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其一)》的解读与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go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诗歌解读:
  此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中的第四首,它是一首七律,整首诗中,最后一个“悲”字,就透漏出诗人的感情基调。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为写景句,第一句道出岳阳楼所处的位置: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一东一西确定了岳阳楼的确切位置。第二句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不动”显示没有生气,“迟”为“缓慢”,亦为没有生气,这种静而没有生气的景,尤其是夕阳,道出陈与义的漂泊生涯,悲从心中出,悲从景中现。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岳阳楼。由靖康耻联想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怀古伤今,面对湖光山色的岳阳楼,无欣赏之心,愁绪满怀,徘徊不已。一个“暮”字道出国家的前途,自己的命运,与“夕阳迟”相互照应。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为关键句,此句一出,背景全部展现,“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表现了他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靖康之变”时,诗人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颠沛流离,避难到了襄阳、湖南、岭南等地,历时多年,行程万里。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局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一个“悲”字,让诗的情感全出。
  教学设计:
  一、导入:岳飞的《满江红》。
  学生齐读或者齐诵,道出读此词的情感,营造课堂气氛。引入陈与义的诗《登岳阳楼(其一)》。
  二、读一读。
  屏显:全诗。生读、师读、生齐读、配乐读。
  三、解一解。
  1.说一说:理解诗歌。学生根据自己拥有的材料和书本提供的注释,自己说一说对诗的理解。
  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给予提示:诗中有一个能够准确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阅读、寻找之后,教师明确:悲!
  教师:“悲”字,从诗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生分析后,师指导:悲从绘景中来(首联、颔联),悲从叙事、抒情中来(颈联、尾联)。
  2.联一联:“登高”文化。
  让我们来欣赏“登高”诗: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依重阳旧俗,聚文化之会。王勃《滕王阁序》
  赞游览之美,叙赏景之乐。杜甫《望岳》
  悲羁旅流离,抒思乡怀亲。崔颢《黄鹤楼》
  哀人生苦短,书不舍之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叹时事动荡,表壮志难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独登高处,排遣忧伤情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登高”文化:“登高”有时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生活的再发现,感情的闸门在一霎那间突然被打开,宇宙、人生、国事、家事,眼前景、心中情,喜怒哀乐竞相涌来。可以说,正是因为文人广泛参与“登高”,才提升了“登高”的境界,丰富了“登高”的文化内涵。
  四、誦一诵,背诵全诗。
  五、课外读诵陈与义的另外一首诗《登岳阳楼(其二)》。
  登岳阳楼(其二)/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余宏辉,安徽合肥市经开区第八十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朗读课文,理清并体悟作者感情变化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掌握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朗读课文,理清并体悟作者感情变化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
期刊
公务员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对人事管理制度提出的时代要求.它使政府职能企业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它的建立既是历史的必然,又伴随着与旧的人事制度的激烈斗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学习目标:1.学会鉴赏美景(重点)。2.把握作者感情(难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导学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大自然的美常常表現在那灵动的瞬间:一片嫩红,一滴秋雨,一声鸟鸣……无不具有动人心魄的美。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树叶间容纳宇宙,花瓣里别有洞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静谧幽美的荷塘,在溶溶的月色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预测文化产生于人类早期生产力极低下的时期.我国古代的预测法有九种.一、通过以身体部位观察触摸法;二、观察举目法;三、八字预测法;四、周易预测法;五、测字预测法;六、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情景导入(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  多少年来,这首少年中国说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不断前进,他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散文的主人公梁启超先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梁实秋先生的脚步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風采。  二、学习目标(PPT投影)  1.品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分析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领悟文中深沉的文化底蕴。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作者简介(PPT投影梁实秋和梁启超)  
期刊
68.玉照新志提要卷141、页1198:六卷宋王明清撰。此书多谈神怪及琐事,亦间及朝野旧闻及前人逸作。按:学津讨原据明人秦酉岩藏本为五卷。与此六卷本条数相同,仅次序有所变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