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相关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iem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相关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67-01
  第二磨牙的萌出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众多学者认为萌出间隙不足是导致第二磨牙错位甚至阻生的主要原因[1],也有观点认为第二磨牙在萌出过程中需要第一磨牙远中根的引导[2],在临床工作中,有时发现患者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个别甚至形成正锁牙合,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矫治难度。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但关于治疗过程中第二磨牙萌出的影响因素研究非常少见。本研究以Logistic回归分析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相关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84例,纳入要求:初诊时上颌第二磨牙均未萌出(在全景片中,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长轴的交角小于10°),正畸治疗过程中或结束时,上颌第二磨牙萌出,且有咬合接触,均未纳入正畸治疗。全景片、侧位片、模型、病例档案齐全。无第一磨牙缺失,无全身综合征,无唇腭裂。其中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二磨牙无错牙合患者42例,平均年龄13.26±1.13岁,男性18例,女性24例;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42例(在寄存模型上,第一磨牙远中接触点和第二磨牙近中接触点平行于牙合平面的最短距离大于1mm),平均年龄13.52±1.10岁,男性20例,女性22例。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德国Sirona公司生产头颅侧位及曲面断层摄影机及配套计算机测量软件。利用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全景片及寄存模型,进行头影测量分析。
  1.3 各指标测量方法 本研究主要测量分析7个因素:第三磨牙的牙胚存在与否、是否拔牙、下颌平面角、错牙合类型、治疗前牙弓后段拥挤度、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度、上颌第一磨牙前移量。
  在侧位片上测量下颌平面角、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Logistic回归方程 本研究以BackwardStepwise(Conditional)方式进行回归分析,在将所有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前,软件系统会将各变量逐个与应变量进行比分检验(Score Test),其结果显示:牙弓后段拥挤度因素(P<0.001)、第一磨牙前移量(P=0.003)与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相关。将所有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得出最终的Logistic回归方程:Y=1.238X牙弓后段拥挤度-2.919,见表1。可见牙弓后段拥挤度与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密切相关,后段拥挤度越大越容易颊倾,其它因素排除在外。
  3 讨 论
  正畸治疗改变了原有的牙列状态,改变了第二磨牙萌出的周围环境,这就有可能会影响第二磨牙的正常萌出。本研究将正畸治疗因素与牙列颌骨情况相结合,分析正畸治疗过程中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相关因素,不同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国内有些学者曾对上下颌第二磨牙错位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3]但是由于第二磨牙错位的表现形式多样,如垂直向异常、颊舌向异常或近远中向异常,相关因素过多且相互干扰较大,直接影响回归分析的准确性。此次研究就单单分析第二磨牙颊侧倾斜的相关因素,目的明确,分析结果相对准确。
  有学者认为第二磨牙的萌出异常跟牙胚的倾斜角度有关[1]本研究将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按性别、年龄和治疗前第二磨牙长轴的倾斜角度进行分组,且选择倾斜角度正常的病例,排除了混杂因素的干扰。同时应用Pancherz重叠分析法,可量化评价矢状上的骨与牙的变化,减少了生长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能很好地反映第一磨牙的前移情况。
  随着正畸矫治技术的改进,如推磨牙矫治技术的不断发展、自锁托槽矫治系统的开发及正畸医生观念的改变等,使得早期矫治及非拔牙矫治病例逐渐增加,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可能使得牙列拥挤后移,第二磨牙错牙合可能会加重。因此应更加重视第二磨牙萌出空间的预测及错牙合的早期诊断,避免在矫治中引起或加重第二磨牙错牙合。
  参考文献
  [1] Evans R.Incidence of lower second permanent molar impaction[J].B rJO rthod,1988,15(3):199-203.
  [2] Shapira Y,B orell G,N ah lieli O,et al.Uprighting mesially impacted Mandibular permanent second molars[J].Angle O rthod,1998,68(2):173-178.
  [3] 唐项晶,等.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畸形相关因素的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28(2):100-103.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34—0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72岁, 因便血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与少量粪便混合,色鲜红,量从5ml-30ml不等,遂来我科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27cm处见大小约1.2cm息肉样隆起,表面糜烂,取活检1块,收其入院。体格检查示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淤斑、出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刀辅助下小切口、亚甲蓝淋巴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控制效果和淋巴结清除数目、以前哨淋巴结活检为据缩小淋巴结清扫范围
期刊