层体认,构成了民间文化的意义系统。
剪纸意象中的不同生灵物象,一般都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符号内涵。老虎、雄鸡、蜘蛛、蟾蜍之类,驱邪逐疫,招魂引灵,实现生与死、肉体与灵魂之间的沟通,民间多以为避邪、巫术、禁忌,所以剪纸就用于象征趋吉避凶、大吉大利。松、龟、松、灵芝之类,寿长质洁,是精神升华、脱俗超凡的精神象征,因而其神异的外形与深处幽静的情境,常常成为最受欢尊崇的人生至境,所以民间高龄祝寿的图画、剪纸常以之作为至佳意象符号。至于鸳鸯、大雁、莲花、金鱼之类,雌雄相匹,清纯优美,姿色靓丽,最富有婚姻情感寄托特性,所以常常为青年男女、婚恋家庭所垂青,寓意爱情幸福、婚姻美满、多子多孙。这正如人类初期先民总是借助野性很强或形貌鄙陋的虫兽类作为崇拜对象,体现人类本真心理,而及至文明后世,取而代之的是温和驯良、妩媚动人、资彩华丽的花鸟秀木作为精神象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使然。
三、结语
民俗传统剪纸从远古时期作为巫术祭祀、宗教仪式中的道具,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朝代更跌,剪纸以生动的意象化造型语言、简洁的外形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沁入了古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思考,逐步演变成了歌颂美丽神话传说中的凄美爱情、寄寓宗族兴旺、子孙繁衍的美好理想和祈盼家道殷实富裕等等以成教化、助人伦为主要目的视觉载体。然而,民俗剪纸艺术作为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产物,它带着深厚的民俗理想和精神祈盼迈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好似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虽然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时候仍然能够见到它寥寥的身影,但是剪纸中那份浓浓的吉祥意蕴、寄寓生活美好的期盼的意象化语言却变得那么的平淡和无力,这种尴尬局面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多重政治因素,历史原因引发了现代中国人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上发生的陡然的转变,自文革以后的新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由知之甚少到淡漠甚至弃之不用的地步。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引导下,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与研究这种民俗艺术形式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使这种承载丰厚民俗文化内涵的视觉载体——剪纸艺术不至于成了时代的牺牲品,逐步的淡出了人们的了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